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宋高斯得撰《宁国府劝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人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农业耕作技术发达

B. 粮食产量迅速提高

C. 经济中心地位稳定

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这一主张属于

A. “仁爱”的思想

B. “兼爱”的思想

C. “礼治”的思想

D. “尚贤”的思想

 

丘吉尔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TheUnnecessaryWar”(不必要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漫画上是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拥抱的同时,在斯大林的背上狠狠的插上了一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图一

(1)根据漫画和所学知识指出希特勒和斯大林因何而“拥抱”?

(2)“希特勒在斯大林背上狠狠的插上一刀”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图二:漫画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寓意由英、美两国共同去传承和维护世界的自由。

图二

(3)依据图二和所学知识,美、英两国是如何“传承和维护世界自由”的?有何影响?

(4)有人说“战争纪念……更是一种对战争的理性反思和警醒”,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材料二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月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材料三1989年11月,堪培拉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汉城宣言》正式确立了这一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即“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亚太经合组织采取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所作决定必须经各成员一致同意认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APEC成员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3%,贸易总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3%。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邀请中国参加该会议的意图。

(2)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材料二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问题?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华盛顿会议的实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华盛顿会议和堪培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有何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表二: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军费开支增长率

270%

110%

80%

19%

 

 

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蔑视对方的字句和“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做“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一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后果?

(4)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如图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A. 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B.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 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D. 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1966年,好莱坞制作了一部喜剧片--《俄国人来啦!》,影片讲述了一艘苏联潜艇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座小镇搁浅所引发的故事。该影片

A. 真实地再现了古巴导弹危机场景

B. 说明了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

C. 反映好莱坞对苏联潜艇非常好奇

D. 折射美国对苏联军事意图的担忧

 

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 都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是以经济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 目的都是反苏反共以遏制共产主义

D. 都是以美国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

 

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小组分工查找相关史料,与下列分组内容相关的主题最有可能是第一组:柏林墙修建与拆除;第二组:古巴导弹危机中的美苏;第三组: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始末

A. 美苏冷战

B. 和平与动荡并存

C.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D. 多极化趋势加强

 

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以下解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

B. 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

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

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

 

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尼克松说这番话主要基于

A. 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

B. 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破裂

C. 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D. 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即将开始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力图恢复其中心地位

B. 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激化

C.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D. 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A. 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B. 时间的不断更替

C. 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D. 国际关系的变革

 

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A. 华约的成立

B. 朝鲜战争

C. 古巴导弹危机

D. 越南战争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 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 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C. 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 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怀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A. 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 宗教改革时期的宗教改革家

D. 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 孟德斯鸠

B. 狄德罗

C. 洛克

D. 伏尔泰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追求思想自由和理性思考

D. 批判神学统治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伏尔泰——“社会契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

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

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下列关于春秋到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

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增强

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

D.是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以下中国古代思想最能体现“和”的价值的是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D.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 人情关系

B. 伦理道德

C. 礼乐秩序

D. 法制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下列国际文件,中国参与签署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到了11月中旬,隆冬来临,德国坦克乘务员发现,坦克推进装置上……的油已经凝固。……12月初,一场大雪使气温突然下降到华氏零度以下,……希特勒的军队陷入绝望的境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一战役中出现?

A. 莫斯科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库尔斯克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展的大陆政策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关键是

A.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 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 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 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