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敌后战场的战役有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这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战争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

A. 人权宣言》    B. 《独立宣言》    C. 《共产党宣言》    D. 《共同纲领》

 

1875年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国家是

A. 德国    B. 美国    C. 法国    D. 英国

 

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是

A. 克伦威尔    B. 沃(尔)波尔    C. 丘吉尔    D. 凯恩斯

 

古代雅典城邦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在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陪审法庭

D. 元老院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主要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扩大地方权力    C. 推行郡县制    D. 削弱相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A.     B.     C.     D.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世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下表)。

航线

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

备注

葡萄牙里斯本—

印度果阿—澳门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

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

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

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

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

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菲律宾

马尼拉—墨西哥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

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产品运到拉美,

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

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

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

大循环——“丝银之路”。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银丝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 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 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 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仅用十多年时间就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的阿登纳政府采用了一种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通常被称为

A. 混合市场经济    B. 计划指导型经济

C. 社会市场经济    D. 政府主导型经济

 

(题文)下图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形象图,其中从“复苏”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8/6/5/1960585281527808/1967648155975681/STEM/8264e937869e4994be515fc80cb4b3ce.png]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 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D. “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推动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 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 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 没有看到消费归更根结底取决与生产的品种

D. 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此后,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是(  )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自由放任主义      D.凯恩斯主义

 

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 刺激社会消费

B. 缓和社会矛盾

C. 改善劳资关系

D. 美化政府形象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 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 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 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D. 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题文)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照顾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

A.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一定补贴

B. 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机会

C. 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

D. 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

 

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人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 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题文)“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 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 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 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 工业革命彻底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 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 英国与印度之间不平等贸易关系

 

《全球通史》一书写道:“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

A. 非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B. 非洲政治落后导致经济落后

C. 非洲的商业文明有一定的进步

D. 非洲的经济完全是列强的附庸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

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作者强调的是

A.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必然趋势    B. 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通性、整体性

C. 西欧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潮流    D. 工业文明的传播具有单向性、平等性

 

1912年,塔夫脱在对国会发表最后演讲的时候,主张在外交政策中,美国应该用“美元代替子弹”,希望企业通过和平贸易发展海外市场,认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大规模的军事介入。这体现了该时期美困的外交思想是

A. 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

B. 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相结合

C. 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

D. 新殖民主义,以跨国公司为支柱

 

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

C.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D.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益

 

下面是1870-1900年世界石油开采量变化图,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近代代议制的形成

B.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 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D. 电力得到广泛应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