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来,在很多体现才子佳人题材的戏曲、小说中,往往有作为读书人的男主角进京赶考,考取状元后迎娶美人的情节。就是那些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才最终实现夙愿。这主要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市民价值观念

B. 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

C. 戏曲小说符合市民精神文化需要

D. 市民阶层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史记》《汉书》等史籍都记载,秦始皇陵在秦末曾遭火焚。有的专家怀疑史籍记载的真实性。最终通过对兵马俑一、二号坑的发掘发现,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经推证是遭火焚烧后造成的。这说明

A. 考古发掘依赖于史籍记述

B. 考古发掘才能证明史籍记述真伪

C. 历史文献记载都真实可信

D. 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

 

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鞍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孔子对此批评说:“少晋其亡乎!”“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表明

A. 传统的统治秩序走向瓦解

B. 铸造业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晋国的灭亡成为历史必然

D. 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影响

 

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

——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更事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成就。

 

探究历史人物的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航海家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以大无畏的精神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新大陆”指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二詹姆斯·瓦特在18世纪60年代全方位改进了蒸汽机,后来用于推动交通工具。1785年,这种蒸汽机开始在工厂使用。它消耗煤和水而产生动力,可以被普遍应用。人类由此进入新时代。

——摘编自罗伯特·B·马克思《现代世界的起源》

(2)材料二中的“新时代”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当时发明的交通工具。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在电的发明和应用历史上,英、德、美等国科学家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了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3)写出两位在电的发明和应用上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任选一位指出其成就。

 

下边知识卡片描述的是哪一国际经济组织

A. 世界银行

B. 欧洲联盟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其中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是

A.

B.

C.

D.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许多春联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①③②

D. ②①③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迈出的第一步是

A. 建立经济特区

B.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发和开放浦东

 

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逐步实行

A. 农业合作化

B. 现代企业制度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面的宣传画中,有“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等文字。读图判断,该宣传画可能创作于

A. “一五”计划时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0 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

A.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B.普遍实行政府干预

C.实行计划经济                        D.倡导新经济

 

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的对策是

A.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实行计划经济

C.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 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

 

1933年,罗斯福说: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遭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B.整顿银行

C.实行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

 

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我誓为美国人民实现‘新政’”。新政“新”在

A.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 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C.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 普遍推行工业国有化

 

下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A.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经济出现重大滑坡

C.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D. 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有学者用“阴云密布”来描绘1920年春天苏俄农民的生活;但在描绘1922年春天他们的生活时,则用了“阳光灿烂”来形容。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 实现工业化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 农业集体化方针

 

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礼仪逐渐被鞠躬、握手取代。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尊孔复古观念的盛行

B. 民国政府的提倡

C.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D. 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张謇能够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A. 创办近代军用企业

B. 创办近代新式学校

C. 创办近代新闻报纸

D. 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 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B. 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热情

C. 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 洋务运动的兴起

 

下表是我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杂支清单(白银:两)

购大鱼雷艇等项

7434.8

购驾驶学生应习各种洋书

726.1

购后膛钢炮

965.8

北洋水师公费银

1576.6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是指

A. 外国商品垄断了中国市场

B. 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

C. 广大农民被迫与土地分离

D. 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他们所生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各处消费”。这种现象反映出

A. 工厂制度出现

B. 垄断组织建立

C. 世界市场形成

D. 第三产业兴起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首先发生在英国                B.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

C.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