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于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于接受敌伪产业,后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 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

B. 日资企业退出给民营工业腾出经营空间

C. 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D. 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

 

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新闻来源地

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

日本《大阪朝日新闻》

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    B. 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 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D. 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

 

据梁启超回忆:“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  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据此可知,“中体西月”思想在当时

A. 与维新变法思想实现了融合    B. 伴随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

C. 受统治者倡寻成为主流思想    D. 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认可

 

为了将贸易扩展到整个中国,英国于1793年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清政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乾隆曾连颁数旨,亲自确定了体恤优礼的接待方针,不仅破例允许使团从天津上岸,而且命令沿海各省地方官做好接待工作,向使团提供丰富的免费食物供应。清政府的这些举动意在

A. 营造万邦来贺的盛世景象    B. 践行平等尊重的交往规则

C. 宣示国力以威慑夷狄之邦    D. 开放海禁以改变保守形象

 

明朝政府曾将业主土地登记造册,并对地块统一编号,标明行政区名称及业主姓名、土地坐落、面积、四至等,同时记载有土地买卖与分割事项。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农民随意迁徙    B. 保证国家财政收人

C. 完善地方行政区划    D. 削弱地主经济势力

 

以下是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

时期

功臣子

外戚宗室

各级属吏

经学之士

汉武帝

5

3

1

3

汉宣帝

 

 

4

1

汉成帝

 

1

1

3

汉哀帝

 

 

1

4

 

据此表可知,当时选用丞相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重用文臣贬抑武将    B. 兼顾德才两重标准

C. 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D. 利用中朝牵制外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图一:《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图二: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材料三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现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材料一

元鼎四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上林三官指中央统管铸钱的部门)。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

——摘自《史记·平准书》

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今成都)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

——摘自《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新唐书》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唐会要》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旧唐书》

田神功,冀州人也……至扬州(平定刘展叛乱),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遍,商胡波斯被杀者数千人。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秦半两钱与汉五株钱的相同点,并指出宋代货币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的经济新现象,并归纳有利于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条件。

(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B. 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C. 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 “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据统计:乾隆初年广州海关征税定额为271953两,嘉庆初年增长为899064两;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国内各港口驶往东南亚的帆船共295艘;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列国抵华商船共计5107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这一时期

A. 贸易出超地位优势明显

B. 海外贸易取得一定发展

C. 闭关锁国政策遭到冲击

D. 关税增长主要依靠进口

 

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

B.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C. 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

D. 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

 

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该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孩儿枕青花瓷珐琅彩瓷瓶

 

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 小农经济的影响

B. 市镇经济的发展

C. 晚清经济的衰败

D. 坊市制度被打破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 源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B. 体现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C. 反映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D. 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

A. 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B. 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

C. 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

D. 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麻曾经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这是由于

A. 政府控制手工业的发展    B. 自然经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冲击

C. 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D. 资本主义萌芽使丝织业快速发展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的影响

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下表最能体现

时期

春秋战国

唐宋元

明中叶后

发展

出现

逐渐发展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A. 官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

B. 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史实

D. 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

 

《渭南文集•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

A. 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

B.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

 

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 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 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C. 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D.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两则材料表明

A. “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

B. 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

C. 草市的发展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

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

A. 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B. 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

C. 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D. 长安城市规模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A. 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 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 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 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表结构中关于这一现象“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封建王朝后期政局动荡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以土地守财观念的影响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刺激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表明汉初

A.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B. 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推行

D. 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西汉建立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虽然这政策促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

B. 大量裁撤政府机构

C. 加强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商人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  )

A. 民营作坊己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D. 政府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宽松政策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 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 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

C. 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 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

 

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农事安排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 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

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

 

《吕氏春秋》有言:“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选项与题中所述“事末”相关的是

A.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