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戈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B. 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

C. 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

 

现代考古在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先秦时期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能够说明当时

A. 魏国生铁铸造工艺技术高超

B. 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发展

C. 铁制农具已成为随葬必备品

D. 曹魏政权极为重视农耕经济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华盛顿的世纪在历史上被广泛传播,其形象也被人们多维解读。阅读下列材料:“华盛顿在随后的十五年中经营自己的家产,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1774年他被选为弗吉尼亚的一位代表去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时,就已经成为美国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华盛顿不是一位主张独立的先驱者,但是1775年6月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他是一位代表)却一致推选他来统率大陆部队。他军事经验丰富,家产万贯,闻名遐迩;他外貌英俊,体魄健壮(身高6英尺2时),指挥才能卓越,尤其他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使他成为统帅的理所当然的人选。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忠诚效劳,分文不取,廉洁奉公,堪称楷模。

——乔治·华盛顿《华盛顿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对于国家统一和民主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杰出的个人品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四大国(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将承诺并承担道德义务,保证相互之间不发动战争或针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并相互合作以及与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合作以维护和平;第二,四大国将保持足够的武装力量,并在形势需要时愿意使用该力量去防止或制止出现的任何侵略行为。

——1944年2月罗斯福《关于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战后和平构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此构想的内容与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还有哪些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斯指出,“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和全盘的方针与策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概括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名位便应该轮番,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材料二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

(3)材料三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 建立五权分立政府

C.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D. 保障普遍平等民权

 

王守仁不待朝命而辞官,招致“擅离职守、非议朱熹等”攻击。他的弟子何心隐放弃科举,在乡尝试聚和宗党、合族共财的社会生活而被迫害致死,心学也屡为朝廷所禁。但到了明末,又恢复心学之地位。上述材料说明

A. 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本质不同

B. 明朝政府放弃了控制思想观念

C. 心学从反专制转变为维护专制

D. 明朝政局变动影响了心学发展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 全面否定欧洲中心论观点

B. 要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欧洲发展

C. 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

D. 要以反殖民主义态度看待欧洲史

 

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塔哥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A. 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 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

D.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题文)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胡佛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由材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 胡佛政府意图抬高工人工资率缓解危机

B. 美联储的权力在胡佛执政时期有所增强

C. 增加政府开支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手段

D. 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了经验

 

1937年底,日本设立“满洲重工业公司”,垄断东北煤炭、钢铁等工业的经营权。1938年,成立“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日本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

B. 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

C. 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

D. 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

 

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

A.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为对外开放做准备

D. 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 商办企业受到传统势力阻碍

B. 政府努力规范推动商办企业发展

C. 商办企业有伤社会风化

D. 清政府强化其经济管理职能

 

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  )

A. 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

B. 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C. 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该学者的观点强调了

A.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阏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粱启超,字卓如,广东新会人。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接受传统文化,聆听众多爱国故事。17岁中举,沿此而行,则或可平步青云。然光绪年间,中国痛遭列强蹂躏,他毅然抛弃昔日追求,踏上坎坷的救国之路。

1890年,梁启超追随康有为,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先有协助编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接着,参与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其文章《变法通议》中,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百日维新”期间,又撰写不少有关新政的奏折、章程。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严酷的现实证明,改良的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然而他并来醒悟,跟随康有为,公开提出“保皇”口号,四处建立保皇组织。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推翻清朝统治政权的呼声日益高涨。1902年2月,为与革命派争夺舆论阵地,粱启超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开明专制”论,强调中国国民程度太低,“未有共和国民之资格”,攻击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是一种“复仇主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政治思想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粱启超政治思想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8日发表了他称之为“世界和平纲领”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以公开方式订立公开合约;无论平时和战时有公海上航行的自由;撤销各种经济障碍,贸易平等;实行裁军;调整对殖民地的要求,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德国撤出俄国,调整俄国问题;德军撤出比利时,恢复比利时之独立性;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一洛林也还法国;根据民族性原则,重新调整意大利边界;奥匈各族自治,允许独立;同盟国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自决;恢复波兰之独立性;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经过讨论后,协约国最终还是以威尔逊提出的方案作为对德和谈的基础。1918年8月.德国在战败前夕向美国提出愿在“十四点”基础上和谈。但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所议定的和约条款大多不符合“十四点”的初裹,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

