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

火柴业

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产量(吨)

89

145

162.3

 

 

——许涤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读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

年代

茶叶

蚕丝

大豆

棉花

1871~1873年

1022159

37529

57506

8486

1891~1893年

1055064

59946

760522

290417

 

 

上表信息反映了

A. 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C.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 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

 

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

A. 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    B. 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

C. 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    D. 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20世纪最初十年,天津工业发展迅速,如以5000元以上的设厂数量与1900年前相比,约增加6倍;资金数字也大体如此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

B. 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

C. 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

D. 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盛行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判断,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 矿山开采业

B. 机器制造业

C. 航运业

D. 面粉业

 

导致右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工厂数

资本(千元)

1870—1894

16

4829

1894—1913

136

103153

 

 

A. 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国民政府奖励实业的推动    D. 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

 

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     )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B. 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

C. 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    D. 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 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 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 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 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B. 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C. 目的是为赢得抗战胜利积聚力量

D.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国二十二年学者张素民提出:“……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下列说法与材料主张不相符的是(  

A.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C.大力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以求取现代化

D.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概念

理解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B

盐铁官营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销售实行垄断

C

实业救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A. A

B. B

C. C

D. D

 

清末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后,附近各县因棉纱供应方便,土布业因之获得很大发展,盛极一时。这说明

A.洋务运动有利于经济发展

B.洋务企业有利于抵制侵略

C.君主立宪有利于社会进步

D.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

年代
 

钢(吨)
 

生铁(吨)
 

煤(吨)
 

锰矿石(吨)
 

1935
 

256565
 

787062
 

36091747
 

31400
 

1936
 

414315
 

809996
 

39902985
 

43400
 

1937
 

556347
 

958683
 

37230469
 

79187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工资条”是用手写的,工资条上只有工资总额一项。……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工资条上有了“绩效工资”,“菜篮子”、高原补贴、艰苦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项目。以前发工资最大面值是十元,1987年开始有了50元和100元。

——新华网《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

材料二 西北油漆厂工人强玲工资表(月工资,单位:元)

1974

1977

1979

1980

1981

1984

1985

29.5

46

61

66

68

72

247

 

——新华网《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工工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改革开放后职工工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982年,浙江义乌宣布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并宣布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一两年间,这个不通铁路、没有工厂、资源匮乏的小城,迅速形成一个辐射全国的小商品专业市场。这反映出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基层干部群众的改革创新精神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意向  

义乌已成为全国贸易网络的核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改革的某个阶段,人们在理论上认识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开的,在保持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正是沿着这样的改革思路,我们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据此可知,这个阶段

A. 农村承包制在城市改革中全面推行

B. 中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一批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 中国经济实现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尝言:“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农民是否享有自由。”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 余粮征集制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集体化运动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和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

A. 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B.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C.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

D. 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 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从1983年1月起,国家规定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

A.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极大地增强了城市工矿企业的活力

C.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006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这个变化说明(     )

A. 分田到户的小岗村道路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B. 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 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D. 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

A.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1978531,《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两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政治导向(     

A.农村政策即将进行重大调整      B.工作重心将向经济建设转移

C姓社姓资的争论将有定论     D.家庭联产承包制将推向全国

 

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 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   )

A. 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 “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

C. 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D.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

 

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C.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B.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D.变革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剑,“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这反映了当时楚国

A. 水利事业发达

B. 青铜铸造业发达

C. 铁器应用于军事

D. 铁农具普遍使用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