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贡传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而伐越                    置:安排

B. 越王道郊迎                    除:清除

C. 今王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        诚:果真

D. 说晋君修休卒以待吴            兵:兵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二三子何莫出           ②窃王危之

B. ①子胥谏死               ②重宝说其心

C. ①夫伐小越畏强齐         ②其志欲之畏越

D. ①吴王大说,使子贡之越   ②待我伐越

3.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下面都属于“道理外衣”的一组是(    )

①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②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③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

④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       ⑤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⑥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国阴谋家田常想谋反,但又担心高、国、鲍、晏四大权臣反对,于是准备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子贡临危出使,辗转于各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们,保存了鲁国。

B. 子贡凭着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奔走于众多诸侯国中,最终使这些诸侯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吴国和越国,原先强大的吴国灭亡了,原先濒临灭国的越国则崛起。

C. 吴国以救鲁的名义人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能如愿。吴军被晋军大败的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

D. 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2)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3)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挱,小车无皭,其何以之哉?”

(《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兵,民信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昼夜!”

(《论语·子罕》)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何以行之哉               行:行走。

B.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使……足够、充足。

C. 必不得已而去               去:离开。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止,停留。

2.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子贡问政(于孔子)

B. (子贡)曰:“去兵。”

C. 民(若)无信不立

D. 逝者如斯夫,不舍(于)昼夜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用法和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仲尼岂贤子乎 ②斯三者何先 ③躬自厚而薄责人 ④君子之至斯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由,诲女知之乎

B.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 过也,人皆见之

D.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诲女知之乎 ②君子之过也         ③人皆见之    ④小人之过也必文

⑤民信之矣   ⑥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⑦闻弦歌之声  ⑧是鲁孔丘之徒与

A. ①③⑤/②④⑥⑧/⑦

B. 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C.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D. 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逝者如斯

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B. 亡之,命也

C. 三子者之言何如?

D. 战,勇气也

 

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也            知:聪明。

B. 小人之过也必    文:文雅。

C. 之矣          信:信任。

D. 逝者如斯夫        逝者:往者,过去的。

 

下列句子中的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过而不改,是谓

B.君子之也,如日月之食焉

C.也,人皆见之

D.小人之也必文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知之知之                 ②国以礼,其言不让

B. 也,人皆仰之             ②那堪,冷落清秋节

C. ①无欲,无见小利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D. ①不昼夜                   ②锲而不,金石可镂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女(huǐ)      是也(zhì)     也(ɡēnɡ)

B. 道(hónɡ)     责(báo)       父(jǔ)

C. 欲速(wú)     无车(ní)      无车 (yuè)

D. (diāo)     者(shì)       不昼夜(sh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头小狮子因为贪玩而远离了狮群,不幸遭遇了几只鬣狗。本来,小狮子这时候还有机会逃生,但由于过分自傲,他却放弃了机会。“我是狮子。”小狮子把胸脯拍得啪啪响。“不错。”领头的鬣狗说,“如果你是一只成年狮,那么你是强者,我们是弱者。而今你还是一头幼狮,你是弱者而我们是强者,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就是弱肉强食。”说完,鬣狗们便扑过去把小狮子咬死吃掉了。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7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收到有关网购的投诉量同比翻了一番。这些消费是在网上发生的,所以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火爆的网上促销活动致使商家服务、商品质量存在大量的问题。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操作,就会落入购物欺诈陷阱中。在比,消协提醒广大网民,选择知名厂商,选择货到付款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购纠纷的发生。

①网上消费不一定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 ,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老李对儿子的语文老师说;令郎这次能在国学大赛上获奖,全都仰仗您的教导。

B. 罗教授近日将莅临我校就高考改革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请同学们务必准时参加。

C. 成人仪式前夕,班长精心策划了一堂班会,采用多种形式,共庆我们的十八华诞。

D. 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恰逢她有课失陪,我只好闲逛校园,回忆过往的读书生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记者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里正在展出“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红色记忆吟唱着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乐曲。

B. 古镇的形成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功能,如商贸、交通、边防等,而且其大量的传统建筑也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融合,构成了古镇别具一格的景观。

