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的君主大力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工商经营及海外殖民探险,组织垄断贸易公司,积极展开国际贸易及商业殖民争夺战……重商主义思潮,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巨变。荷兰在17世纪富甲全球,成了典型的商业资本国家。英国革命后推行重商主义的最大特点是重农而不轻商,农工商并举,由此支撑起了一个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逐步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

——摘编自赵喜儒《重商主义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加紧使用军事的、经济的手段侵略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王朝被迫为外国增开商埠,洋貨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不仅主权丧失,而且民穷财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自清政府、洋务派到維新派,积极导求抵制列强商品输出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士商平等”、“商战固本”和“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具有反抗传统和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主义思想。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微弱状态相适应,晚清重商主义没有能形成完整的经济理论,也没有成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它虽然没有帮助资产阶级走向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对封建思想禁铜的小农经济是一种打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摘编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重商主义思想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和晚清重商主义思想的差异并说明晚清重商主义的影响

 

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道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E”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去(

A. 确保了于部队伍的纯古性    B. 表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C. 带有一定的“左”颜包彩    D. 没有发挥农民阶级的作用

 

第一次议会改革前英国内阁集体辞职的典型先例发生在1782年,但它毕竟是一次例外。从1783年小皮特第一次组阁到1830年格雷上台之间,没有一届内阁是因在下院中就立法或征税等重大问题遭到挫折而集体辞职的。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前

A. 工业资产阶级还未崛起

B. 责任制内阁仍不太成熟

C. 内阁专横现象比较突出

D. 政府工作得到社会承认

 

明太祖废永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下图是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在原子弹爆炸的蘑始云下,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分别通过电视媒体在对话。该漫画反映了

A. 美办核竞赛严重威胁了世界安全

B. 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的冲突加剧

C. 核危机客观上促使美苏关系缓和

D. 和平竞赛已成为美苏关系的主导

 

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移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这一系列变化说明

A. 官制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布局

B. 皇帝私人事务与国家事务完全分离

C. 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官僚体制

D. 仍然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点

 

明清之际,明朝官员、百姓盲目尽忠现象很普遍,官员如史可法、黄道周,百姓如扬州、嘉定、江阴军民,尽忠的形式越来越惨烈,但并未能挽救明朝的灭亡。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儒学变革势在必行

B. 科举制走向没落

C. 小农经济的狭隘性

D. 封建制度的腐朽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不同程度的讲过,他们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特别是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

C. 肯定中国传统文化

D. 无力实现民众的思想解放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由此可知

A. 帝国的税源发生变化

B. 逐步实现了公平与正义

C.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

D.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盛行科学崇拜,历史学追求“绝对客观”,主张“让史料自己说话”,档案特别是国家档案成为描述历史的唯一可靠依据。其直接结果是

A. 否认了历史学的主观属性

B. 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元

C. 增进德国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

D. 历史学成为以国家为本位的政治史学

 

《史记》记载,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当代考古学者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围墙,却根本找不到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这反映出

A. 历史现象的判断必须谨慎

B. 历史现象必须经过考古印证

C. 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

D. 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

 

【加试题】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

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一面

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孙中山曾说:“维我中国开国以来,以中国人治中国,虽间有异族篡据,我祖我宗常能驱除光复,以贻后人。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这说明孙中山

A.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B. 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出发点

C. 宣扬民生主义的革命思想

D. 把反帝与反封建有机结合

 

下面为1958~1960年安徽省太和县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表。其变化的结果是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面积(公顷)

24.84万

19.14万

18.34万

每亩单产量(千克)

81.85

89.90

64.40

总产量(千克)

304.97万

258.10万

177.16万

 

 

A. 对外贸易遭受严重损失

B. 农业落后粮食单产逐年下降

C. “大跃进”强调大炼钢铁

D.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困难

 

下列关键词中,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是

A. 重商主义/朝贡贸易/手工工场

B. 商品输出/殖民扩张/现代工厂

C. 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垄断组织

D. 自由放任/国家垄断/跨国企业

 

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

A. 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 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

C. 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D. 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在起步之际,许多重要项目均由各地方督抚分别推动。这一状况

A. 起因于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B. 有助于中国近代化的均衡发展

C. 根源于传统的官本位意识

D. 加强了晚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下图是马星驰在1918年所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虚伪

B. 提倡民主促进思想解放的必要

C. 民国初期议会民主迅速发展

D. 官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反动

 

西西里远征失败以后,面对惨痛的失败,雅典人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由此可见雅典

A. 精英政治的特征

B. 民主政治的暴民性

C. 公民精神的消解

D. 演说家的非理性心态

 

《仪礼》记载:“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悌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这反映了当时

A. 贵族家庭的文化生活    B. 普通百姓的家规门风

C. 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    D. 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不断地与人辩论,形成了一套严明的辩证科学,即问答式的方法来考查一切已有见解,并认为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的观念,将为个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材料中“苏格拉底式对话”的主旨是

A. 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B. 继承捍卫智者学派

C. 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善    D. 重视人的道德力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西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开拓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越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十九世纪发生的。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十九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十六、十七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材料三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西方冲击下经济领域内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趋势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材料四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新浪网网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并指出近代全球化拓展的主要途径

(2)请从经济政策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理由。

(3)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二战后美国通过“左右”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建立起什么体系?

(4)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倡议得到其他国家响应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材料二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3)材料三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对此,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

A. 反全球化,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

B. 反对全球化只使发达国家受益

C. 反对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分化加剧

D. 反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应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20世纪40年代某国际会议通过的决议写道: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A. 确立美国经济优势地位

B. 援助并发展西欧的经济

C. 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筹建新的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经济秩序

 

“1920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此,苏俄实施

A. 余粮收集制

B. 固定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削减农业税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整顿金融

B. 调整农业政策

C. 发放救济金

D. 兴办公共工程

 

有如下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结合材料中的“发明”,请给该宣传材料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世纪后期,……欧亚大陆西端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彻底的变革。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就是西欧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C. 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