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譬之两方搏战……广告,枪炮也。果广告之得其逞,则枪炮锐利,可操胜算;反则一无所能,拱手让人而已。”这种现象说明清末民初

A. 商业竞争意识浓厚

B. 广告决定商业成败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商人对外发动商战

 

清入关前,没有专门的饮食制度,仍“席地而坐,自割肉而食”,没有君臣之别。入关后,明代宫廷饮食中的礼法、等级制度在清宫中重新得到体现。这说明

A. 民族交融影响饮食习惯

B. 满族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 经济发展促进礼仪变革

D. 传统习俗遭到全面摒弃

 

南宋孝宗年间,左相陈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此举

A. 意在规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

B. 履行了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 体现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 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九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初,洗马魏征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败,世民召征谓曰‘汝何为离间我兄弟!’”

《资治通鉴·唐纪七》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等人于玄武门诛之。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

《旧唐书·太宗本纪》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六月四日,无忌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

《新唐书·太宗纪》

 

 

A. 齐王元吉企图谋害太宗

B. 李渊主动立世民为太子

C. 臣下离间导致皇位之争

D. 兄弟争储引发玄武兵变

 

春秋盟誓中,诚信成为崇高的政治外交道德守则。与此同时,信义因素和利益因素的并存与博弈无处不在。这种状况揭示了春秋时期

A. 神权和王权的衰落

B. 诚信成为社会价值取向

C. 利益决定盟誓关系

D. 孔孟思想影响政治外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最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炉趁织为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三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试分别从全球史观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

(3)结合材料三,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该人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下表列举出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情形。

服装类型

西装、长袍马褂等

交通工具

电车、汽车、马车等

住宅风格

洋楼、里弄等

通讯方式

电话、电报、邮传等

 

 

对这些生活情形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

B. 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与碰撞

C. 中国日益文明富强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 公共汽车

B. 飞机

C. 火车

D. 轮船

 

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A. 电光电影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B. 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C. 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D. 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戊戌变法时期,社会上流行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沟六寸长。”这反映了

A. 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 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

C. 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

D. 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

 

19世纪末,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应用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 环球航行的探索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殖民扩张的开始

D. 资产阶级的形成

 

有学者这样描绘中国近代经济的分布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工业曙光初现;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相对开放较早地区

②民族工业占据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布几停其半。”

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当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目前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洋布”“洋伞”“洋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国民仰慕欧美的心理

B.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

C.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交融

D. 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飞跃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

A. 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B. 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 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D. 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今天的福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一家普通企业。但在140多年前,它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欲防海之害。”该厂当时属于

A. 洋务军事企业

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洋务民用企业

D.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

A.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

C.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进代化

D. 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A. 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果你生活在英国的伦敦,那么就可以

①乘坐火车外出

②坐着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③看到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④打电话给大洋彼岸的亲人

⑤通过互联网与同学聊天”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机械特色不同

B. 通讯工具不同

C. 主要动力不同

D. 交通工具不同

 

2010年,全球目光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分享文明的新成果。就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理由,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意见中,最契合实际的是

A. 当时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帝国

B. 当时英国拥有最先进的工业文明

C. 当时英国拥有最充实的民主

D. 当时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体

 

“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必将傲视全球。”一一《大国崛起》。英国得以傲视全球的直接原因是

A.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B.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 成为最早的殖民大帝国

D. 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不同。关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正确的说法排列应该是

A.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603,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对材料理解丕正确的是

A. 明清时期经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对“市”的空间时间限制打破

B. “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累积财富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入仕

C. 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是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D. 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学习明清经济后,你认为下列哪个标题能概括这段历史

A. 帝国彷徨

B. 中华荣耀

C. 东方崛起

D. 王朝振兴

 

明朝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业发展冲击农业

B. 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 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 国家税收政策变化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