——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的本质意图。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威尔逊提出的“世界和平纲领”破产的原因。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行改革,内容十分丰富,其表现有:允许在国有经济之外发展非国有经济;一些新产品可以自由定价;允许计划分配体制之外自由市场的发展;在按劳分配之外承认按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对国有企业的工人,根据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与职工之间实际上存在的隐性“合约条件”来对待老工人,但同时按自由缔约的方式来聘用新工人……此外中国改革的每项措施是小范围内试验取得一定成果,积累经验后,才加以推广,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过程、经济特区的创建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了所谓“休克疗法”的改革,在500天内分三个阶段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化、放开价格、卢布自由兑换等,并过渡到市场经济。中国因改革大获成功,俄罗斯则因“休克疗法”付出沉重代价

——摘编自刘树成昊太昌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上述模式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特“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它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予出”,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而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使用和引中,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散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直到今天,它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解读“祖国母亲”形象(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战后的美国经济在经历了1870年的危机之后,迅速起飞。横跨大陆的四条铁路的修筑带动了钢铁、运输、制造等行业全方面发展,前所未有的社会膨胀和经济扩张不但为美国人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和发展机会,也使财富的空前积累成为可能。据统计,美国在1880年只有一百个“百万富翁”,到1916年剧增为四万人。当然,伴随着百万富翁出现的是无数人“美国梦”的幻灭。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1870年之后的几十年是动荡的时代。一场巨大的劳工骚动正席卷美国,而劳工骑士团的人数已经从1884年的5万迅速膨胀到1886年的40万。而这一时期移民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来自东南欧的移民进入美国东部大城市。当时的主流文化认为这些人带来的是外国文化、异族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协调的习惯。就是在这个时期,为了寻求秩序,出于宗教的职责,加之植根于文化传统中反对强大政府的观念,最终促使了美国出现了以提高社会控制效率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改革与机构化。私人大基金会的问世正是这个大趋势的产物。

——马秋莎《改变中国一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

材料二:传统慈善的济贫、赈灾古已有之。出发点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恻隐之心,“上天有好生之德”。清朝末年,中国萌发现代公益意识,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慈善家,如经元善、张謇等。张謇是最早的新型企业家兼慈善家。他明确以教育开启民智,而办教育必须以实业为基础。他除了一般慈善机构外,还特别举办了育婴堂、养老院、医院、贫民工场、残废院、盲哑学校,总共有十六所。这些公益事业都是在他主张的地方自治、“村落主义”的大框架内。他还有一大功绩是引进了现代、积极的对残疾A的救助观念。中国传统对残疾人的救助只是出于怜悯之心,“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重在“养”。最初在中国兴办对残疾人的教育使其有自立的本领的是外国传教士。张謇明确提出此事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办,他创办的南通狼山盲哑学校在当时为数不多的聋哑学校中影响最大,也是最早提倡尊重残疾人与常人一样的人格,明确宗旨为:“造就盲哑具有普通之学识,必能自立谋生”,“以三四年教育犹可使成材,供社会之需而自食其力”。

——资中筠《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现代基金会问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公益与传统慈善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公益事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下图是苏联1949年出版的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美国解决市场问题的棍棒》。该漫画表达的意图

A. 美苏冷战格局逐渐形成

B. 美国侵犯西欧国家主权

C. 有助西欧经济恢复发展

D. 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数千名新经济人遭囚禁,或被赶出家门。到1928年底,1926年注册的40万民营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因不堪重税或警方行动而被关闭;到1929年底,存留的仅占十分之一。苏联上述做法是

A. 社会主义工业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 打击国内反动势力的措施

D. 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策略

 

根据生物进化论,可以说“猿进化为人”。恩格斯又提出来另一种说法: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劳动的产物。能同时解释这两种说法的是

A. 用进废退

B. 获得性遗传

C. 自然选择

D. 社会进化

 

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见证人、分析人和批判大师,他的思想不仅赢得了大批追随者,甚至也获得了他的敌人的尊重。这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

A.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优秀成果

B.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 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理论指导

D. 形成了内容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

 

下表为罗马《十二铜表法》的法律条文。

对上述对应的法律条文解析正确的是

A. ①外国人因非本邦人而不得拥有财产所有权

B. ②自由人因拥有公民权力而与奴隶地位不同

C. ③平民因反对贵族盘剥面利益受到一定保护

D. ④平民因非公民身份而不能与贵族阶层通婚

 

“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斟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A. 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

D. 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

 

据统计,民国时期全国电力灌溉(使用抽水机)的田亩,最多的年份(1930年)也不过5万亩,还不到全国总耕地的万分之一。从1915年由国外购进第一台拖拉机起,到1949年,除台湾省外,总数也不过401台(标准台)。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农业

A. 土地制度落后

B. 生产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

C. 缺乏近代意识

D. 国民政府经济重心在工业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