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在为英国报纸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他理想中的中国:“余……欲用一种制度,使国民对于国事发生直接之兴趣,愿全国人民皆享受其生产之结果。余更愿国家对于直接管辖之税源,得到其所产利益之全部。”这主要表明(  )

A. 孙中山推崇英国式政治制度    B. 孙中山主张缩小贫富差距

C. 孙中山致力于中国民生建设    D. 三民主义思想开始被实践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    )

A. 参加中共一大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下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倍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原因主要是

A. 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

B.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 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

 

(2015年江苏卷)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 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毛泽东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他意在强调(  )

A. 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    B. 农民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C. 无产阶级领导和农民主力军作用相结合    D.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沿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出现了三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三大人物和思想理论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B.都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

C.都关注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问题                 

D.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黄帝纪元是基于传说中的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族的祖先,而华夏族又是汉族的前身,所以,在资产阶级革命早期很多人主张用黄帝纪元,即含有反满兴汉之意。而后来在建立共和政府的讨论中,却采用的是民国纪元和公历纪元。”后来共和政府不采用黄帝纪元的原因有可能是(  )

A. 人民的反对    B. 不符合农耕经济发展的规律

C. 与民生主义的精神不符合    D. 与民主共和的精神不符合

 

“全会认为,这次会议和会议以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两个会议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团结。”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的内容的是(  )

A. 确定了第一批经济特区

B.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C.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评价党的某次会议道:“……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那次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党的七大    C. 党的七届二中会议    D. 党的八大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历史这样回答他(   )。

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 “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②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

③科学地分析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B. 加快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C.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D. 促进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 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 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C. 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 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该段论述应出自(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24年,孙中山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欧美既无从仿效,我们自己便应该想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孙中山能找到“新方法”的主要原因有(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③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孙中山转变为无产阶级者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停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的思想主张是(  )

A. 社会改良思想    B. 民族革命思想    C. 政治革命思想    D. 社会革命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产物,下列相关说法有误的是(  )

A. 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B. 毛泽东思想是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C.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道路上唯一的指导思想

D.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

A. 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

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

——解力夫《朝鲜停战实录》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但依旧处于不安状态……冷战时期的战略格局和旧的冷战时期安全秩序尚未改变,这也是导致地区局势不稳定、军事对峙的根源……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彻底摆脱冷战影响的东北亚安全机制,是顺应时代、能代表各国利益、真正起到维护本地区安全的机制。

                        ——高海宽《相关大国对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的影响作用》

(1)据材料一,这场战争为什么“不像欧洲胜利和对日作战胜利日”那样受到美国人的“欢呼”? 

(2)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旧处于不安状态”指什么? “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东北亚安安机制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据此,你如何理解战争与和平?

 

1948年底,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说:最初是日本广泛非军事化的旧方针与要把

日本建设成为自立国家的新方针产生了矛盾因此,新的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

本政府。美国对日政策改变的原因和影响是(    )

中国内战中蒋介石败局已定 

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不利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

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

。该条约是

A.《北大西洋公约》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华沙条约》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二战后,为了避免整个德国经济彻底崩溃,美国改变了他们的占领政策,但并不

完全像人们后来所说的是出于人道的原因。美国改变后的政策应该指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北约组织   D.《布雷顿森林协定》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说明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   )

A. 多级格局    B. 二超多强    C. 三足鼎立    D. 美苏均势

 

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是

A、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B、镇压各缔约国人民革命

C、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D、统一指挥西方国家的武装力量

 

二战后,国际组织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 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 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 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1964年,在美国的强烈反对下,法国政府宣布和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A.中国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孤立、封锁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法国力图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D.欧洲开始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