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出现两极新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 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B. 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C.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 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对立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

A.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形成

D. 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

 

在探究性学习中,王晓波同学总结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三国革命的共同点是

A. 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性质

B. 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

C. 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

D. 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

 

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他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哪部法律文献的制定准则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1787年宪法

D. 《法典》

 

下图是一枚1893年美国发行的以哥伦布为主题的纪念邮票,此邮票发行的主要原因是

A. 纪念哥伦布开辟了绕非洲大陆,前往印度的航路

B. 纪念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C. 纪念哥伦布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太平洋的航路

D. 纪念哥伦布发现了非洲西南的好望角

 

19世纪60年代,通过自上而下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 日本、俄国

B. 英国、法国

C. 英国、西班牙

D. 美国、法国

 

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人们出门旅行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 汽车

B. 飞机

C. 火车

D. 飞艇

 

“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出自的文献是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权利法案》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

A. 国王

B. 骑士

C. 教会和教皇

D. 农民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主要分为三大人种。形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不同的心理素质

B. 不同的饮食习惯

C. 不同的劳动方式

D.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表现于1933年提出的“四年实业计划”和1935年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振兴农业运动方面是:“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知道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一方面增加农业原料之生产量,同时提倡农业之就地加工制造。”其“四年计划”采取之主要方式是“统制经济政,先以保险业、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用政府力量通盘筹划,使其统制起来”。

—摘用自陆仰渊、方庆秋《国民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根据1933年5月《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对价格下跌最大的七种基本产品(小麦、玉米、烟草、棉花、牛奶及猪肉等)的生产加以控制。具体办法是:政府与有关农场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租金;同时,相应于停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1934年,罗斯福把《农业调整法》扩大到农业生产的一切主要产品,同时,进一步给各州、各区直到个别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定额的产量课以重税,对违反合同的农场主施以罚款及徒刑的制裁。为了消灭现有的过剩产品,罗斯福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收购。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和罗斯福政府推行农业政策的目的与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农业政策的共同特点,并加以简要评价

 

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的某法律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这一法律的颁布

A. 提高了商品对外竞争力    B. 刺激了就业消费和生产

C. 促进了美国失业率下降    D. 有利于防止盲目竞争

 

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B.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 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1981年,里根政府实施了全面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减税法案,从1981年10月到1983年7月的33个月内减税幅度共达到25%。里根政府的举措

A. 缩减了政府的财政开支    B. 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调控    D. 推动了私人投资的扩大

 

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总统发表公告说,美元的价值已降到59.6美分,政府收购黄金的价格定为每盎司35美元。美国政府采取这种措施有利于

A. 争夺国际市场    B. 掌握国际金融特权

C. 促进工业复兴    D.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A. 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B. 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

C. 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节目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 不放弃自由经济制度

B. 出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

C. 只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D. 新政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

A. 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 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 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1883年以后,美国逐渐推行“功绩制”,即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来选拔管理文官。1933年2月,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政治庇护制”,即直接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及学者为文官。材料可用来印证美国

A. 危机期间失业问题的严重    B. 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

C. 行政权不受立法权的制约    D. 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此次危机

A. 导致美国走向了法西斯专政道路

B.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C. 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干预经济政策的结果

D. 从英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0世纪80年代,居于世界笫二位的经济大国是

A. 英国    B. 美国    C. 联邦徳国    D. 日本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 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C.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D. 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

 

大萧条下,西方国家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二战结束时,西方国家建立关贸总协定,希望各国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额,削弱贸易壁垒。这一变化

A. 是应对关税壁垒加重经济困境的产物    B. 是应对法西斯主义威胁各国安全的结果

C. 说明国际关系决定各国经济政策调整    D. 说明自由放任主义取代了经济民族主义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上图,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

 

 

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应当是

A. 由闭关走向开放

B. 由专制走向共和

C. 由落后走向富强

D. 由愚昧走向科学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下列为四位同学对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A. 甲: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乙: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 丙: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 丁: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保路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五卅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1918年底到1919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 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 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