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马嵬(其二)》,完成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马嵬》诗是写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自缢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事件?

2.《马嵬》诗是写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自缢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事件?

3.仔细阅读《马嵬(其二)》一诗,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2.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法律条文,另一端是发展成为诗。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________,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六个门类法律法规汇编而成的《六法全书》很美。

A. 因为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

B. 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

C. 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

D. 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准确往往不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B. 李商隐的一生在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许多像《锦瑟》一般哀婉艳丽的诗篇。

C. 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D. 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__________,极__________,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__________。因为以极__________表现极__________,读诗难免有时要“猜”。

A. 丰富    宽阔    简约    简约    概括

B. 简约    概括    宽阔    简约    丰富

C. 丰富    宽阔    概括    简约    简约

D. 简约    概括    丰富    宽阔    简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之一。

B. 李商隐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C.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表现出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D. 《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选的是第二首,它与前一首的基调大不相同,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有关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 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 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  )

A.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 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 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迷惘,茫然

D. 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闻:徒然去打听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九州            驻马        防患未然        心心相印

B. 无端            沧海        闪烁其辞        蓝田生玉

C. 徒闻            造诣        觥筹交错        风平浪净

D. 怅惘            杜鹃        抱关击柝        梦笔生花

 

下列加线字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蝴蝶(hú dié)             杜(juān)               海(cāng)

B. 然(wǎng rán)           马(wéi)                闻(tú)

C. (tuò)                晓(chóu)               虎(lǚ)

D. 锦瑟(jǐn sè)             琴(xuán)               未(b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五代史一行传》序

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乱世,而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注】①俛:同“俯”。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                  怪:对……感到奇怪

B. 风俗隳坏                              隳:毁坏

C. 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 负:辜负

D.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                      群:与……为伍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乱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

B. 嫉世远去不可见者             与战胜得者,其实百倍

C. 泯没而无闻                   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吾得二人                     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行传》是欧阳修著的史书《新五代史》中的一个合传,记载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本文是这个合传的序。

B. 序文的第一节是这篇序的主体,交代作传的缘由。作者先感叹五代之乱,又感叹忠臣义士之少,但坚信必有节义之士,尽管搜寻困难,但终有所获。文字迂回曲折,层层深入。

C. 从第二节起,作者分别记载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有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郑遨、张荐明,有坚守道义的石昂,有宁死不屈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伦。

D. 欧阳修对于几个传主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但有一个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却四次反复使用,以反映搜求不易。叙述、评议和感喟交织在一起,回环往复,令人回味无穷,深得太史公笔法神理。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

(2)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遂以其集归,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原文有删改)

【注】①苏子美:苏舜钦,北宋初期文学家。②北宋庆历五年,进奏院举行祭神活动,苏舜钦等人把祭神活动剩余的废纸变卖,所得金钱用于吃喝应酬,(这种卖废纸凑酒钱是当时一种不成文的官场陋习)被范仲淹的政治对手王拱宸上奏而免职。当时官场保守派蓄意打击革新派的政治人物,如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苏子美为杜衍的女婿,又是范仲淹所推举的,所以亦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之中。③指当时流行的骈四俪六,浮艳空泛的西昆体文章。④柔和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治:国家安定。

B. 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   务:致力。

C. 讽勉学者以近古             讽:讽刺。

D. 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推行古文十分困难的一项是(    )

①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②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③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④何其难之若是欤 

⑤时人颇共非笑之 

⑥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作者整理亡友苏子美遗稿、编录成集后所写的一则书序。先叙述了成书缘由、经过,而后评价诗文的艺术价值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再表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语言平易,文笔精练,手法多样。

B. 作者在第三段从文章与政治盛衰的关系,详尽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来古文发展的曲折而又艰难的过程及当时古文运动的情况,通过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突出说明了苏子美在古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 苏子美生活的时代,形式主义文风充斥文坛,士人们竞相以时文夸耀崇尚,唯有子美兄弟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倡导创作古文。作者通过对比,肯定了苏子美为宋代古文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卓越成就。

D. 本文虽是书序,但情感丰富,淋漓满纸,低回深挚,具有强烈的感人效果。既有对友人坚守心志、独立不移、不追逐时尚精神的赞美,又有对他不幸遭遇、坎坷命运的由衷惋惜、不平和愤懑,令人唏嘘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2)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也。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B.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泛指绳索

C.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所以失之者        ②尔三矢

B. 皆背晋以归梁        ②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C. 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 ①方其系燕父子      ②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B.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 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 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 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将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C. 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D. 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晋王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词婉。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8.简答题。

(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答。

(2)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3)第四段以反问结尾,有何用意?

