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美龄,一位外交蒙,频频游历于南京一华盛顿一开罗之间,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作为一位中国抗日军人,她曾领导过威震敌胆的飞虎队,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也正是这个第一夫人,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命令军警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1947年);在重庆解放前夕,也是她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

--摘编自陈廷一《宋氏三姐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进行了干涉。6月27日美国在联合国提交了动议案,要求联合国介入朝鲜战争,恢复战前状态。苏联缺席了此次联大会议,联合国通过了美国的议案。随后组成了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统一由美国驻远东司令部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担心欧洲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纷纷开始重整装备,并积极组建各种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北约这个军事集团的出现。这反过来又刺激了苏联,随后也组建了华约军事集团,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同时,美国宣布台湾海峡国际化,并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令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的计划推迟,造成了台湾局势长期紧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1951年通过《旧金山和约》结束了日本战败国地位,并通过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将日本拉入了其军事同盟国的轨道,使得日本连同中国周边其他一些国家构成了封锁中国的包围圈。

——摘编自左双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涉朝鲜内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等西方大国干涉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特别是战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做出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先进行各大单位机关、各军兵种机关、各军兵种所属部队的整编。到1987年底,全军总人数由400.6万人减至305万人,减少95.6万人,并且合并了4个大军区,减少了保障人员。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初步理顺了一些领导和管理体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国家对部队的组织编成,加强合成,调整了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人员构成比较合理。1989年11月9日,江泽民接替邓小平任中央军委主席,军队改革仍然按照1985年确定的方针和原则进行。在这一阶段,军队改革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并通过体制编调整和改革带动了其它方面的改革,标志着军队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

——摘编自袁德金《30年军队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意义。

 

阅读下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5年

签署《联合国宪章》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52年

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1955年

日本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196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与互联网出现

1970年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78年

中国改革开放

1981年

艾滋病被发现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4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第二年1月1日开始运作

1997年

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以上为二战后世界大事年表(部分),根据图表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森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被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贩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贩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阁公益组织。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公益募捐事业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变化的原因。

 

2015年5月,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2017年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这说明

A.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

C. 大国主导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制约欧盟发展

D. 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阶层(职业)年代

1560年

1700年

贵族、绅士、教士

100%

100%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100%

100%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60%

90%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30%

60%

农场主(含自耕农)

50%

75%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15%

15%

茅舍农(含牧民)

20%

20%

 

 

A. 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B. 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 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 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A. 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B. 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 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D. 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1984年,我国政府对猪、鸡鸭、蛋品、蔬菜等的派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供应的办法,1985年又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的办法。这一举措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C. 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D. 加强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

 

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法币为基础发行根据地货币,保护法币的主体地位;配合物资战,对物资在根据地的输出和伪币的输入实行限制,对对外贸易实行控制;保护法币,使其沉于民间,防止被伪币套取。这些举措

A. 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

B. 挫败了日寇对华经济侵略

C. 体现了国共团结抗日的精神

D. 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性质

 

1905年,清廷向全国民众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于是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国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建,议论本省应兴应革事件、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及应付义务等。1909年10月,除新疆之外,全国21个行省均成立了一个名叫咨议局的新机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民间士绅阶层开始参与地方事务

B. 清政府积极推动代议政治发展

C. 清政府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地方政权结构开始向近代化转型

 

下表是1844-1851年上海茶出口量及出口价格统计表,此表反映出

年别

茶出口量

茶出口价格

指数(1844-1845=100)

两/担

指数(1844-1845=100)

1844-1845

3800627

100

 

 

1845-1846

12459988

328

37.0

100

1846-1847

12494140

329

29.2

79

1847-1848

15711142

413

26.7

72

1848-1849

18303074

482

24.9

37

1849-1850

22363370

588

19.5

53

 

 

A. 上海替代广州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B. 列强控制下茶叶出口利润丧失殆尽

C. 鸦片战争后中国银贵钱贱的状况

D. 太平天国起义抑制了上海茶叶贸易

 

王阳明说:“圣人何能拘得死格……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防有异处。”王阳明的这种思想在当时

A. 对活跃人们的思想和学术有积极意义

B. 迎合了当时统治者治国的需要

C. 积极发展了唯物主义,促进社会进步

D. 打破了明朝八股取士的僵化体制

 

(题文)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汉书。武帝纪》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后汉书·左雄列传》

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以上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D. 东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不断完善

 

它实质上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民族。最早出现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据此可知该改策下

A. 强调对“王权至上”观念的认同

B. 形成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C.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D.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伟大梦想,几代中国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材料四2003年11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

B有利于调解各国的贸易纠纷

C有利于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D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有的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由图可知

A. 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

B. 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髙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

C. 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髙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D. 浦东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环渤海地区属于这一体系中的

A. 经济特区

B.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

D. 沿边开放城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③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开辟经济开放区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首先开放的是

A. 浦东

B. 经济特区

C. 14个沿海城市

D. 沿海经济开发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钱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1991年12月25日随着苏联总统宣布辞职并交出象征最高权力的核按钮,一个横跨欧亚的社会主义大国转瞬之间分崩离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 长期以来体制上、政策上的弊端和错误的积累

C. 民族矛盾尖锐

D. 西方敌对势力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B.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D. 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 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 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A. 促进农业市场化

B. 推动农业集体化

C. 进行农业改革

D. 加快工业建设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 长期战争的破坏

D. 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