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任,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形成于什么时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

A. 巩固封建统治

B. 打击工商业

C. 保护小农经济

D. 保护手工业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地主土地私有制

C. 农民土地私有制

D. 均田制

 

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 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B. 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C. 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D. 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称:“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这一记载表明

A. 部分草市发展为城镇

B.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 城市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D. 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

 

唐代多有严禁各级官员从事工商业的规定.而宋代则多有皇室成员利用权力之便从事商业的记载这说明    

A.唐代工商业秩序管理规范 

B.宋代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C.唐代注重保护民间工商业 

D.宋代的工商业政策较为宽松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工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工”之间的关系是

A.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B. 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C.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 奴隶制生产关系

 

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 农具

B. 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    )

A. 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B. 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

C. 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D.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

A. 适应小农经济需要

B. 逐步走向定型落后

C. 已经达到定型阶段

D. 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

A. 原始社会

B. 夏朝

C. 西周

D. 春秋战国时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贸易保护的形式多样,除关税保护外,还有外汇管制、卫生检疫、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等。1841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实行关税保护发展民族工业的必要性。从19中后期起,美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们是工商业的政治代言人,要求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廉价劳动力制造的商品进入美国,降低竞争,保障美国工人的就业率和高工资,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此时,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纷纷颁布关税保护法。1821-1897年美国关税平均税率是:1821-1824年为44.62%,1825-1832年为50.92%,1833-1857年为35.1%,1864-1866年为48.3%,1897年为57.00%。

——摘编自褚浩《19世纪后期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材料二   关税自主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梦想。1917年北洋政府国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南京政府通过多次修约,与列强艰难周旋,最终在形式上和法律上确立了关税自主的地位。

——摘编自罗希红《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特殊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原因,并简析其负面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贸易保护与19世纪美国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斯建议秦始皇:“……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以吏为师。”

材料二  董仲舒:“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李斯和董仲舒建议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汉宣帝的这句话进行解释和评论。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魔幻现实主义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这一论断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 彻底推翻了神学理论    B. 有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C. 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 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崛起

 

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该报道的时间段为

A. 1960—1966年    B. 1966—1969年

C. 1970—1976年    D. 1977—1978年

 

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认为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毛泽东的认识变化的背景是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题文)(2016年江苏卷)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在英国,他特意在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在美国,李鸿章特别欢迎企业家到中国投资。这反映了

A.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B. 坚持“中体西用”

C. 主张发展民族工业    D. 出卖国家主权

 

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这表明唐宋文化

A. 集合起前代文化精华

B. 居于文化轴心的地位

C. 引领着后代文化变革

D. 具有融会贯通的特征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政府官员的权力也不断扩大,各种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官员权力扩大的背景是

A. 国家干预的推行    B. 市场机制的失灵

C. 福利政策的扩大    D. 三权分立的弊端

 

有人认为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大概是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 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B. 确立了美国全球领导地位

C. 有利于消除各国贸易壁垒    D. 建立了稳定的世界货币体系

 

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一次到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1934年,他第二次到苏联时,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看法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 世界性经济危机刚刚爆发

C. 苏联成了世界第一强国    D.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成

 

1882年,德国的人口普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到了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表明

A. 科技发明逐步产业化

B.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C.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 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从而引发了英荷战争。该条例

A. 冲击了荷兰海上贸易垄断地位    B. 禁止荷兰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C. 确立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    D. 威胁到荷兰的领海安全

 

20世纪50—80年代,粮票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凭证,并有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之分,甘肃省粮票只能在省内使用。票证供应反映了

A. 食品等物资比较匮乏

B.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C. 严格限制人口迁移

D. 合理配置资源的需要

 

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一方面加强长江防线建设另一方面,在甘肃进行农业改良与推广,形成了以省农业改进所为中心……由农会和合作社与农家相联系,比较缜密的农业改良与推广系统。国民政府的主要意图是

A. 抵制中共在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    B. 建设对日持久作战的后方基地

C. 改变东西部工业分布不合理局面    D. 落实新三民主义平均地权的主张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