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A. 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B. 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D. 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康熙六十一年,帝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该措施成为常例。说明

A. 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B. 对外贸易注重满足民生需求

C. 重农抑商政策根深蒂固

D. 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下图为1974年在西安郊区出土的我国古代印刷品实物——梵文《陀罗尼经咒》。其出现不会早于

A. 隋唐

B. 两宋

C. 元代

D. 明清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是

A. 国家走向统一

B. 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C. 权力趋向集中

D.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8年7月17日,在袁世凯的影响下清廷发出谕旨,命唐绍仪出使美国,名义是为减收庚子赔款一事向美国致谢。1908年11月20日中午,唐绍仪抵达华盛顿,他多方面接触美国的朝野人士,希望借助经济目的达到政治目的——与美国建立某种亲密关系以加强清政府在对抗日本扩张中的地位。12月2日,唐绍仪与罗斯福进行了礼仪性的会见,罗斯福本人不太倾向于与中国政府交往过密。随着袁世凯在北京的倒台,1909年1月,外务部致电唐绍仪,要其迅速结束访美,由欧洲回国。他的突然离去才令美国人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怀疑,由于他们一直婉拒唐绍仪是否错过了一次扩张美国利益的重要机会。

——摘编自李恩涵《唐绍仪与晚清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绍仪出使美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绍仪出使美国的外交活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元朔五年创建太学。太学的创建,采用了公孙制订的具体方案。公孙弘拟议,第一,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确定博士为朝廷教授弟子以完善政教的责任;第二,规定博士官置弟子50人;第三,博士弟子得以免除徭役和赋税;第四,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第五,太学管理,一年要进行一次考试;第六,考试成绩中上等的太学生可以任官,成绩劣次,无法深造以及不能勤奋学习者,令其退学。

太学生的数量,汉昭帝时增加到100人,汉宣帝时增加到200人,汉元帝时增加到1000人,汉武帝末年,增加到3000人,王莽时代进一步扩建太学,一次就曾经兴造校舍“万区”。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所设太学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所设太学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在英国

时间

概况

1657年

伦敦商人汤吗斯·加韦在咖啡馆焦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

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

17世纪末

茶的零售价格每磅接近1英镑,这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六周的收入。东印度公司进口每磅茶叶的费用为2先令4便士,但伦敦市场上的售价却高达14先令8便士。

1699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做咖啡的生意时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占去先机,英国东印度公司放弃咖啡的贸易,可可在英国受到欢迎。

18世纪初

可可主要供应国牙买加发生自然灾害,使得所有的可可农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降低关税,进口茶叶,降低价格卖给消费者。

1727年

大慈善家乔纳斯·汉维发表《有害健康、阻碍工业发展、并使民族贫困化的茶》一文。

1757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价格明显下降,饮茶逐渐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

18世纪

后半期

约翰·莱特森的做了关于茶的实验系列。如:将相同的牛肉分别置于茶水与清水中,结果清水中的牛肉最先腐坏。

18世纪

80年代

东印度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

1815—

1833年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设立一个奖项,悬赏给“能在英属地区发展具有中国规模的茶叶种植者与加工者”。

1822年

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山区偶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树。

1826年

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

1872年

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

1888年

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1889年

中国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下降到10%以下。

19世纪末

伦敦商人汤吗斯·加韦在咖啡馆焦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 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下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

A. 农业发展指数

B. 工业发展指数

C. 失业人数指数

D. 黄金储备总量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 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 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 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 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1645年左右,英国一批科学家开始每周在伦敦聚会讨论科学研究等问题。……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旨在利用和完善自然知识,促进自然知识的增长。上述历史现象得以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A.工业革命的展开                      B.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生物进化论的确立                    D.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B.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C.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D.注重调解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和民事纠纷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 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 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 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 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在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中,孙中山是全党核心,在党内几乎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多不能直接推行,而必须通过在国民党内团结左派、争取中间派、打击右派等间接方式实现。这充分表明

A. 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取得实际权力

B. 这时候的国共合作属于党外合作

C. 改组后的国民党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D. 国共两党必将分裂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 农村产业结构变化    B. 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C. 农民弃农经商    D. 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贵族之对于平民,固少数也;其对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这表明在梁启超看来

A. 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 贵族政治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C. 贵族政治利于抑制君主专制

D. 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A. 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 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 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 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威胁

 

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理

C. 心即理也    D. 理在气中

 

荀子说:“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材料说明的核心问题是

A. 宗法制是贵族的“氏族”组织法

B. “持手而食者”指的是社会的下层

C. 社会下层不按宗法结成宗族集团

D. 古代社会呈现出非常严格的等级

 

2018年3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传达两会精神时强调: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新的伟大时代,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 改革开放取得的世人嘱目的伟大成就,是与30年来三次思想大解放密不可分的。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 第一次冲破个人的崇拜,第二次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第三次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

材料二  1985 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

材料三  小平同志说: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小平同志接着说: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人民日报》1992331日报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三次思想解放对应的中共会议名称。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决定的目的是什么? 该年前后,中国在开放领域如何一步步打开江苏大门? 90年代,对外开放的什么举措进一步带动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谈话被称为什么? 并概括该谈话的主要内容。该谈话对江苏的改革开放产生什么影响?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资本新设厂矿共379家,资本总额8580万元,平均每年设厂矿企业63家,新投资本1430万元,都比大战前的19年间增长了一倍多。出现了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43家,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资本达到1500万元。通常称这一时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9104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现象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 该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积极影响?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结局如何?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 并归纳这一“发展战略”实施的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十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 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 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家? 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 此时全球化呈现怎样的发展特征? 

(3) 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商业活动是古代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至也。

——《盐铁论·力耕》

材料二  右侧宋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吴郡志》记载,此处的跨街楼是最热闹的酒楼,通宵达旦。

材料三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判断其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苏州古城城市布局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其他表现,并说明其对城市功能的影响。

(3) 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发展从繁荣到静止,从经历挫折到自我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 张养浩《山坡羊》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材料三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请回答:

(1) 材料一体现了古代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确立于何时?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请从经济政策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原因。

(3) 材料三中“合作化”指什么事件? 有什么积极意义? 其中“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指什么事件? 其深入开展,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 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 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 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 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下图是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这本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据此,“持续不断的改革”指的是

A.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设立了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

C. 推动了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A. 广东省    B. 海南省    C. 四川省    D. 安徽省

 

中共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形势下,提出国内主要矛盾的会议是  (  )

A. 一届人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是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变化得益于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外商企业高额利润的刺激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