 

根据《伶官传序》相关文意,默写下列名句。

(1)欧阳修提出了“_________”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2)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______”的道理。

(3)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的经验教训。

(4)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_________?”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有些欠妥。可那人已经走远了,他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做了修改。“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仔细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连词“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为什么对欧阳修最后增加两个连词“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欧阳修的这篇短序之所以写得好,就在于既避免了和传文重复,又说明了作传意图,而文字生动,形象鲜明,毫无概念化的毛病。

②《伶官传序》是冠于《伶官传》前的短序,旨在说明写《伶官传》的意图。

③那么,既要写明作传意图,又要避免和传文重复,就难免概念化。

④很明显,有关伶官的事实,自然应该写在传里。

⑤事实上,关于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任其败政乱国的史实,正是写进了《伶官传》里的。

A. ①⑤④③②    B. ②④⑤③①    C. ⑤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⑤

 

下列各句中,与词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相近的是(    )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 满招损,谦得益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下列对《伶官传序》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呜呼”开篇,落笔兴叹。接着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B. 第二段承接首段,先概述庄宗先父的遗恨、遗志,接着概述庄宗接受遗命,为父报仇的史实,照应首段的“盛”与“得”。这段叙事是重视“天命”的表现,不但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同时也为下文写庄宗的“衰”与“失”而张本。

C. 第三段评论庄宗的盛衰史。首先以“方其”句紧接上文,用“其意气”之句回应了首段的“盛”与“得”。接着写庄宗的“败亡”。

D. 第四段,先评论庄宗的盛衰成败,从而推出更为普遍的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对前面议论的重要补充和生发,也是对开篇中心论点的进一步发挥。

 

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

B. 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C. 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 《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下列对文言特殊句式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梁,吾仇也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 

④燕王,吾所立 

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⑥还矢先王

A. ①③/②④/⑤⑥    B. ①⑤/②③/④⑥    C. ①⑤/②④/③⑥    D. ①④/②⑤/③⑥

 

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皆背晋以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

③尔无忘乃父之志

④与所以失之者

A. 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不同。

B. 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相同。

C. 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也相同。

D. 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也不同。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原庄宗所以得天下

B. 尔其无忘乃父

C. 函梁君臣

D. 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下列各句中的画线词,不属于名词活用为状语的一项是(    )

A. 负而    B. 先王,而告以成功

C. 一夫    D. 仓皇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本来

B.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庙          告:祭告

C. 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负:背

D. 及仇已灭                    雠:仇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父墓表

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原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 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C. 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 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 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 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 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为之;贫不能者畀财,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署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②畀(bì):给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明经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B. 因以东川节度使高崇文         让:责备

C. 屋四千七百                 重:双层的

D. 不辨则受                     垢:污秽,耻辱

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罢八州无事之食者,聚其财  ②其竟此而殒其生乎

B. ①逃未复者,官为之          ②吾书汝曰

C. ①从令者免赋之半            ②信然邪?梦邪

D. ①贫不能者畀财              ②汝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文明“治功”的一组是(    )

①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④征还入议蜀事

⑤得田万二千顷           ⑥筑堤捍江

A. ①②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

(2)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

(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非其真邪?信也,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汝纯明而不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乙】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克:能

B.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业:继承……的事业

C. 敛不凭其棺                  凭:凭借

D.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尤:怨恨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传非其真邪    B.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C. 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D. 东野书,耿兰之报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段选文都以“呜呼”两个叹词开头,表明作者的感情变得非常强烈。

B. 选文第一段写作者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的矛盾心情,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通,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C. 选文第二段主要表现作者痛悔、内疚之情,多用整句,情绪激荡,一气呵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 选文第二段中“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表明作者因为十二郎之死的打击,更因自己身体状况之差,所以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2)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根据下面的提示,默写名句。

(1)承先人后者,________,在子惟吾。两世一身,________

(2)韩愈哀叹自己未老先衰、体弱多病的名句是“吾年未四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说自己很快就会随着老成而死去的名句是“死而有知,________?其无知,悲不几时,________”。

(4)一在天之涯,________,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__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