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

A. 倡导民主意识

B. 扩大自身权力

C. 反对政府改革

D. 打压革命运动

 

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

A. 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农业劳动

C.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

A. 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B. 文学修养极高

C. 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D. 对儒学的反叛

 

《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上述材料反映宋代

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

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

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

 

严复在《社会通诠》一书译论序中说:“唐虞(尧与舜时代)以讫于周,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宗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A. 血缘亲疏关系渗透社会各方面

B. 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政治基础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关系

D. 贵族统治延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同的实现共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族的整体为民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四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时那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请回答: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

(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什么事件后?

(3)图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写出字母A、B、C代表的历史含义。

 

重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

孙中山

B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昌起义

周恩来、

贺龙等

新民主

主义革命

C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9世纪晚期,下列选项中的国家元首可根据宪法规定,有权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国会)的是

A. 美国、法国、德国

B. 美国、英国

C. 德国、美国

D. 法国、德国

 

时至今日,美国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外贸等国家权力;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现象最典型地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 邦联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联邦制原则

D. 民主选举原则

 

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A. 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 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 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D. 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新华社迎接十八大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灯塔指引力挽狂澜日出东方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C. 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D. 日出东方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

A.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B.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

 

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

 

 

 

 

 

 

 

 

三元里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A. 寻求救国之路

B. 反抗外来侵略

C. 进行民主革命

D. 推翻清朝统治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所说的阳光灿烂是因为苏俄政府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工业化政策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C.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B. 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C. 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D. 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 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 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 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 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下列通过解读史实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消除了中国的边疆危机

B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C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反映了民族危机严重

D

1934年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A. A

B. B

C. C

D. D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 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 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 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1786年8月,华盛顿在一封信中写到年内可能发生惊人的变革。据说备受尊敬的人士也公然发出君主政体的论调了。”这反映了

A. 英国君主制对美国影响深远

B. 人们希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C. 美国民众希望建立君主政体

D. 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异常激烈

 

清朝一般都将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廷寄谕旨的簿册放到“上谕档”以备考查,然而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却不见“上谕档”,而在“剿捕档”。“剿捕档”本是用来抄录平叛镇反事件谕旨的簿册,将于英国的战事等同于平定叛乱。这表明晚清时期朝廷

A.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天朝上国”的观念

C. 比较理性的认清了鸦片战争

D. 已经有了近代化意识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说“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融合。”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能够体现这种“融合”的是

A. 议会融合了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职能

B. 首相、国王与议会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三位一体

C. 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又彼此负责

D. 首相兼政府首脑和下院多数党领袖于一身

 

按下列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②“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③“共争青岛归,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④“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A. ①③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①②④③

 

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 巴黎公社

B. 二月革命

C. 十月革命

D. 苏联解体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由良田起程,至郴州,一路民众欢迎,鞭爆劈拍之声,不绝于耳。出村远道恭候,该地农民协会,组织尤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当推湖南第一,而军人尚在梦中,可胜太息。”据此判断,该日记应写于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包括赵登禹、张自忠、佟麟阁等为人所熟知的一批国民党将领。台湾军方日前发行一份“勇士国魂月历”,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列为“殉国将领”,这反映了

A. 两岸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趋于一致

B. 两岸对一国两制主张形成共识

C. 两岸对国共抗战的认识逐渐客观

D. 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消除

 

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A. 缺乏建立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

B. 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

C. 右倾思想一直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

D. 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 盲目与排外

B. 反帝与反封建

C. 爱国与保守

D. 正义与非正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