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法美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致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中有何体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如何评价?

 

第一次中东战争刚刚爆发,以色列总理立即致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列班,“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以色列主张停火旨在

A. 向国际社会表明和平愿望

B. 赢得分化瓦解阿拉伯联盟的时间

C. 需要时间组织和装备军队

D. 争取更多的大国支持以色列国家

 

二战中,标志着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变化的事件是

A. 通过新的《中立法》

B. 对日本宣战

C. 发表《大西洋宪章》

D.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是因为

A. 《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

B. 列强各自提出“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C. 《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 《非战公约》没有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

 

对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评价不当的一项是

A. 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和约》的较大调整

B. 促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

C. 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 促使德国完全摆脱战败国地位,成为政治大国

 

下面漫画《联手》主要表明了

A. 没有联合国的参与巴以问题不可能得到公正解决

B. 巴以问题实质是美国与以色列的勾结问题

C.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D. 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号政治军事大国

 

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 英美争夺海上霸权

B. 英法争夺欧洲霸权

C. 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法西斯的进攻和反法西斯斗争

 

1879年德奥缔结的“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

A. 反法性质

B. 反英性质

C. 反俄性质

D. 反意性质

 

(题文)这是一张1941年名为《美国睁开你的眼睛》的美国海报,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这张海报意在

A. 说明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与美国无关

B. 说明美国还没有卷入与法西斯的战争

C. 警醒对法西斯侵略视而不见的美国人

D. 讽刺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它的建立。

①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

②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

③是战时反法西斯同盟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④有利于战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⑤对战后国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虽然美国宣布“中立”。但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美国同协约国日益接近,主要是因为

A. 同盟国一方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B. 协约国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

C. 美国同协约国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

D. 美国与协约国在历史上关系密切

 

名画《和平鸽》出自著名画家毕加索之手,和平鸽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和平鸽》是献给

A. 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B. 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C. 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D. 国际和平年

 

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组织经互会

B. 成立华约

C. 接受马歇尔计划

D.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90年,伊拉克发动了对科威特的战争。当时,伊拉克领导人认为发动战争的有利国际形势是

A.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C. 两极格局逐步解体造成国际局势动荡

D. 中东和平取得很大进展

 

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中东问题的艰巨性表现在

①美苏为保证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势力,一度制造“不战不和”局面

②执掌以色列政权的利库德集团在中东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

③美国及英国的军事制裁

④巴勒斯坦的“以暴抗暴”活动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造成双方暴力冲突不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

A. 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 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 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 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明治维新时,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该项措施的最重要作用是

A. 改变了国家地方体制

B.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 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

D.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观察下图,图中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 强化了中央集权

B. 造成冗兵冗费

C. 削弱了武将权力

D. 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挽救统治危机

B. 消灭农奴制度

C. 发展资本主义

D. 打击封建势力

 

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A. 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B. 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

C. 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

D. 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    B. 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 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 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到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

A. 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 秦国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 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 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的过程

B. 农业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

A. “相地而衰征”

B. “劝民耕农利土”

C. “依军功,行田宅”

D. “除井田,民得买卖”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 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 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 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

D. 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梭伦上台后宣布的第一项法令就是解负令”,“解负令颁布的重大意义不包括( )

A. 废除了雅典城邦的债务奴隶制,使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

B. 平民与贵族矛盾有所缓和,但没有实质的缓和

C. 雅典城邦的居民都成为享有公民权的公民

D. 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439年北魏结束北方长期战乱的情况,实现了对黄河流域的统一。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影响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B.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 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D. 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 中下级武士破产 B. 西南大名的强大

C. 民族危机的加剧 D. 倒幕运动的胜利

 

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A.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 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 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 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