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 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 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 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一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两次工业革命都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既促进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材料三: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钢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资本主义出现了怎样的特征?

(3)材料三反映出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据材料概括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真正的世界经济”的含义。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现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

 

罗斯福本人就很清楚地说过,他坚信“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新政”把这个制度“从深渊中拉出来”。材料主要表明“新政”

A. 并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

B. 是罗斯福总统坚信凯恩斯主义的产物

C. 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D. 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他们今天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须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 整顿银行,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B. 调节农业生产,增加粮食生产

C.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 发展工业,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 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题文)“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

A. 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B. 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 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D. 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

A. 第一编改道与转型(1949—1956)

B. 第二编受挫与调整(1957—1978)

C. 第三编改革与发展(1978—1991)

D. 第四编辉煌岁月(1992—2000)

 

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 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D. 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960年工业峰值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

B. 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C. 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 “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这说明

A. 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

B. 农村经济“左”倾错误严重

C. 农业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

D. 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

 

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A.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 “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 “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稅……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资金短缺

B. 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C.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D. 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题文)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 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 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 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 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416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出口总额锐减

B.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关税税率下降

D. 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19世纪中后期,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很少种植棉花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在这些地区

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 传统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某同学为一历史研究性课题准备了以下材料:甘薯、茶叶、白银、利玛窦、指南针等。其研究视角最有可能是

A. 文明史观,工业文明到来

B. 社会史观,生活丰富多彩

C. 现代史观,民主制度萌芽

D. 整体史观,全球联系加强

 

1849年,英国议会废除了已实行近两百年的《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

A. 开始争夺海上霸权

B. 正式成为工业国家

C. 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D. 奉行自由主义政策

 

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A. 荷兰、英国

B. 荷兰、葡萄牙

C. 英国、荷兰

D. 西班牙、英国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 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

B. 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价格革命的影响

 

明朝京城有山西铜、炭诸商的潞安会馆,颜料商的平遥会馆,临汾众商的临汾会馆。清代北京的各省会馆总数达445所,其中山西会馆有50所.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手工业部门分工细密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兴盛

D.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纂》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A. 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

B.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C. 家庭生产的经营形式

D.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扰车)、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她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花种植面积已遍及南方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个体手工业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 赋税制度重大改革,土地私有出现

C. 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D. 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东尼·斯沃福德是一名参加过海湾战争的老兵。他于2002年10月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我参加了海湾战争”的文章,其中写道:“当我看到燃烧的石油并冒出的尘埃覆盖在我的军服上的瞬间,我顿时意识到了自己在为石油而战。”

材料二下图所示的是一只栖息在波斯湾地区的普通海鸟。与众不同的是,它的羽毛变成了黑色,它的目光充满惊恐。原来清澈湛蓝的海水也变得漆黑污浊。这一幕发生在20世纪末的海湾战争中。

材料三在巴士拉地区,畸形和患有各种怪病的儿童不胜枚举,当地医生说,这都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使用贫铀弹造成的,其致病机理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的后果极为相似。该地区自1999年8月至10月共出生1800名新生儿,其中有10个新生儿没有脑组织,8个患脑积水,6个四肢畸形

—《羊城晚报》

请完成:

(1)结合安东尼·斯沃福德所说,分析美国参加海湾战争的真实目的。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叙述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战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