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等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 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B. 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C. 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D. “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C. 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

D. 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

 

元代学者郭守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

A. 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

B. 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

C. 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

D. 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

 

明清时期的某思想家评论当时的政局曰:“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应是

A. 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实现尊君目的

B. 实行言论自由来和谐人际关系

C. 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D. 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

A. 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

B. 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

C. 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

D.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雅典的监察制度赋予公民很大的监督权,在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雅典并没有独立的专门检察机关出现,在监察体制上呈现着一种多元化的局面。

(1)根据材料一的具体表现,指出希腊国家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监察制度并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或官职。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姜缩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以美国为例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如何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除立法权外,还有非常广泛的监督权。……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建立了与此类似的监察机关和监察制度。这种新型的行政监察制度,如果纯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而言,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监察制度的一大进步。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监察制度的新发现,并说明民国时期监察制度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不断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怖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称为“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代的传下去。

材料二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不过,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在开头时,他将封地授给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以前周代的封建国家的面积要少,而且被散置在由国家直接治理的行政区之间。后来,到公元前127年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弟子。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为巩固这一“主人地位”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初年在地方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带来了什么后果?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黄宗羲的话有没有道理?说明理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共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华盛顿会议上,把他的这种愿望化为泡影的是

A. <四国条约》的签订

B. 《五国条约》的签订

C. 《九国公约》的签订

D. 《中日协定》的签订

 

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他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 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 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 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开展的主要动因是

A.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

C.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 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

 

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

A.商鞅废井田,开阡陌     B.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C.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     D.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 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 都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

C. 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战争的实力

D. 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的《世界趋势2030》的报告认为,到2030年,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更为明显,霸权主义将不复存在;在最好的情况下,中国与美国在多个议题上相互配合,带来更广泛的世界合作。以上材料表明

A. 中国崛起是霸权主义消失的根本原因

B. 多极化的发展将使霸权主义失去生存空间

C. 美国综合国力衰退致使霸权主义消失

D. 世界趋势的发展必然形成中美两极对峙

 

(题文)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今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对这段对话理解最正确的是

A. 大国领袖规划未来世界

B. 罗斯福野心最大

C. 英国企图恢复旧日霸主地位

D. 大国争霸之企图显现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本质是

A. 遏制苏联

B. 恢复西欧经济

C. 称霸世界

D. 解决希土危机

 

画家们继承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新的空间及形体结构,并常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此种绘画对20世纪雕塑和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属于此画派的画家是:

A. 莫奈

B. 毕加索

C. 米勒

D. 大卫

 

1760年以前,英国中间阶层的人数大约占下院人数的八分之一,但到了18世纪末,他们的人数翻了一倍,约占下院人数的四分之一。中间阶层的部分成员可以购买爵位,渐渐接近贵族边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B. 议会民主制逐渐完善

C. 限制国王的行政实权

D. 扩大贵族的政治影响

 

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 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C. 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D. 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A. 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 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C. 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D. 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公元前454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雅典是统治者,一切盟邦是程度不等的被统治属国,雅典对盟邦是军事独裁、武力统治。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希腊帝国主义。此时的雅典

A. 直接民主体制面临崩溃危险

B. 已发展成疆域广阔的大帝国

C. 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

D. 小国寡民的体制基础已动摇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B.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C. 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

A.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 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

C. 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

D. 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

 

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部分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的曲折历程

B. 国共两党合作到对峙再到合作的历程

C. 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D.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题文)到1915年,中国人看外国摆脱了“夷狄”的局限,再也不会出现郭嵩焘说了一句“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2000年的文明”而闹得满朝激愤、日日参奏的景象了。这种现象表明

A. 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加深

B.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广泛

D. 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题文)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认为:“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 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各自的代理人

B. 儒家伦理纲常的价值体系没有被打破

C. 中国社会结构没有重新分化组合

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1882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招股100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万股,计银50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据此可知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

B. 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C.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D. 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

 

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美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

A. 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B. 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

C. 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

D. 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B.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 特点是勤、密、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