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史,一般以苏格拉底为界,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那么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宗教与神学

B. 人与社会

C. 科学与理性

D. 道德与功利

 

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艺术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

A. 蕴涵更高艺术价值

B.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 符合晚清政治需要

D. 迎合了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

 

郑板桥在画作《墨竹图》上题诗一首:“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该作品

A. 体现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B. 是中国画诗画结合的开端

C. 着重反映个人思想情感

D.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这一现象源于

A. 思想统治的弱化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理学地位的动摇

D. 西方思想的影响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 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 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其词格固不高,但论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与材料中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 白居易、李白、辛弃疾、李清照

B. 杜甫、李白、辛弃疾、柳永

C. 白居易、李白、苏轼、李清照

D. 杜甫、李白、李清照、柳永

 

魏晋书法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所谓“晋书如仙”,“晋书尚韵”。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A. 书法艺术法度森严

B. 政局动荡民生维艰

C. 士人心态超然空灵

D. 社会尚武文人落魄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人伦轻自然

B. 重实用和经验

C. 重视科学实验

D. 理论体系完备

 

宋代的《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这说明

A. 唐代尚未出现印刷书籍

B. 五代时期儒学十分兴盛

C. 雕版印刷术在宋代普及

D. 宋代活字印刷广泛应用

 

明清之际学者唐甄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上述思想

A.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B. 终结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C. 削弱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丰富了理学的思想内涵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为此明清之际的儒学家

A. 坚守理学正统

B. 倡导工商皆本

C. 提倡经世致用

D. 批判君主专制

 

(陆九渊的弟子傅子渊、陈正己之间的一段对话)陈问:“陆先生教人何先?”对曰:“辩志(志:意识动机)”正己复问曰:“何辩?”对曰:“义利之辩。”陆九渊闻此对话,说:“若子渊之对,可谓切要。”可见,陆九渊强调的是

A. 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

C. 知行合一

D. 发明本心

 

自宋代以来某些统治者曾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这反映了

A. 古代中国“三教合一”的文化特点

B. 古代统治者重视引导人们信仰宗教

C. 儒、释、道受到古代统治者同等礼遇

D. 古代统治者治国理念因循保守少有变化

 

汉代知识分子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不得不凸显君主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深惧出现秦代专制权力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基于此汉代知识分子提出了

A. 春秋大一统的思想

B. 天人感应的思想

C. “独尊儒术”的思想

D. 三纲五常的思想

 

韩非子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 西周王室不断衰微

B. 宗法制度日益强化

C. 诸子思想不断融合

D. 变法图强运动兴起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先秦时期,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主张“恩惠于民”,其共同点是

A. 主张恢复远古禅让传统

B. 极力维护小农经济

C. 具有朴素民本主义色彩

D. 根本否定法治观念

 

孔子标榜“信而好古”,试图恢复“周公之礼”,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这反映了孔子

A. 追求政治理想

B. 主张进行变革

C. 极力逃避现实

D. 回应诸子诘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近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1)从材料一可以获取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6分)1900年马应彪在香港成立先施公司,主营百货、旅馆、游乐场等业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二价与全球货

1917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     新产业与女营业员

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

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

材料三     创伤与新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6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材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思潮?(10分)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声威远播,其富甲天下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历代政府高度乘视海外贸易,前陆路交通又时常受到西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控制。因此,这一时期,海外贸易逐渐取代对外贸易的格局。

材料二清初,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康熙在位时,曾一度开放漳州、澳门、宁波等少数港口,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又趋繁盛。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消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

——摘编自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采取这一对外政策的原因?并分析其政策的消极影响。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

A.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

A. 保护了农民利益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改变了经营方式

D.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 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 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 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时,不仅相继建立了钢铁、机器制造、酒精和化工等工业,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将工业开始向内地转移。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家致力开发内地资源

B. 为迁都重庆预先做准备

C. 工业建设注重了国防性

D. 国家经济重心转向内地

 

下图为《▲年中国近代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应是

A. 1850-1853

B. 1933-1936

C. 1937-1941

D. 1945-1949

 

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C. 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D. 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1879年盛宣怀指出: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非急起图功不可。由此可见盛宣怀兴办电报事业的目的在于    

A.提升军事调动的效率                       B.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传播民主平等的思想                       D.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

 

下表为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单位:量(吨),值(海关两)

由上表可知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 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 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 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