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

A. 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 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

C. 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D. 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A. 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B. 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C. 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

D. 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

 

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 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 提高了官员素质

 

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

A. 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

B. 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晋中兴书》载:王恬,字元愉,为御史中丞。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恬奏劾大不敬,请治罪。明日温见奏事,叹曰:此儿乃敢弹我,真可畏也!这说明王恬所任职务

A是副丞相

B.具有监察的职能

C.职责是负责奏章草拟

D.职责是负责下达诏令

 

《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

A. 摧毁了宗法观念

B. 发展了分封制度

C. 确立了专制政体

D. 创立了科举制度

 

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A. 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 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 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A. 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 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C. 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D. 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A. 王国统治权

B. 财富和爵位

C. 指定继承人

D. 土地和人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二  正如彼德松所指出的,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形势,使得其他经济学派取代凯恩斯主义主流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后来,供给学派独占鳌头,成为里根经济学思想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上台,里根政府接受了供给学派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刺激供给的政策。其中,减税是核心。它包括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到里根第一届总统任期结束时,联邦规章制度减少了33%以上。随后里根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经济自由化措施。例如,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放松价格管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鼓励企业兼并。

—马歇尔《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经济学形成的背景并概括里根政府为解决经济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政策调整,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由此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国别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图说历史课程标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简要说明该举措取得的成效。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1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

A. 农业    B. 高新技术产业    C. 工业    D. 服务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新经济的出现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A. 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 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从微软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比较来看,微软仅发展了十几年就拥有了资产2000亿美元,而通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这说明

A. 通用汽车公司没有微软公司发展速度快,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

B. 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

C. 信息技术是美国的支柱产业

D. 美国工业已经停滞不前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B、企业所有权发生了本质变化

C、劳资之间对立消除         D、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题文)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由此可知,关于福利制度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根除了贫富分化

B. 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

C. 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 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

 

(题文)下面为1950~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表

国家

1950~1973年

1973~1978年

日本

14.1

1.1

联邦德国

7.6

0.9

法国

6.1

1.3

美国

4.3

2.5

英国

3.1

0

 

 

这些国家在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两个阶段奉行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A. 国家干预自由放任

B. 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C. 国家干预减少干预

D. 自由放任适度紧缩

 

1981年里根上台后,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意义是 ( )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 D. 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A. 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 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 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A. 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B. “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

C.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 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加试题)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经济改革措施,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状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A. 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 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C.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 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经济滞胀现象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是,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对此美英等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 增加国家对经济干预

B. 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

C. 实行混合型经济体制

D. 放弃对经济宏观调控

 

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的是

①利用调节利率、税收、汇率和货币发行量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②通过财政预算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作某些调整

③采取政策措施推动科技革命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经济获得巨大发展

④崇尚“自由的市场经济”,主张由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调节一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自我调节,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

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

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罗斯福说:“在美国,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客观地说,正是新政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这说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 以国有制取代私有制

B. 强化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 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与《全国工业复兴法》配套的再就业法规定:禁止雇用童工,产业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该法规做出以上限制的直接目的是

A. 调节劳资关系

B. 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C. 增加就业机会

D. 稳定社会秩序

 

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下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宣传画中文字意为:工作得报酬的美国!幸福!工作使国家进步!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 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 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