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商品经济发达

C. 自耕农经济脆弱    D. 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强化    B. 社会政局动荡

C.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D. 铁工具的出现

 

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此规定

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C. 有利于加强对人口管理    D. 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

 

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A. 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    B. 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C. 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 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

 

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论证这一结论的是

A.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 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

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C. 明代通过减税政策发展商业

D. 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会馆是地域性很强的社会组织,是商帮“联乡情于异地”、“叙桑梓之乐”的场所。与其他城市中的会馆不同,各地商帮在北京的会馆大多被称之为“试馆”,且规模差别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试馆”

A. 带有鲜明的政治与等级色彩    B. 聚集了来自全国的大量人流物流

C. 具有服务于士宦科举的功能    D. 规模取决于各地入仕人数和品级

 

宋代诗人范大成在《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达    B. 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C. 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D.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 财产平均分配    B. 禁止土地买卖

C. 实行土地国有化    D.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唐朝继承发展前代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贵族、官僚。《通典·田制》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受田民户要承担租庸调。这一措施

A. 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B. 化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

C. 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 有利于土地和人口资源的开发利用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这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 刀耕火种土地利用率低    B.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出现

C.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D.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确立

 

春秋时期,有些人以牛或者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这说明( )。

A. 当时盛行图腾崇拜而以牛来命名    B. 当时牛成为农家的主要财产

C. 牛耕开始出现    D. 巧合而已,无任何实际意义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种现象不可能出现在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党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只占少数……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列宁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宁对当时俄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策略?

(2)据材料二,毛泽东对当时中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策略?有何依据?

(3)据材料三,邓小平对当时中国建设道路提出了哪些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拿破仑曾预言:在人类的记忆里,他的文治将比武功更为光辉灿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已被无休止的动荡弄得筋疲力尽,法兰西需要力量。这个时候,雾月政变发生了。拿破仑执政不久,指定四位法律专家负责起草民法。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人的民法典》。该法典处处为资产阶级利益设想,首先关心的是确保其财产所有权。这部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到什么地方,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李宏图《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反法联盟各国都称呼拿破仑为“革命之子”,因为他一如往日排斥波旁皇族。在拿破仑所征服的土地上,他结束了封建制度,终止了教会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引进了法典及几丝启蒙运动的光芒。然而,他把嫁妆送给了这些国家以后,随后又送入了他任命的新王。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得以上台的有利因素。据材料一,分析《法国人的民法典》颁布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作为“革命之子”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为称霸欧洲采取的主要军事行动。

(3)指出拿破仑后期战争的局限性?

 

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之为“人心之争”,即制度认同和选择意义上的竞争和对抗。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是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全球责任和世界领袖角色,美国的责任变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也成为那个时代美国精英的普遍信念,并一直主导了冷战时代美国的角色认知。凯南在其著名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中称:“有思想的美苏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对克里姆林宫向美国社会提出的挑战感到抱怨,相反,他应该对上帝表示一些感谢。上帝通过把这一无情的挑战摆在美国人民面前,已经让这整个国家的安全依赖于他们团结和接受历史明确赋予他们的道德与政治领导责任上。”

——摘编自王立新《美国的冷战意识形态:内容和作用》

材料二冷战格局对于推动世界体系的重构具有正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正如冷战史学者文安立所言,“美苏干涉主

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华盛顿和莫斯科都需要改造这个世界以证明它们意识形态的普世性,而新兴国家则为它们的竞争提供了场所”。然而,即使在冷战过程中,世界体系的重构仍然按其固有的规律调整着世界历史运动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政治朝多极化方向的发展。

——摘编自余伟民《“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世界历史的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责任”定位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格局与世界体系的重构”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英国是世界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二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导致英国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合理?据材料二,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解决的英国议会制度的问题。

(3)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法治社会的真谛在于: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 □□□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总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安排,致力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门洪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的战略布局》

请回答:

(1)如果你是材料一的文本编辑,请依次补全所缺文字。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如何实现“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的?

(3)材料三中“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的“宪法”是哪一年由哪一机构制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其他成就。

(4)综观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学者杰里·本特利说:“超级大国看起来已经摆出了要进行核对抗的姿态,在这两周的时间里(1962年10月),全世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两周后,苏联政府终于认识到即将到来的核战争的可能性,答应了美国的要求。”导致当时世界局势紧张的直接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

B. 朝鲜战争

C. 越南战争

D. 古巴导弹危机

 

2017年9月24日,特朗普总统发布第三版移民限制令。但在法令生效前的最后时刻,夏威夷州和马里兰州的联邦地方法官做出裁定,暂时“冻结”新版移民限制令中针对除朝鲜和委内瑞拉之外6国公民入境限制的大部分内容。12月4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发布命令,在妥善处理两州诉求的基础上,允许最新版的移民限制令全面生效。由此说明美国

A. 各州拥有较大独立性

B. 联邦法院是国家权力中心

C. 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

D. 总统权力受地方政府限制

 

康熙皇帝1661至1722年在位,英国国王威廉三世1689至1702年在位。下列关于这两位同时期的君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前者设立军机处,后者设立责任内阁

B. 前者实行君主专制,后者实行君主立宪

C. 前者直接处理国政,后者“统而不治”

D. 前者受到丞相牵制,后者受制于议会

 

从梭伦到伯利克里,雅典民主政治逐步发展。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保护贵族利益到保护全体希腊雅典城邦居民的利益

B. 梭伦改革以地域政治代替血缘政治,标志着雅典国家的形成

C. 克里斯提尼改革进一步缓和了雅典公民内部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D. 伯利克里时期,十将军委员会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

 

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美国方面声明,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政府认知中国的立场,即“一个中国”原则

B. 声明推动了双方和解并正式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C.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D. 美国政府承认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大的区别是

A. 实施群体不同

B. 社会制度不同

C. 主要作用不同

D. 享受权利不同

 

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面漫画所反映的事件得以成行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是

A. 两岸三通的扩大

B. 坚持“九二共识”

C. 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D. 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在华投资设厂得到允许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图是某会刊第一期的首页。该会议

A. 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 顺利完成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任务

C.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共同纲领》

 

全面抗战爆发激活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经过这场战争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场战争因此成为“中国复兴枢纽”。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全民族团结抗战

D. 开展土地革命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