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A. 男尊女卑的思想彻底消失

B. 传统服饰从丑陋走向美观

C. 民族服饰吸收欧美的风格

D. 女性普遍走向了思想独立

 

(题文)《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

A. 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B. 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C. 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D. 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

 

清末,很多海外同胞听闻国内革命党人宣扬剪辫后惊呼:“剪了辫子,你还是中国人吗?你还敢回国吗?”1912以来,还留辫子则会被取笑为封建余孽、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

C.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规定“外国人等不准私带外国妇女进入广州,胆敢冒犯,立即停止通商”。到1847年,“在中国的土地上,白种的妇女可以陪着他们(中国人)一起走路”。这一变化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

A. 夷夏观念受冲击

B. 伦理道德的沦丧

C. 男女平等已实现

D. 外交主权的丧失

 

以下是国务院从1992年起颁布和实施了的部分新政策。这表明,我国政府着力(  )

A.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开放范围

C.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 构建经济法律体系

 

1983年4月,邓小平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由此确立    B. 这可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的解释

C.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中国的改革实际上是对苏联模式的否定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农作物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

A.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用权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新中国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创作于1960年,从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A. 农村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温路

B.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 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令人鼓舞

D. 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 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 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

C. 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D. 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

 

上海在中国近代有独特的折射历史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以下三则材料反映的信息,请给上海进行时空定位

①有学者在日记中记着:“上海理发价,己至七万元,不改币制,如何生活。”

②上海工厂开工率20%

③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

A. 1895年

B. 1913年

C. 1936年

D. 1948年

 

下面是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

16%

4.4%

7.3%

1942

58%

78%

49%

 

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   )

A. 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B. 官僚资本的壮大

C. 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D. 民营工业的发展

 

1939年春,国民政府向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美国购买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应厂矿企业,1939—1944年,供应私营厂矿的器材总值为56.3亿元,占同期售料价值的71%。这说明

A. 官僚资本主义是战时经济的核心

B. 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质变

C. 民营企业是战时经济的重要组成

D.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有利于民族工业

 

下表为192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的统计表(单位:万元)。对该表信息正确的解读是(  )

 

外国在华资本

本国资本

资本总额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合计

工业

5 0000

1 1414

4 5070

5 6484

10 6484

交通运输业

8 3000

5 5538

1 2907

6 8445

15 1445

商业资本

8 7000

——

23 0000

23 0000

31 7000

金融业资本

1 9000

2 3253

10 2700

12 5953

14 4953

合计

2 39000

9 0205

39 0677

48 0882

71 9882

 

 

A. 外国资本始终控制着中国各行业    B. 列强卷土重来各行业无从发展

C.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为平衡    D. 中国经济结构呈现不合理发展

 

以下为某著作的目录截图,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囯民政府的主要对策是

A. 实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 实行法币改革

C. 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

D. 维持银本位制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0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       )

A. 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 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 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设立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分布特点主要是(  )

A. 中国近代以来小农经济瓦解迅速的大中城市

B. 南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的地区

C. 便于清政府迅速镇压农民起义的大中城市

D. 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沿江沿海的通商口岸

 

尽管有庚子赔款的巨大压力,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到辛亥年,朝廷的岁入居然达到了破记录的两亿四千万有余,而各地财政,也多有结余。这反映了

A. 海关税收实现自主化

B. 清政府加紧剥削民众

C. 近代化运动成效显著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近代买办的出现(  )

A. 是中外联系加强的产物    B. 不利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 加强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D. 利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出口额的迅速增长

A. 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B. 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

C. 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 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下面是1873—1920年中国的进口值和机制品出口值统计表(单位:万元),此表信息反映了(  )

年份

1873

1893

1903

1920

进口值

10349

23582

72130

118759

机制品出口值

180

470

11423

19694

 

 

A. 中国贸易逆差扩大趋势

B. 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

C. 中国近代工业持续发展

D. 民族工业受外国商品的排挤

 

《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作为清政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这说明清政府

A. 重视外交谈判技巧的使用

B. 现代市场竞争意识淡薄

C. 看到了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D. 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官员奏称: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中国传统经济形态的抵抗

C.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

D. 创办洋务企业已初见成效

 

《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由此四川地区出现了(  )

A. 交子    B. 飞钱    C. 柜坊    D. 银两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主要说明唐代政府(  )

A. 重视官员的廉洁自律    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对市场规律有一定认识    D. 重视权力干预市场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 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中国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

A. 瓷器质量的骤降

B.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技术创新的停滞

D.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  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

A. 政府抑制土地兼并    B. 土地买卖频繁

C. 租佃关系迅速发展    D. 小农经济破产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在关中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观察下图,郑国渠位于

A.

B.

C.

D.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 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刀耕火种:古代一种耕种方法,砍伐林木,清除地上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地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

A. 铁农具的使用是其存在前提    B. 春秋战国时被完全取代

C. 是精耕细作农业的具体表现    D. 是远古先民的农耕创造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