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 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  

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B.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

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展起来,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异常深远。”这主要表现在

A. 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 “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

D. 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减少了2/3。

材料二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请完成:

(1)阅读材料一,说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2)材料二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

(3)材料二中的内容显示,日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

 

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的影响下发生的事件主要有

①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②德国希特勒上台

③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④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二战时期,同日本作战的美军在一张传单上这样写道:“日本军部首脑将为挑起的这场战争负责。”当时日本的军部

①是指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

②左右着日本的政局

③全面对政府负责

④是日本法西斯政策的推动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法西斯主义”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B.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

C. 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D. 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希特勒通过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B. 希特勒出任总理标志着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

C. 希特勒政权曾一度得到广泛支持

D. 希特勒出任总理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A. 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

B. 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 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内容规定的

D. 是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完善

 

1940年10月日本军事检阅时,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裕仁天皇行鞠躬礼(见下图)。有人认为,真正的权力天平却正好相反,裕仁天皇虽被日本人奉为活着的神明,但他在日本外交政策上却不起任何作用。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 当时日本的外交重点是对外进行战争

B. 当时日本的政局已为军部所左右

C. 当时东条英机已在国内享有较高威望

D. 当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军事建设

 

表明《凡尔赛和约》开始失去对德国军事的束缚力的事件是

A. 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 德国退出国联

C. 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D. 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这种说法所依据的事实是

A. 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B. 纳粹党通过国会选举成为执政党

C. 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 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百顷。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雍正帝对待农业与工商业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揭示了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材料三汴京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面积34平方公里,比唐长安城要小,但是人口总数却达到140万左右,密度之高非常惊人。城内有8万多名各类工匠以及2万多家商店。流传至今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生动而细致的笔触定格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汴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

材料四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4)指出材料四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③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④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史学界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逐步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世界各地由相互隔绝过渡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历史。然而中国在这个时候却渐渐的游离于这个整体之外,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中国航海业地位一落千丈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掌握主动权

C. 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趋势

D. 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有学者说,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粮食产量增加剩余了一定的劳动力

C. 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 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 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 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 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A.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 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 江南经济的繁荣

 

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发财做官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 留下了晋商文化

B. 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 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 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这种思想建立在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叶适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

这种思想反映了商人的利益与愿望           叶适思想对朝廷产生了巨大影响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古代与徽商齐名,它是

A. 浙商

B. 闽商

C. 粤商

D. 晋商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不能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象是

A. 商人众多

B. 商业繁荣

C. 农村破败,土地荒芜

D.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

B. 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C. 货币发达,走向统一

D. 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许多都会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雇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宋朝的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瓷器工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