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重要基础。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A. 张学良

B. 蒋介石

C. 汪精卫

D. 杨虎城

 

有人评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时指出:“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愿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然而国家的大臣只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民选的议会负责。因此,它只是一个把各邦国的统治者结合起来的帝国,而不是把人民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反映了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A. 没有实行联邦制

B. 妇女享有选举权

C.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D. 采用资产阶级代议制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 人民主权

B. 轮番而治

C. 小国寡民

D. 代议制

 

隋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改变了过去“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状况。其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削弱中央集权

D. 推行分封制

 

恩格斯说:“18世纪,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这场变革……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这场变革”指

A. 商业革命

B. 光荣革命

C. 工业革命

D. 议会改革

 

有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

A. 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B. 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出现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 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乾隆皇帝回复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当时,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

A. 重农抑商

B. 厚往薄来

C. 闭关锁国

D. 对外开放

 

《荀子•富国》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

 

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法国、德国、俄罗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阿拉伯世界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这表明

A.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 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 两极格局形成

D.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

 

在与毛泽东会面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主席先生,我知道多少年来我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完全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就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尼克松所讲“新的形势”是指

A. 冷战形势的新变化

B. 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 中日邦交正常化

 

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虽然给美国带来了满意的结果,但从长期看也产生了对其不利的后果。”“不利后果”是

A. 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B. 消除了西欧倒向苏联的可能性

C. 扩大了美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D. 促进了西欧的联合自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A. 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D. 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 德黑兰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万隆会议

 

“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说我们可以坐等到它的来到。”由此可见

A. 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 该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C. 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D. 当时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已写入宪法

 

1917年3月9日,俄国彼得格勒一半的产业工人发动大罢工,并提出“要面包!”“打倒专制!”“打倒战争!”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俄国人民的愿望,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B. 退出一战,实现和平

C. 渴望获得土地和面包

D. 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斯大林曾评论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这次尝试是指

A. 第一国际

B. 五四运动

C. 十月革命

D. 巴黎公社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辛亥革命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抗日战争

 

宣统三年(1911年)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广东省地方高级官员的电报:“省城乱党潜图起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轰击督署。”电报所说的事件是

A. 武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金田起义

 

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A. 《马关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巴黎和约》

 

梁启超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 议会制

B. 联邦制

C. 总统制

D. 三权分立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

A. 《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 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军国大计,周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内阁

D. 军机处

 

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

A. 三省制

B. 科举制

C. 行省制

D. 内阁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A. 计算机的诞生

B. 蒸汽机的改良

C. 相对论的提出

D. 电力的广泛应用

 

在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对非洲人民造成最为严重伤害的是

A. 金银掠夺

B. 商品输出

C. 黑奴贸易

D. 香料贸易

 

最早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

A. 英国

B. 荷兰

C. 意大利

D. 西班牙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 春秋战国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中国历代王朝大都执行“重本弃末”“强本弱末”的经济政策。这里的“末”是指

A. 商业和手工业

B. 农业和手工业

C. 农业和商业

D. 手工业和畜牧业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 全部销往海外    B.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质量普遍不高    D.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