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强的坚船利炮向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A. 师夷长技以自强

B. 君主立宪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学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体现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 经典力学

B. 相对论

C. 量子论

D. 进化论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其中“第二种”东西指的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指南针

D. 印刷术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异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 克己复礼

B. 天人感应

C. 三纲五常

D. 格物致知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A. 社会习俗趋向简约文明

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 近代通讯传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首批解放牌大卡车是在

A. 改革开放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大跃进”运动期间

D. “文化大革命”期间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A. 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农业“大跃进”

C.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最能体现洋务派“求富”思想的是

A. 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B. 开办轮船招商局

C. 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 创办福州船政局

 

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 辛亥革命的推动

C.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A. 重商政策

B. 抑商政策

C. 海禁政策

D. 锁国政策

 

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王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 “一国两制”

B. “独立自主”

C. “和平共处”

D. “九二共识”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段文字应该出现在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临时约法》

D. 《双十协定》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家。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国民大革命

D. 秋收起义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下列制度中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重要作用的是

A. 推恩令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A. 建立三公九卿制

B. 实行三省六部制

C. 废丞相设内阁

D. 设立军机处

 

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有一青铜器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A. 分封制

B. 礼乐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的教育改革涉及哪些领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强国弱民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国商鞅变法的认识。

 

近代欧洲思想的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使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为此,文艺领域的一些人把对革命之后现实的不满转向了对内心情感的关注。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举出文学领域中能够突显这一时代特色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启蒙运动在人文主义主张方面的进步。

(3)依据材料三概括封建统治被推翻后的社会状况。这一社会状况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法国为例分别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分别有何作用?

(2)材料二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之后,邓小平“南方谈话”又提出了哪些重要思想?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 铁路与飞机

B. 电视和电影

C. 报纸和广播

D. 网络与漫画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以下与该流派风格相符的美术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下图所示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B. 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

C.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明清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

D. 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颂扬人性力量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科学时代”指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882年4月19日,下图中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他与牛顿的共同点不包括

A. 继承前人成果,实现学科突破

B. 冲击封建神学,促进思想解放

C. 增强人类自信,为启蒙运动奠基

D. 实现人类价值,推动科学发展

 

“苹果之父”乔布斯成为“创新”的代名词。图6是在苹果公司创立之    初,乔布斯设计的LOGO:牛顿在树下看书,LOGO边框上还有一句诗:“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的灵魂。”在乔布斯眼中牛顿的创新性体现在:

A. 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 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实验科学

C. 确认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牛顿力学体系

D. 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上述言论突出体现了

A. 法律至上

B. 君主立宪

C. 三权分立

D. 社会契约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