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几种运动中,机械能一定守恒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如图所示,一质量M=2kg的带有弧形轨道的平台置于足够长的水平轨道上,弧形轨道与水平轨道平滑连接,水平轨道上静置一小球B.从弧形轨道上距离水平轨道高h=0.3m处由静止释放一质量mA=1kg的小球A,小球A沿轨道下滑后与小球B发生弹性正碰,碰后小球A被弹回,且恰好追不上平台.已知所有接触面均光滑,重力加速度为g.求小球B的质量.

 

 

于光电效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B.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此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D.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如图是一个向右传播的t=0时刻的横波波形图,已知波从0点传到D点用0.2s.该波的波速为      m/s,频率为      Hz;t=0时,图中“A、B、C、D、E、F、G、H、I、J”各质点中,向y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最大的质点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不管光源与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

B.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

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

 

一半径为R的圆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其圆心为O.筒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圆筒下面有相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M、N,M、N板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为r0,定值电阻阻值为R1.当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电阻为0.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自M板边缘的P处由静止释放,经N板的小孔S沿半径SO方向射入磁场中,粒子与圆筒发生两次碰撞后仍从S孔射出,设粒子与圆筒碰撞过程中没有动能损失,且电荷量保持不变,在不计重力的情况下,

(1)求M、N间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电源电动势E0的大小;

(2)保持M、N的距离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粒子仍从M板边缘的P处由静止释放,粒子进入圆筒与圆筒发生多次碰撞转一周后仍从S孔射出,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0应满足的关系.

 

如图所示,有一条沿顺时针方向匀速传送的传送带,恒定速度v=4m/s,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1kg的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块可视作质点),与此同时,给小物块沿传送带方向向上的恒力F=8N,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上到了离地面高为h=2.4m的平台上.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m/s2sin37°=0.6cos37°=0.8)问:

1)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

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时,立即撤去恒力F,计算小物块还需经过多少时间离开传送带以及离开时的速度?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电表内阻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小,均可以忽略不计.闭合电键S后,变阻器的滑片P由变阻器的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的U﹣I图象中的直线a、b所示.

(1)用画线代表导线,将如图(3)实物图中各元件按图(1)连接成实验电路

(2)通过分析可知,其中图(2)中图线      (填a或b)V1表示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变化关系

(3)根据U﹣I图象中坐标轴所标出的数据,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     ,内阻r=     .(用图中给出的坐标值表示)

 

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固定,跨过小车上定滑轮的两根细线均处于水平.

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     .(填序号)

A.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0

B.改变砂和砂桶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C.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以拉力传感器示数F0的二倍FF=2F0)为横坐标,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如图2所示,则可能正确的是    

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3所示的纸带,取01256个计数点,15每相邻两个点间各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125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0.9218.2223.9628.3031.10cm),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在B=0.1T的匀强磁场中有一边长为L=8cm的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它与AD和DC的距离均为1cm,在P点有一个发射正离子的装置,能够连续不断地向纸面内的各个方向发射出速率不同的正离子,离子的质量为1.0×10﹣14kg,电荷量为1.0×10﹣5C,离子的重力不计,不考虑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  )

A.速率为5×106m/s的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是5cm

B.速率在5×105m/s到8×105m/s范围内的离子不可能射出正方形区域

C.速率为5×106m/s的离子在CB边上可以射出磁场的范围为距C点距离2cm(1+)cm

D.离子从CB边上射出正方形区域的最小速度为(8﹣×106m/s

 

如图所示,在内壁光滑的圆筒内有一根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圆筒底部,另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现让圆筒绕通过底部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从静止开始加速转动,当弹簧长度达到2L时即让圆筒保持此时的转速匀速转动,已知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Ep=kx2,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其形变量,下列对上述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圆筒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

C.弹簧对小球做的功为kL2

D.圆筒对小球做的功为kL2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当滑动变阻器R2滑动端向右滑动后,理想电流表A1、A2的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I1I2,理想电压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U.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的示数减小

