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开始于
A、魏晋   B、隋唐    C、宋朝                             D、元朝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B. 吴道子的画被誉为“吴带当风”

C. 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

D. 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

 

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是

A. 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的几何图案画在地面或墙壁上

B. 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帛画。

C. 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中。

D. 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实质

 

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 统治者提倡

C. 民间文化的发展

D. 画家的性格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是在

A. 秦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绘画作品往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下列哪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有“残山剩水”之称

A. 北宋

B. 南宋

C. 明朝

D. 清朝

 

木刻版画用于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插图开始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清

 

宋代影响绘画特色的社会原因包括

①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②朝廷“重文轻武”国策

③民族政权之间的尖锐对立

④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明清时期,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

A. 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有趣

B. 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C. 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从而绘画极具生活实用性

D. 刻画坊用木刻版画作为文学读物的插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玻璃结构的巨大展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1)根据图一分析中国近代化首先在江南沿海地区展开的原因

并指出中国近代工业还有哪些特点?

(2)图二、图三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领域各侧重于什么?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共同原因?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后来又遭遇挫折,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2007年,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竞选世界银行行长,美国总统布什坚持世界银行行长必须是美国人。最终布什提名的美国人佐利克当选为世界银行新行长。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      )

A. 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B. 二战后英国实力严重受损

C. 美国执行霸权主义政策

D. 世界银行根据认缴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下表是苏联1930-1931年粮食产量和粮食出口量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B.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 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农业集体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下图是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水平曲线图。 D.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A. 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刺激经济回升

C.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的出现

D. 大力推进国有化

 

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下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 抵制国内极右势力,维护民主制度

B. 购买国货,抵制外货,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C. 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家庭生活的困难

D. 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A. 经济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    B. 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C.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晌破产    D. 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特征的是

A. 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B.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在英法盛行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欧洲盛行    D. 股份公司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 -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B.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C. 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D.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哥伦布大交换”导致了

A. 天主教由美洲东传    B. 欧洲工业文明的确立

C.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D. 英国成为新贸易中心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的《湖北公报》在“发行凡例”中明确规定:“《湖北公报》为湖北法令公布机关……省城各司、处通行本省各县及其他公署并各团体之文书,均由《湖北公报》刊布,各司、处毋庸再以文书布告”……《湖北公报》记载了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报刊上的法令文件可作为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

B. 刊登的孙中山讲话可作为历史研究的第二手史料

C. 可能会刊登流行服装苏式列宁装

D. 可能会报道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观察下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A. 承认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B. 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D.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 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C. 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D. 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历史学家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

A. 国家实行了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B.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 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D. 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有人针对洋务运动指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此人主要强调的是

A. 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将败坏社会风气    B. 国家应加大工业投资以引导民营企业

C. 洋务运动的出路需依托民营企业发展    D. 学好西方技术就能全面超越西方国家

 

1864年,清政府某官员上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资本,浸至歇其旧业。”据此判断

A.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衰落

B.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C. 洋务企业难以同外国企业竞争

D. 中国航运业完全为洋商垄断

 

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沿海民众及士绅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诉求

C. 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

D. 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

 

下图为战国时期最先进的冶铁技术。此史料可以用来解释

A. 官营手工业大规摸生产状况    B. 冶炼技术源于战国

C. 私营手工业兴起    D. 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