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直接原因是边患海防松弛

B. 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了往来

C. 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一定体现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的有力证据是

A. 商帮的出现

B. 商品经济繁荣

C. 中外贸易繁盛

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出现

 

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蠢(蛀虫)也”下列各项与韩非子观点不同的是

A.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B. 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C. 重租税以困辱之

D.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 实行抑商政策    B. 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 农业的重要地位    D. 严格管理

 

“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个字最有可能是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清代

 

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些诗句,反映了

A. 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 唐朝商业的繁荣

C. 政府鼓励商业

D. 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

A. 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 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 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 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

 

宋代地主积极向佃农有偿提供种子、农具、耕牛等生产资料,使佃农能够正常开展生产。“每种田人二名给借耕牛一头,犁杷各一副,锄、鍬、钁、镰刀各一件,每牛三头用开荒型刀一副。”“假牛犁、种食以诱耕者”“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上述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 宋代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 宋代阶级矛盾开始平息

C. 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 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 农民生活艰辛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也者,(重视农业,以图多收谷物)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 土地兼并严重

B. 奴隶地位低下

C. 铁器牛耕得以推广

D. 农民劳动积极性随剥削方式变化而提高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宜公十五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大的社会变革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消失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为里里,出苗后,逐渐把垫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开沟载种。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早的裁培方法。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A. 广种薄收

B. 少种多收

C. 精耕细作

D. 男耕女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暴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 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

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材料二    明清故宫平面示意图(局部)


——赵翼《清史稿》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军机处名称和职权的变化。

(2)指出材料二图中 A 处建筑的名称。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选址乾 清门外隆宗门内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转化成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

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俄国十月革命一直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争论焦 点。其中关于十月革命的发生就有以下两种争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的发生是历史 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相反,另一种观点认为它只 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混乱局面发动的一次“成 功的政变”。

 

——根据闫俊《关于十月革命评价的几种流派》和高中选修 4、必修 1 教材改编

(1)写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并概括材料一的基本观点。

(2)您赞成材料二中哪一种观点?如果赞成前者,请举出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 合的具体表现三例予以证明。如果赞成后者,请以 1917 年俄国混乱的局势和布尔什维克党 的举措三例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 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 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

每两加税,不过某分。

 

 

材料二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

初八日(1842 年 9 月 12 日) ……至局阅江南钞寄合同,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 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

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不得为在事者宽矣。

——李兴沅《李兴沅日记》

(1)材料一所示条款应出自哪一条约?指出这些条款所反映的英国本质需求。

(2)概括材料二中李兴沅认为“合同”带来的危害,并简要谈谈你对其观点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    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权力归属及运行情况。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国政治体制构建的原则并分析两者在权力制衡方面的不

 

教堂外观最显著的部分,就是在远处可以看见的大圆顶。为解决跨度过大又 没有立柱支撑的难题,大圆顶被设计成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进行加 固,使大圆顶成为真正的球面形,显得立体感更强。该大圆顶的设计者应该是

A. 布鲁内列斯奇    B. 乔治.瓦萨里    C. 布拉曼特    D. 米开朗基罗

 

孙中山在《复黄芸苏函》中说:“前年之革命,武昌一起各省响应,其成功多

不在吾党,故弟亦不过因依其间。……乃不期袁氏自私自利,将有恢复帝制之行,以兵 力南压,各省迫而抗之,故有此次之战争。”上述“此次之战争”应是指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护法运动

 

下表为《1913-1925 年主要国家(地区)制造业指数(1913 年为100)》。下列对此表数据的分析,合理的是  

 

A. 一战使世界各地经济都受到破坏

B. 美国制造业已经超过整个欧洲

C. 斯大林体制推动苏联经济迅速恢复

D.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当希腊城邦最终打退波斯的侵略,开启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 的时候,同时期的罗马

A. 第一部成文法诞生    B. 从共和国转向帝国

C. 法学走向高度成熟    D. 万民法逐渐取代公民法

 

对于 1930 年 11 月 28 日胡适一家离开上海的情形,20 世纪 90 年代罗尔纲 在《胡适琐忆》中说:“我跟胡适步入车站,走上月台。满以为胡适广交游,今天一定 有不少亲朋到车站来送行。……可是这些人,今天连影子都不见。为什么亲朋满上海的 胡适今天却一个人都不来送行呢?”但胡适当天的日记却说:“到车站送别者,有梦旦、 拔可、小芳、梦雏、原放、乃刚、新六夫妇、孟录、洪开……等几十人。”对此认识正 确的是

A.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文字记载不具客观性

B. 罗尔纲是几十年后的回忆,不具史料价值

C. 两人记录都是第一手资料,但需鉴别使用

D. 胡适的记载可信,因为日记总比回忆可靠

 

下图灰色区域是某一国际组织的主要成员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组织新型区域合作模 式特征的是 

 

A. 结伴不结盟    B. 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C. 安全先行    D. 互利协作

 

法国经济学家让.莫内被誉为“欧洲之父”,1949 年他提出一份报告,主张通过经济合作 实现欧洲的联合,他的方案得到当时法国外长舒曼的支持,1951 年 4 月,法国、联邦德

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 该条约的签署,其意义

包括 

①直接促成了欧洲共同体的诞生          ②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③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         ④使西欧工业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947 年 3 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上宣称:“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

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 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这一讲话

A. 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B. 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C. 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D. 直接促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照片时间久了容易霉变褪色,右图这幅左上角霉变褪色了的图 片是二战中盟军攻占柏林时的图片,一位士兵爬上了德国国 会大厦的顶部,挥舞本国国旗,这面国旗应该是

A. 美国国旗

B. 英国国旗

C. 法国国旗

D. 苏联国旗

 

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

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 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  毛泽东这一评价主要是针对德国

A. “海狮计划”未能得逞    B. 莫斯科“闪电战”的破产    C.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D. 库尔斯克战役失去战争主动权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未来理想社会应该是: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

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需要,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当时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    B. 人们希望建立 “人人平等”的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 阶级斗争学说开始活跃

 

“我以我自己以及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 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这个宣言

A. 威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B. 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 大大削弱了国王的实际权力    D. 确立了议会国家权力中心的地位

 

梭伦改革时期,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其中第四 等级公民可以

A. 担任政府官职    B. 增加收入以提高等级身份    C. 参选“四百人会议”    D. 担任陪审员而领取津贴

 

据媒体报道,台湾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时,在厦门的“整个和平码头弥漫着激动而 又感伤的气氛,处处可见亲人相见抱头痛哭的场景”。能不哭吗?“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海峡呜咽,为骨肉情,为离别苦。从此“探亲”、“寻根”成了许 多年流行于两岸之间最热炙的词。这种现象应该出现在

A. 1979 年元旦后    B. 1987 年 11 月后

C. 1992 年 10 后    D. 2008 年 12 月后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