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限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日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邱,深厌史弊作,其即住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尚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取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还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大颁布法令,确止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透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的1000項产品中,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在431项拉丁美洲的进口货上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据此推知

A. 贸易易保护主义能有效应对危机

B. 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被迫中断

D. 贸易保护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据此推知

A. 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

B. 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

C. 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

D. 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A. 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C. 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家最高立法权成“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确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A. 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

B. 本质上维护平民的利益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发表文章,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划和价值规律;经济学家孙冶方也发表《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的文章。这此文章

A. 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偏差

B. 体现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

C.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直接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敗,南京沦陷,“唯武器论”、“亡国论”甚嚣尘上。台儿庄战役之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A.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导致1898--1919年(见图)报刊数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B. 政府注重舆论宣传

C.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思想政治运动的促进

 

辛亥革命后,有报纸报道:“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不仅城镇如此,偏远的山村亦是如此,“洋布、洋伞、洋鞋、呢帽之类的洋货在他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了。”这反映了

A. 西方生活方式被国人所接受

B. 近代中国城乡发展趋于平衡

C. 中国被进一步卷人世界市场

D. 服饰文化体现了中西合璧

 

1684年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人“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

A. 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B. 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

C. 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D. 与佛教思想相冲突

 

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划分为生产谷物的露田,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信田,明确规定各类土地的用途。这一做法

A. 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 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C. 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

D. 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

 

春秋时期,晋文公改革的第一举措:“昭旧族,爱亲戚”,“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北远官。”子产在郑国改革:“排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香”。这反映了两国

A. 改革旧制大势所趋

B. 宗法观念影响颇深

C. 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D. 礼乐秩序遭到破坏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章太炎是一位国学大师,最大建树是对中国古代整体历史、文化进行广大而深刻的诠释。章太炎也是一位革命家,而且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用革命的观点去解释许多事物,如强烈的种族与反专制的观点即是他思想中常见的两个主轴。

许多人因为章太炎是“国粹派”,又看到他文章中的古色古调,便误以为他反对西学,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章氏受西学的影响超过我们的想象,譬如斯宾塞学说对他的影响相当大。……章太炎强调“国学”不等于“儒学”,他提倡的“国粹”或“国学”,是指在君权时代中不得志的经师之学、是与“湛心利禄”的官僚士大夫相敌对的抱残守缺者之学、是与历史上当权派不合作之学、是批评历史上的专制政治及它的思想文化基础的学说……章太炎非常强调所有个体之间的平等,以“齐民”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重整传统。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章太炎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太炎思想产生的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代刑罚制度的改革是汉文帝、汉景帝当政时期所进行的废除肉刑的活动,又称“文景废肉刑”。汉初统治者建立政权后,认为秦以“专任刑罚”、“重刑制民”的做法,使民生积怨,愤而反抗。因此,将“黄老之学”作为治国施政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采取轻摇薄赋、约法省刑、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据《汉书•文帝记》记载,文帝二年和十三年两次实行收“今年田租之半”,有时甚至“除民田之租税”,以至于“天下殷富”,百姓安居乐业。西汉初年的《九章律》虽然废除了秦朝的一些严刑峻法,但继续对犯人使用鲸、劓、斩左右趾等肉刑。文景之治时期,进一步革除了以上肉刑,接着废除“连坐收孥法”,坚持只惩罚犯罪本人,不株连亲属。后又废除“诽谤妖言法”,使皇帝能听到各种不同意见。

——摘编自孙光妍《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背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

西方的重要节日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四月五日左右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8.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1.元且节:每年1月1日

2.情人节:每年2月14日

3.复活节:约在3月7日左右

4.愚人节:每年4月1日

5.母亲节: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日

6.父亲节:每年6月份的第3个星期日

7.劳动节:每年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8.万圣节:每年10月31日

9.万灵节:每年11月2日

10.感恩节: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

11.圣诞节:舟年12月25日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在德才方面有严格要求。汉武帝时期,逐步实行“独尊儒术”,改革选士制度,开创太学。唐代推行“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宋太祖宣称“宰相须用读书人”,并规定:“进士须通经义,尊周孔之礼。”中央设国子监,招收“京朝七品以上子孙。”据统计,宋朝书院共有203所。长江流域占74.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民办多于官办。南宋朱熹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不可建言”。“生员所作文章,不许妄行刊刻,违者治罪”。

——摘编自郭家齐《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手工科,应加重视。中学以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大学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规定“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91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教育相比,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发展,并加以简要评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联合国大会的作用显著提高,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甚至宣称愿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A. 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B. 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C.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D.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托克维尔指出:“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据此,托克维尔强调美国

A. 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 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 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D. 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境地。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B. 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

C. 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

D. 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

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主持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先后引进了84个项目,使用外汇2.7亿美元,填补了一些行业技术设备方面的空白。”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B.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C. 中西关系开始改善

D. 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

 

关于百团大战,日军在记录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这说明了百团大战

A. 延缓了日军“南进”的速度

B. 收复了华北广大的失地

C. 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D. 迫使日本改变侵略策略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如表: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1843

1656.23

123.93

1847

2167.44

162.16

1844

1724.12

128.96

1848

2299.34

172.02

1845

2024.74

151.51

1849

2354.98

176.19

1846

2208.36

165.22

1850

2230.32

166.86

 

 

推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 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 政府镇压农民运动

C. 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D. 白银大量流向外国

 

如表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

年份

建置

作用

开皇三年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大业元年

开通济渠。

接驳洛阳与淮河。

开元

二十二年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C.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A. 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 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

C. 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 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B.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

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世纪70年代,德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法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到9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得到治理,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日本从1970年开始,日本确立环境优先原则,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工业污染问题。

——摘自周生贤《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1)分析德国、日本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原因及特点。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