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在研究政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主张。“法”是君主制定的成文法,“术”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据此推断,“势”的本质含义应为

A.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 贵族政治不断崩溃的政治形势

C. 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

D. 结束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势

 

亚里士多德和华盛顿在逝世前都曾立下遗嘱,要求释放家中奴隶。两者共同的思想理念是

A. 自由主义

B. 天赋人权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彻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 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人不分平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变成圣人

 

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指:

A. 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起来

B. 它没有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 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 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说明当时德意志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 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

B. 教会与地主的矛盾

C. 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

 

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该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思潮冲击儒家传统信仰

B. 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

C. 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

D. 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就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的权力结构中将群臣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样就形成“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局面。的确到了清代,无论是皇权的专制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并分析其主要不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材料二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具体史实,这说明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A. 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 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 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D. 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

A. 道德意识融入法律

B. 重形式且程序繁琐

C. 保留习惯法的痕迹

D. 注重调解商业纠纷

 

雅典的民主让柏拉图无限悲愤了,因为它把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以“败坏青年,鼓吹异邦信仰”罪判了死刑。法庭上的苏格拉底,一以贯之着“自认无知”的反讽智慧,足以令那些由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恼怒了。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陶片放逐法存在弊端

B. 雅典公民充满了自律精神

C. 雅典处于民主最高峰

D. 雅典民主制度潜藏着危机

 

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A. 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 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

A. “一边倒”依赖苏联

B.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原则

C. “冷战”拉近中苏关系

D. 力求在平等谈判中寻求支持

 

(题文)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1896年总理衙门奏陈“西方国家皆以富强为第一要务,专设商务大臣,其他的公司商会等随地经营,不遗余力地帮扶。而中国各省章程不一,地方官对于公司企业毫不关心,反而遇事随意征派勒索捐税。……请饬令各省官员,在省会设立商务局,聘请有名望的绅商担任负责人”。据此可知

A. 清政府的经济管理意识趋向近代化

B. 清政府改变了以官营企业为主导的局面

C. 官僚机构禁止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商务局是推行官督商办的地方领导机构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以看出,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的生产

A. 冲击了当时的等级观念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

D. 导致了私营工业的萎缩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B.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C.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中国经济“渐趋衰退”的内外因。

(4)综上,你认为影响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多数人认为18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特点。

——摘编自彼得·肯迪《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所示的特点进行探讨。(说明:从图中提取一个经济发展的特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水下考古呈现出新变化新气象。“南海Ⅰ号”是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的一艘沉睡海底的古船,于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船上文物,很多是如今在拍卖市场上价值连城的官窑瓷器,考古发掘成果向世人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材料三 “南海Ⅰ号”最新发掘资料显示,历经10年的发掘,发现“南海Ⅰ号”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沉船,出土、出水器物包括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总共文物数量21000余件套、标本2600件,其中瓷器19000余件套……

“南海Ⅰ号”所载的一部分陶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1月29日第11版

(3)材料三“出土出水”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

 

阅读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进口额

出口额

1912

473

372

1913

570

403

1914

569

356

1915

454

419

1916

516

482

1917

550

463

1918

555

486

1919

647

631

1920

762

543

1921

906

601

 

表2 中国1912—1921年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海关)

A. 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 实业救国和社会主义成为两大社会思潮

C. 经济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D. 该历程折射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中外日报》1897年9月21日载“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日本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包括

A. 宁波在1895年开辟为通商口岸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C.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864年曾国藩在江宁府学创建金陵官书局,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诗文次之,其对编译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刊印了《几何原本》、《重学》、《圆曲线说》、《则古昔斋算学》等书籍。曾国藩此举旨在

A. 兴办民用工业以自强求富

B. 重整儒学以镇压太平天国

C. 中西兼备以推动思想启蒙

D. 以中学为本辅以强国之术

 

日俄战争期间,买办出身的清朝工部侍郎盛宣怀邀请英、美、法、德代表,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1910年,清政府降旨派盛宣怀任该会会长。盛上任后,将“中国红十字会”易名为“大清红十字会”。这表明当时

A. 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被列强掌控

B. 买办成为左右清廷的新政治力量

C. 满清贵族已经无力控制政局

D. 大清红十字会官办色彩浓厚

 

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

B.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C. 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

D. 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A. 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B. 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

C. 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D. 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