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做了下面的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了近代英国

A. 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

B. 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

C. 国王受到内阁的监督

D. 责任内阁制已得到完善

 

罗马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这项规定

A. 推动了罗马法由成文法向习惯法转变

B. 确保了罗马境内所有居民权利的平等

C. 反映出罗马法的本质是阶级斗争工具

D. 说明了古罗马法重视案件的区别

 

经过两年的工作,10人法典编碁委员会将成文法刻在十二个铜表上,立于广场,公布于众(下图)。该成文法的颁布

A. 废除了野蛮法律

B. 保护了平民利益

C. 实现了社会稳定

D. 消除了贵族特权

 

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以去年奴隶或该牲备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罗马法

A. 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确保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注重维护商业交易的公平性

 

自伯利克里时代开始,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1个奥波尔,至公元前327年,每次给薪6个奥波尔,参加重要会议者领取9个奥波尔。这表明当时雅典

A. 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B. 城邦经济繁荣发达

C. 重视消除贫富差距

D. 民主已发展到顶峰

 

(题文)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要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其主要目的是

A. 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B. 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

C. 提高清朝行政效率    D. 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A. 设枢密院

B. 设立南书房

C. 设置殿阁大学士

D. 设立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洲贵族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制度,遵循“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的原则,其中的亲王皆是太祖、太宗子孙,他们成为皇帝依赖的群体,也是清朝前期皇权的重要分享者。由此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A. 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

B. 表明清初满族贵族享有民主权利

C. 恢复了西周的宗法体制

D. 是清朝集权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它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材料评价的是

A. 郡国并行制

B. 节度使制

C. 行省制度

D. 内阁制

 

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A. 扩大了官吏来源

B. 得到了不断完善

C. 提升了人才素质

D. 解决了考试弊端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

A. 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

B. 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

C. 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

D.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学者统计,北宋载人《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

C.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 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

 

在封建时代,有的皇带被大舅哥控制,有的皇帝被娘家侄儿控制。也有的则被相爷控制。从本质上说,这种现象

A.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衰落    B. 是君主高度集权的反映

C. 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D. 打破了君臣的尊卑秩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行政方面,要求绝時統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延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座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语,較、旨、上谕、来批等,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或整持异议。为此,明清商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则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脱文式官史的人事权,例户由皇帝亲自掌提,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摘编自书皮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里,中央政府至今只管理少数值得它特别注意的事务。它不参与管理社会的次要事务。它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因此,专制在一个点上可能是大大加强了,但未扩及到面上。全国的多数。尽管其激情动人。其倡议振奋人心,也无法在全国各地以同样方法在同一时间使全体公民服从它的意旨。当代表多效的中央政府发布国家命令时,必须责成一些官員去执行命令,但这些官员并不总是隶属于它,它也不能每时每劇予以指导。

——摘编自托克耀尔(法)《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中国相比较,美国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耧车等,这些发明都是适合大面积的土地生产需要而出现的。但是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江东犁用牛耕田,“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中等之牛,日可耕十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翻地大约“人日耕一亩,率十人当一牛”(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养牛的空间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贫困农民无地养牛,造成畜力严重不足,“吴郡力田者,以锄带耜,不蓄牛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二(英国)圈地后,地主侵吞了大部分的土地,把此前零散的田产整固到紧凑的联合农场里,并能圈占从前受社区规章制约的土地,从而把它们归于个人的管理之下。18世纪的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约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1701年塔尔发明了马拉谷物条播机,1731年,他在一本名为《马拉中耕农业》的书中公开了他的发明,条播机不仅是英国产生的第一台真正的播种机械,而且也是英国农业向废除手工劳动所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1828年贝尔发明了马拉收割机,此外还发明了以蒸汽为动力的饲料粉碎机、干草切割机、甜菜切片机等等。

——材料均摘编自高辉《明清江南的农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兼与英国农业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应用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农业生产的变化,并说明中英农业发展趋势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背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A. 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B. 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

C. 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D. 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

 

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A. 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

B. 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

C. 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

D.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据《宋书·周朗传》对江南社会风气的概括,“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以上现象对南朝经济的影响是

A. 铁犁牛耕的普及

B. 精耕细作的深化

C. 租佃制迅速推广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代,皇子被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按等第发予粮银俸禄、赐田土牧场及庄丁,有领兵打仗、参与国政之权,但均建藩于北京,命令“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

B. 庄园经济威胁政府的财政

C. 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

D. 顺应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

 

东北

华北

上海

长江流域

华南

1895年

1.7

5.2

51.1

2.1

39.9

1931年

17.0

17.1

34.2

13.7

17.9

 

 

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

A. 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马克思·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这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冒险精神与节俭精神结合起来……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 新教理论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 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 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分封制下的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一诸候一一卿大夫一一士”的等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封制瓦解推动社会各阶层双向流动

B. 学家积极入仕扩大了国家统治基础

C. 宗法制构建的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

D. 土大夫成为旧的社会解体的主要力量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 限制了皇权滥用

 

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这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C. 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

D. 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 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 各自具有片面性

C.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 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为解决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78年,国家又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

B. 国家经济体制发生变革

C. 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农村副业获得了大发展

 

“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上天赋予了每个人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同时也认为平等并不都能实现。全部权力都在人民手中,即使公正行使权力,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由此可知,西塞罗

A. 肯定等级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 认为人人平等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C. 批评轮番而治造成雅典政治腐败

D. 不赞成在雅典社会实行民主政治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下面对斯大林的演讲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

B. 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

C. 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严重不满

D. 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1960年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等第三世界产油国,为维护本国石油利益,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国际能源机构,展开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这表明20世纪后期

A. 经济领域出现“冷战”状态

B. 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利益维护

C.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D.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