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 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 联合国的成立

B. 朝鲜半岛的分裂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 世贸组织的建立

 

下表为《1850 -1900 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当时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A. 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

B. 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C. 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D. 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

 

1908 年,美国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评论说:“两党犹如两个瓶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作者旨在强调美国两党制

A. 失去民心,徒有其表

B.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C. 脱离国情,违背潮流

D. 分歧缩小,利益趋同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任何人不得为他人有所允诺”。盖尤斯也在《法学阶梯》中指出“我们不能通过外人实现取得”。据此,罗马法学家强调

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诉讼程序的规范

C. 法律行为必须亲自履行

D. 法律形式的完整

 

1978- -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A. 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 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C. 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 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A.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B. 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 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D. 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说:“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月腐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A. 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 积极维护满清统治

C. 缺乏爱国主义精神

D. 强烈反对社会变革

 

1904 年清廷颁有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

A. 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

B. 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C.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人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

这体现了李时珍

A. 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 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 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 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

A. 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 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 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 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发现让“海昏侯”迅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下表为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三种历史解释,据此可知

学术专家(组)

历史解释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

“海”为鄱阳湖,昏为“西方”,“海昏”代表着刘贺的海昏侯国住于“鄱阳湖以西”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

 

“ 海”“晦” 通假,” 晦”有“ 黑 如 晦”或“晦浊”的辞意;“昏”字很可能与“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之“昏乱”有关。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辛德勇教授

“海昏”爵号的政治象征意义不大,方位说

可能性更大。“昏”虽代表方位,但不是

指“西方”,而是“西南方”

 

 

 

A.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

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解释莫衷一是

D. 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同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候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促进了民族交融

C. 强化了人伦秩序

D. 发展了小农经济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计算)。

请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1)指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什么阶段?

(2)两种殖民扩张的主要掠夺方式有何不同?

(3)两种殖民扩张对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大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概括经济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

 

概述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举例说明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就。简要概括这次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影响。

 

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激烈,观点各异,大致上有三类:

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宣扬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的民族灾难与仇恨。

肯定论:殖民主义功大于过,是推动亚非拉被动迈入现代化的动力。亚非拉社会制度与经济基础很难甚至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现代化工业文明,而殖民主义改造了亚非拉,完成了过渡。

双重作用论: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旧社会体制,推动了亚非拉自身改进,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因此功过相抵。

请问,你的认识观点如何?请加以说明。

 

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 荷兰

B. 西班牙

C. 英国

D. 法国

 

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海军力量的强大

B. 法国军事力量弱小

C.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高

D. 英国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活动

 

17世纪上半叶,荷兰能够掌握世界商业霸权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B. 拥有的商船居于欧洲之首

C. 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

D. 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

 

下列各项,与英法两国争夺海外殖民地有关的是

A. “无敌舰队”之战

B. 七年战争

C. 纳西比战役

D. 瓦尔密战役

 

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打开了商品市场

B. 扩大资本输出

C. 夺取香港诸岛

D. 巩固远东霸权

 

下列关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B. 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C. 实施《航海条例》

D. 实行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

 

16世纪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是

A. 美洲

B. 非洲和美洲

C. 非洲和亚洲

D. 非洲

 

下列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先后顺序是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广阔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的拓展

B. 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门化

C.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广大市场的需求

D. 英国广大工人和技师的不断努力探索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 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和自治领

B. 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 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象征

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文)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