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和1959年,赫鲁晓夫两次访问中国,毛泽东向他宣称建成人民公社会使中国比苏联更快地进入共产主义,而赫鲁晓夫则认定毛泽东这一做法纯属罗曼蒂克(幻想)。据此可知,之后中苏分歧之一在于

A. 谁领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B. 是坚持反帝还是和平共处

C. 如何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D. 谁更先跨入共产主义社会

 

1981年,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撒切尔夫人则主张,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据此可知,两人都强调

A. 加强政府干预,促进经济转型

B. 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发行

C. 恢复自由放任,激发市场活力

D. 限制政府权力,发挥市场作用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其采取的措施是

A. 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B. 制定《社会保险法》

C. 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

D. 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

B. 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已无法解释经济危机

C. 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

D. 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

 

20世纪20年代,列宁反复告诫全党,不要“装腔作势”、“妄自尊大”,“应该抛弃浮夸心理”、“脱掉华丽的共产主义外衣”,要老老实实地学习经商,向普通店员、资本家、商人学习经济管理和商业管理的经验。据此可以推知列宁当时

A. 认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 放弃军事共产主义的做法

C. 认为共产主义难以实现

D. 希望推迟向社会主义过渡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聘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某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这主要表明

A. 妇女较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B. 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 男尊女卑观念不复存在

 

(题文)骆晓会在《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中说:“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国民政府这样做的原因是

①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

②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

③西方经济大危机,经济陷入混乱

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文)读下面图表,从中得出的正确理解是

A. 民族工业获得全面快速发展

B. 轻重工业所占比例趋于合理

C. 图示现象主要受国际原因影响

D. 辛亥革命改变了民族工业处境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A. 规模经营呈良性发展

B. 垄断了商民交通运输

C. 与洋商交迎运输争利

D. 开创收购外企的先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诞生了一批企业大王:铁路大王范·比尔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大王摩根及汽车大王福特等,与这种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 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

B. 大垄断企业的出现

C. 美国贫富差距悬殊

D. 重工业的发展

 

下图所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包括

①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②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印第安人、黑人遭受劫难

④新的生产方式得以传播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T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 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 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D.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明史·舆服志》记载:“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这一政策旨在

A. 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    B. 维护社会等级制度

C. 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D. 严格限制商人服饰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A. 推行以商养官

B. 摒弃抑商政策

C. 放宽集市管理

D. 主张藏富于民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

A. 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 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

 

《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该地区这一现象表明

A. 经济重心从北向南完成转移

B. 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

C. 经济结构从农向工完成转型

D. 工商城市从少到多逐渐发展

 

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大都会技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徹各二,江苏、潮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选项中对此鰹读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

B. 河南地区开发较早,经济较发达

C. 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D.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

 

《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 耕作工具先进

B. 注重精耕细作

C. 水利灌溉发达

D. 耕地面积增加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逨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給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识别下列图标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发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当今世界什么发展趋势?

(3)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今天的中国将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6年初,张之洞派晚清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张赛心系实业,设立大生纱厂,他试图通过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后通过朋友将洋务企业湖北织布局搁置的官机以官股入股,1899年勉强开车生产,1901年在两江总督张坤一的支持下建成纱厂原棉基地——通海是牧公司,后又创办广生油厂、复断面粉厂等,逐步形成工业区。一战期间,张謇进一步扩大规模,注重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逐步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基地之一,张謇成为苏北著名实业家。

——摘编自凤凰网《重读张謇》等

材料二涩泽荣―早年访欧后被日本明治新政府选拔为民部省长官,1873年他辞去职务,开始建立第一个国立银行,还帮助建立了王子造纸厂、大阪纺织厂等,据统计,由他参与创立的企业总数达500多家”他主张广泛筹集社会资金来创办企业,他认为,国家要达到真正的独立,既要发展本国现代产业,也要培养具有自由平等精神的新知识人才,他一方面把实业家和实业界组织起来,向政府提出政策体议;一方面注意实业教育的普及和实业道德的熏陶,晚年时他致力于社会教育事业和国际友好往来,涩泽荣一为日本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日)中井英基《张謇与涩泽荣一;日中近代企业家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实业的发展历程并说明时代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与涩泽荣―在创办实业过程中的共同特点。

 

“一带一路”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古老的丝路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城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离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  当宋朝被赶出中国的北部并在长江以南的杭州重新建都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宋朝比大多数中国其他朝代更倚重商业税收,因而鼓励了港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当时的主要港口是泉州。宋朝为出口贸易发展起大规模的陶器生产,江西的景德镇因精于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这一特点产生的最大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理论是持续时间最长并始终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

B. 乙理论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崇尚的自由放任政策

C. 甲理论在80年代复苏的原因是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

D. 乙理论70年代后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发挥任何作用

 

黄遵宪有诗云:“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该诗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 中国近代铁路交通的发展    B.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发展

C. 中国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D.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国前驻华大使、邓小平传记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爵士说: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确立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邓小平确立的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然而资本在西班牙、葡萄牙、中国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上述材料不包含的信息是

A.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D.正常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中国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未能出现“商业革命”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④封建剥削沉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A. 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 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 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下表是央视“新闻调查”有关“iPhone在华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的专题报道

据表可知,经济全球化

A. 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加重    B. 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C. 进一步的丰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D. 提高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就此事件,某小组展开《美国——开历史倒车》的研究性学习,能论证该课题的最有效材料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二战后,区域性经济组织获得很大发展,有人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模式:模式一: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二: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三: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三的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东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