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为m的汽车,启动后发动机以额定功率P沿水平道路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达到以速度v匀速行驶,若行驶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不变,则在加速过程中车速为v/3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3P/mv    B. 2P/mv    C. P/mv    D. 0

 

如图所示,AB两点分别位于大、小轮的边缘上,C点位于大轮半径的中点,大轮半径是小轮的2倍,它们之间靠皮带传动,接触面间没有滑动分别用vAvBvC表示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aAaBaC表示ABC三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

A. vA:vB=2:1

B. vB:vC=2:1

C. aA:aC=1:2

D. aB:aC=2:1

 

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  )

A. 下落的时间越长

B. 下落的时间越短

C. 落地时速度越小

D. 落地时速度越大

 

如图所示,ab是环绕地球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两颗人造卫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b所需要的向心力大小相等

B. ab的周期相等

C. a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 ab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合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的位移一定为零

B. 合力对物体做功越多,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

C. 把重1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1J

D. 1kg的物体匀速举高1m,举力做功为1J

 

如图所示,把一个小球放在玻璃漏斗中,晃动漏斗,可以使小球沿光滑的漏斗壁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运动中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支持力

B. 支持力,向心力

C. 重力,支持力,向心力

D. 重力,向心力

 

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曲线运动可以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B. 曲线运动定是变速运动

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一定是恒力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一定是变力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

A. 开普勒、卡文迪许

B. 开普勒、哥白尼

C. 牛顿、伽利略

D. 牛顿、卡文迪许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和半圆轨道面均光滑,质量M1kg的小车静止在地面上,小车上表面与R=0.24m的半圆轨道最低点P的切线相平。现有一质量m2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6m/s的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二者共速时小车还未与墙壁碰撞,当小车与墙壁碰撞时即被粘在墙壁上,已知滑块与小车表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0.2g10m/s2,求:

1)滑块与小车共速时的速度及小车的最小长度;

2)滑块m恰好从Q点离开圆弧轨道时小车的长度;

3)讨论小车的长度L在什么范围,滑块能滑上P点且在圆轨道运动时不脱离圆轨道?

 

如图所示,金属导轨MN、PQ之间的距离L=0.2m,导轨左端所接的电阻R=1,金属棒ab可沿导轨滑动,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0.5T, ab在外力作用下以V=5m/s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求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

 

如图所示,用不计重力的轻质活塞在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活塞与气缸壁间摩擦忽略不计,开始时活塞距气缸底高度h1 = 0.50 m.给气缸加热,活塞缓慢上升到距离气缸底h2 = 0.80 m处,同时缸内气体吸收Q = 450 J的热量.已知活塞横截面积S = 5.0×10-3 m2,大气压强p0 = 1.0×105 Pa.求:

①缸内气体对活塞所做的功W;

②此过程中缸内气体增加的内能ΔU .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在G、R、O所在的平面内,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________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测量A球与B球碰撞后,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与B球的质量

   D.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某同学用一把有50个小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由于遮挡,只能看见游标尺的后半部分,如图所示,小球的直径D=________mm.

(4)常用的测量仪器还有螺旋测微器,若某次测量示数如图,则待测长度为________mm.

 

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

1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vB=1.38m/svC=______m/svD=3.90m/s

2利用求得的数值作出小车的v-t图线(以打A点时开始计时)

3利用v-t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小数点后面保留一位)

4)如图乙,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0.12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

 

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的P-T图线,在AB、BC、CA三个阶段中,放热过程有(    )

A. AB    B. BC    C. CA    D. 以上全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规则外形的物体是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外形的物体是非晶体

B. 0 ℃的铁和0 ℃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C.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热运动

D. 两分子从无限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如图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圈两次分别以不同的转速,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图象如图乙中曲线ab所示,则(  )

A. 两次t0时刻线圈平面均与中性面垂直    B. 曲线ab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32

C. 曲线a表示的交变电动势频率为25 Hz    D. 曲线b表示的交变电动势为10 V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L1L2L3为三只规格均为“9V 6W”的相同灯泡,各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输入端接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的示数为2A

B. 电压表的示数为V

C. 副线圈两端接入耐压值为9V的电容器能正常工作

D. 变压器副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如图所示,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软铁棒上,当导体棒A运动时,发现有感应电流从ab流过灯,则下列关于A的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向左匀速运动    B. 向右匀速运动