B.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C.U与I1比值一定小于电源内阻r

D.U与I2比值一定小于电源内阻r

 

如图所示,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射入水平放置、距离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射入方向沿两极板的中心线,当极板所加电压为U1时,粒子落在A板上的P点,如果将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变为2v0,同时将A板向上移动后,使粒子由原入射点射入后仍落在P点,则极板间所加电压U2为(  )

A.U2=3U1    B.U2=6U1    C.U2=8U1    D.U2=12U1

 

为了测量某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宇航员记录了登陆舱在该行星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登陆舱在行星表面着陆后,用弹簧称称量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读数为N.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 该行星的质量为

B. 该行星的半径为

C. 该行星的密度为

D. 在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沿斜面向上且平行斜面的力F1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F1的功率为P0.若该物体在沿斜面斜向上的且与斜面夹角为α的力F2(如图)作用下,在同一斜面上做沿斜面向上的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F2的功率也为P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大于F1

B.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增加的机械能相同

C.vl一定小于v2

D.v1可能小于v2

 

如图所示,有一倾角θ=30°的斜面B,质量为M.质量为m的物体A静止在B上.现用水平力F推物体A,在F由零逐渐增加至mg再逐渐减为零的过程中,AB始终保持静止.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于(M+mg

B. AB压力的最小值为mg,最大值为mg

C. A所受摩擦力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

D. A所受摩擦力的最小值为mg,最大值为mg

 

伽利略曾利用对接斜面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如图,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倾角均为θ的两斜面,以光滑小圆弧相连接.左侧斜面顶端的小球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小球从左侧顶端滑到最低点的时间为t1,滑到右侧最高点的时间为t2.规定斜面连接处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这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v、加速度的大小a、动能Ek及机械能E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在长L=59cm的一段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的竖直玻璃管内,用5cm高的水银柱封闭着50cm长的理想气体,管内外气体的温度均为27℃,大气压强p0=76cmHg

①若缓慢对玻璃管加热,当水银柱上表面与管口刚好相平时,求管中气体的温度;

②若保持管内温度始终为27℃,现将水银缓慢注入管内,直到水银柱上表面与管口相平,求此时管中气体的压强.

 

如图,竖直放置的气缸内有一可作无摩擦滑动的活塞,其面积为S=2.0×10﹣3m2,质量可忽略,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体积为V,大气压强p0=1.0×105Pa,取g=10m/s2.试问:

(1)在活塞上放一个质量为5kg的砝码后,气缸内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2)若温度保持不变,活塞上放砝码后气体的体积是原来的多少倍?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取sin37°=0.6cos37°=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物体乙的质量m2=4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前面,它们之间相距s0=40m,速度均为v0=10m/s.某时刻,甲车刹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从此时刻起,求:

(1)甲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当甲车静止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3)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实验中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     电源(选填直流交流),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将每5个点取做1个计数点,量得s1=1.20cms2=2.60cms3=4.00cm,那么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了T=     s;小车的加速度a=     m/s2;第2点的瞬时速度υ2=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L0;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本实验过程中未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      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越大越好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在温度为290K的A状态,经历如图的A→B→C→A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过程中,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增加

B.B→C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C.C→A的过程中,气体内能一定减小

D.C→A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100J

E.气体达到B状态时的温度为580K

 

根据热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中可以发生,在固体中不能发生

B.液体中的扩散现象不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C.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内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D.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E.夏天中午时车胎内的气压高于清晨时的气压,且车胎体积增大,则胎内气体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胎内气体质量不变且可视为理想气体)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可能减小

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总有一天能实现热量自发地从低温物体到高温物体

D.一些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

 

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为零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E.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内能一定增加

 

从悬崖顶自由落下一小石块,测得它在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是25m,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A.小石块落地时的速度是25m/s

B.小石块在空中下落的时间是3s

C.小石块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D.此悬崖顶端距地面的高度是45m

 

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块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块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A. 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    B. 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

C. 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    D. 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