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 ) A.控制变量 B.理想模型 C.等效代替 D.科学假说
如图,AB 为斜轨道,与水平方向成45°角,BC 为水平轨道,两轨道在 B 处通过一段小圆弧相连接,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块,自轨道 AB 的 A 处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最后停在轨道上的 C 点,已知 A 点高 h,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 0.5,求:物块沿轨道 AB 段与轨道 BC 段滑动的时间之比值 t1 ∶t2 .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4.0kg的物块,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的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2.0s的时间物块发生了4.0m的位移。( g取10 m/s2 试求: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到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物体由静止开始,开始 2 s 时间内,物体运动 2 m 位移,此过程中弹簧始终保持伸长3 cm,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100 N/m.求: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下: 1.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2.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分别改变物体的质量m,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3.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二者的关系图象表示出来,该关系图象最好应选用 。 A.a-m图象 B.m-a图解
C. 4.如果a-F图象不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 。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用两弹簧秤互成角度地将橡皮条拉到一定长度,此时需记录的内容有 、 、 .前后二次拉橡皮条时结点必须在同一位置的目的是 。 若此实验中,F1 和 F2 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
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处于静止或者 ,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所受合外力F合=
电梯内有一物体,质量为m,用细绳挂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当电梯以 A.
在交通事故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来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刹车线的长度为14m,假设汽车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 A.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 ) A.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大 C.运动的速度变化一定大 D.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一定快
下列关于摩擦力和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大小总是跟正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B.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D.物体受到弹力作用时就一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质量为2㎏的的物体,同时受到大小分别为 6 N和8 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则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 A.2 m/s2 B.4 m/s2 C.6 m/s2 D.8 m/s2
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重力,若把自由落体的总距离分成相等的上下两段,则由上到下经过这两段距离所需的时间之比是( ) A.1 : 1 B. 1 : C. D. 1 :(
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竖直拉紧的细绳下端,球恰又与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A所受的力是( ) A.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 B.重力、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C.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 D.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下面是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图象,其中反映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 )
一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 v,所受的合外力为 F,产生的加速度为 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 与 a 同向,a 与 v 同向 B.F 与 a 同向,a 与 v 反向 C.F 与 a 反向,a 与 v 同向 D.F 与 a 反向,a 与 v 反向
如图所示,P、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在下列的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A.P所受到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Q受到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C.P对Q的压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 D.Q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的支持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才有惯性 B.力是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C.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物体的速度大则物体的惯性大
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玩具小鸭质量m=0.5kg,受到与水平面夹角为53°的恒定拉力后,玩具开始沿水平地面运动。若拉力F=4.0N,经过时间t=2.0s,玩具移动距离为x=4.8m;撤去拉力F后,玩具又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求:(sin53°=0.8,cos53°=0.6) ⑴运动过程中,玩具的最大速度; ⑵撤去拉力后,玩具继续前进的距离。
“使命行动-2010”跨区机动演习的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部队,在川西某高原组织了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实兵对抗联合火力打击演练。在这次军演中多支特战分队通过机降秘密潜入“敌”后方阵地,对“敌”指挥枢纽进行特种破袭。某一空降特战兵在敌方的上空实施空降, 在飞机悬停空中后,空降特战兵从机舱中一跃而下,把空降特战兵空降假定为如下过程:空降特战兵出飞机舱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了2s后,打开伞包匀速运动了4s,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s到达了“敌方”的地面,此时空降兵的速度恰好为零,g取10m/s2。 求: (1)空降特战兵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距离是多少? (2)空降特战兵实施空降发生的总位移是多少?
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升降机内的体重计上。若升降机上升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g取10m/s2。 (1)求0—10s内升降机的加速度。 (2)10s—20s内升降机做什么运动。
汽车速度计是显示汽车瞬时速度的仪表。一辆质量为l000 kg的轿车,其行驶过程中,在20 s的时间内速度计示数从0增加到72 km/h(即20 m/s)。假定此过程中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恒为500 N。求轿车在此过程中所受牵引力的大小。
一种测定风作用力的仪器原理如图所示。它的细长丝线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悬挂着一个质量为m=1 kg的金属球。无风时,丝线自然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的作用时,丝线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θ,风力越大,偏角越大。若某时刻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试求此时金属球所受风力的大小。(取g=10 m/s2,已知sin37°=0.6、cos37°=0.8)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1)(2分)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 ) A.控制变量法 B. 假设法 C. 理想实验法 (2)(2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3)(6分)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打出一条纸带,他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 = _________ m/s2,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C=_________m/s。
如图所示, A、B质量分别为mA和mB,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下滑,则( ) A.取下A物体后,B物体将匀减速下滑 B.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A+mB)gsinθ C.B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Agsinθ D.A、B间无摩擦力作用
如图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 A.A做匀速运动, B做匀加速运动 B.20s末A、B相遇 C.20s末A、B相距最远 D.0-20sA在前B在后,20s-40sB在前A在后
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平直的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1和t1-3 t1两段时间内,汽车的(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3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