C. 向左加速运动    D. 向右加速运动

 

用均匀导线做成的单匝正方形线框,每边长为0.2米,正方形的一半放在和纸面垂直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示,当磁场以20T/s的变化率增强时, 线框中点ab两点电势差是:(    )

A. Uab0.2V    B. Uab=-0.2V    C. Uab0.4V    D. Uab=-0.4V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一物体M,物体上有一光滑的半圆弧轨道,轨道半径为R,最低点为C,两端AB等高,现让小滑块mA点静止下滑,在此后的过程中,则

A. M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B. M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不守恒

C. mAC的过程中M向左运动,mCB的过程中M向右运动

D. mAB的过程中,M运动的位移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B. 太阳源源不断的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能量的来源就是太阳本身的核裂变

C. 现在的很多手表指针上涂有一种新型发光材料,白天吸收光子外层电子跃迁到高能轨道,晚上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其发光的波长一定跟吸收的光的波长完全一致

D. 只要光足够强,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个原子核了

B. 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这种转化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β粒子,这就是β衰变的实质

C. 光子的能量由光的强度所决定

D. 只要有核反应发生,就一定会释放出核能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滑块套在光滑的轨道上,质量m=1kg的小球通过长L=0.5m的轻质细杆与滑块上的光滑轴O连接,小球和轻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0轴自由转动。开始轻杆处于水平状态,现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4m/s。

(1)若锁定滑块,求小球通过最高点P时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2)若解除对滑块的锁定,求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

(3)在满足(2)的条件下,求小球击中滑块右侧轨道位置点与小球起始位置点间的距离.

 

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轨道MON的ON段水平,且与MO段平滑连接。将质量为m的小球a从M处由静止释放后沿MON运动,在N处与质量也为m的小球b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已知MN两处的高度差为h,碰撞前小球b用长为h的轻绳悬挂于N处附近.两球均可视为质点,且碰撞时间极短。

(1)求两球碰撞前瞬间小球a的速度大小v;

(2)求两球碰撞后的速度大小

(3)若悬挂小球b的轻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mg,通过计算说明两球碰后轻绳是否会断裂?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并于10月19日与天宮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组合体绕地球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地面观测站测得它们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为v,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神舟十一号与天宮二号的组合体距离地面的高度h;

(2)神舟十一号与天宮二号的组合体的运行周期T

 

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在O点的墙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4kg的物体接触但不连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现将物体由静止释放,物体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运动到A点时,物体已完全脱离弹簧,速度vA=5m/s;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零。已知轨道OA段光滑,AB段粗糙,A、B之间的距离l=5m,求:

(1)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P

(2)物体与AB段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若球1的质量为m1,半径为r1; 球2的质量为m2,半径为r2,为完成实验需满足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m1>m2,r1>r2 B.m1>m2,r1<r2

C.m1>m2,r1=r2 D.m1<m2,r1=r2

(2)图3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球1多次从斜轨上A 点由静止释放,找到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然后,把球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边缘位置B点, 再将球1从斜轨上A点由静止释放,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找到碰撞后两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 、N。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水平轨道上未放球2时,测量球1落点位置P到0点的距离OP

B.球1和球2相碰后,测得落点位置M、N到0点的距离0M、0N

C.测量球1和球2的直径

D.测量球1和球2的质量m1、m2

E.测量球1开始释放的髙度h

F.测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若m1=45.0g、m2=9.0g,OP=46.20cm.则ON可能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cm.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1)除了图示的实验器材,下列实验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交流电源    B.刻度尺   C.秒表     D.天平(带砝码)

(2)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计算出高度h.

D.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最合理,最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A、hB、h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设重物的质量为m.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___________,动能的变化量___________

 

有一块橡皮静于平整的水平面上,现用手指沿水平方向推橡皮,橡皮将从静止开始运动 ,并且在离开手指后还会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才停止运动。关于橡皮从静止到离开手指的运动过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橡皮离开手指时的速度最大

B. 推力对橡皮所做的功大于橡皮的动能增加量

C. 推力对橡皮所施加的冲量等于橡皮的动量增量

D. 水平推力越大,橡皮离开手指时的速度也一定越大

 

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恒力F,物体继续向右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机械能随时间变化的关是

A.     B.

C.     D.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