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官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较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讷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和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宋之际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儒学为什么要走向“精微”?概括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淸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宁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3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A. 反对尊崇孔子

B. 提倡独立思考

C. 反对专制皇权

D. 批判程朱理学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主要原因是他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 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D. 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 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 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

 

顾炎武指出:“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这表明顾炎武

A.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 主张回归到“封邦建国”

C. 主张推行郡县制度

D. 旨在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及:“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这种社会现象表明(   )

A. 商品经济增强了私有观念    B.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

C. 孝敬父母的传统观念打破    D. 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

 

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 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 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

D. 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B. 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 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 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 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对上述思想理解错误的是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

D. 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词条也叫词目,是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下列各词释文摘引自不同的工具书。

 

释文

工具书

宗伯

是古代专门管礼制的官职。《周礼》的宗伯一职,后世逐渐演变而成为礼部。宗伯有大小之分。大宗伯是正职,“掌以血祭社稷”;小宗伯是副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宗伯以下,有专管祭祀宗庙的官叫肆师。有专管丧葬冢墓的官叫冢人,等等。

《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宗庙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战国策·燕策》:“燕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后世自大夫以下的宗庙都称为“家庙”。宗庙也可代称王室或国家。

《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宗器

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重之以宗器。”杜预注:“宗庙礼乐之器,钟磬之属。”《国语·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宗法

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统远近来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其主要精神就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做法是划分大宗、小宗,以此达到巩固封建的世袭统治。

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

 

 

利用材料与所学商周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编辑关于“宗法制”词条的释文。(要求:明确写出释文内容,层级清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子争位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  2015年2月《文化共识网》:“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材料一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权”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

 

周天子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这体现出

A. 家国一体

B. 天下共主

C. 等级森严

D. 世卿世禄

 

商代的青铜文化光辉灿烂,经济获得明显进步,国家统治职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氏族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这说明商朝社会

A. 呈现出浓厚的血缘色彩

B. 笼罩于神权统治之下

C. 带有浓厚原始禅让特色

D. 体现出强烈专制色彩

 

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

A. 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

B. 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

C. 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

 

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分封制逐渐瓦解

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 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商代方国林立,西周则有许多诸侯国。然而,商代的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西周的诸侯国则多是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

A.商王位卑与方国首领地位平等

B.周王能够完全控制各个诸侯国

C.商周两代行使王权的强弱差异

D.血缘关系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权

 

西周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仿照中央官制设官分职,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这说明诸侯国

A.与中央保持一致

B.有相当的独立性

C.成为独立的国家

D.力量强不尊王命

 

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8,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A. 周天子墓葬 B. 诸侯国君墓葬 C. 士大夫墓葬 D. 士的墓葬

 

根据下面图片,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兄终弟及制

C. 庶子继承制

D. 禅让制

 

周朝饮酒时有“酒礼”,每献酒一次,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之后,一杯酒才能下肚。下列对“酒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

B. 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

C. 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

D. 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

 

(题文)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

A. 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 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A. 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 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 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 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律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谋反罪、以古非今与挟书罪、诅咒诽谤罪、妄言与非所宜言罪、不敬国君罪、投书罪、降敌罪都作了非常严厉的惩罚规定,其死刑名就包括戮、磔、弃市、定杀、生埋、枭首、腰斩等。对于破坏伦理纲常不孝、乱伦罪和破坏公共秩序的盗窃罪也都给予重处。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打击破坏政治稳定行为而设定的,且执行时是不予赦免的,连秦国名相商鞅、李斯等都以上述罪名之一被治罪处死。

——摘编自罗爱华《秦律的制度分析》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注:六合:天地四方。天启:天生,天授。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

材料二  (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重大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 皇权至高无上

B.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 书同文,人同伦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