C. 基于量子信息技术推动科学和社会取得革命性进步的巨大前景这一依据,专家认为,“量子技术在21世纪的重要性可与20世纪的曼哈顿计划相比,可能像曼哈顿计划造出原子弹那样改变世界的格局”。

D.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专家学者的文章83篇,内容涉及“汉语言文学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国文化教育研究”“中国及海外华人的社会”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目前,移动电子支付在中国越来越普及,有逐步取代现金支付的趋势,甚至有人断言纸币支付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②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将于明年一月离任,港大发言人提出五大严苛要求,向全球公开招聘,港大校长职位虚左以待

③巴西苦心孤诣地想加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希望借此吸引外资,以使自己从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

④张教授是著名的民间收藏家,他深谙艺术,附庸风雅,搜集了大量的名人字画,部分藏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⑤身处社会转型期,我们要信念坚定,放眼未来: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头脑清醒;越是迷雾重重,越需要目光如炬

⑥一年一度的智电汽车投资者大会日前在我市召开,相关行业的精英们齐聚一堂,坐而论道,共论智电汽车发展新趋势。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这才是真正的逍遥。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释: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白。③空复情:自多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埋解和赏析,不正确两项是

A. 首联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写活了抽象的友情。

B. 颔联写心情,好像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

C. 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天色已晚,下起细雨,在这种阴郁、潮湿、幽暗而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中,愁绪在滋长。

D. 颈联侧重于视觉,意境与陈与义的《春雨》里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两句完全相同。

E. 尾联为一声长叹,写已明知友人不来,久候友人不至的遗憾和嗔怪之情萦绕在怀。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池莉:我从来都是独行侠

   池莉从绿树摇曳的大门外走来。她戴一顶卡其色草帽,一副黑色墨镜。池莉59岁了。皮肤依然白皙,额头和面颊有光泽隐现。她的颈部、右手手腕,以及左手无名指上,无一不有饰物点缀。但那吊坠、手镯和戒指,大都由木或石造就,近乎一种悄无声息的存在,并不争夺她的光彩。

    池莉对许多事物有要求。出版人生第一部诗集,从设计、装帧,到字距行距,她逐一和美编切磋议定;最后一次读者见面会,她特意穿一身青花蓝真丝旗袍;在国外朗诵小说时,众人着西式礼服,旗袍是她作为“保守”的中国女人最隆重的穿戴。

    池莉生在长江边,从小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家境殷实。文学启蒙也从家中藏书开始。普希金、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作家的作品最先看。10岁那年,“文革”开始。出身清贫但做了干部的父亲被直接打倒,母亲家庭成分不好,“红卫兵”一次次来抄家。在学校她也要垂头站在台上,被同学泼墨水、画漫画,只有语文老师尽微力保护她。因为写诗,她被几次告发,“下场”是自己失学,友人入狱。可笑的是,一首《雷锋之歌》恰巧在她23岁时出版,正式开启她的写作之路。之后三十多年,她再未公开发表诗作,还几次烧毁诗稿。“暗暗,有一种期待,那就是:诗集一旦出版,恐惧不治而愈。有生之年,不再屈服于羞辱,不再过度害怕他人,不再总是更多地感知生命的可憎。”池莉在诗集后记里写道。

    绫罗绸缎被撕碎,美与丑、日与夜强行颠倒的少年时代,也给予她作家的眼睛。“那奠定了我写作的方向,必须面对苦难,关键是你要认识它。”对“小市民气”“不深刻”“没有知识分子情怀”这样的评价,池莉从不买账。

    1975年,池莉高中毕业,下乡成为她委顿生命的第一次复苏。“一天到晚弹着吉他在田野里唱颓废的歌,只要不把鸡杀光了,没人太管你。”知青生活的便利是有大量时间写作。后来招生回城,考进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池莉的写作灵感如火山爆发。临毕业交学位论文,她交的是一篇小说——《烦恼人生》。

    《烦恼人生》写轧钢厂工人印家厚的一天。从半夜里儿子掉下床开始,到晚上11点36分,他疲惫地躺上床而终。这一天里,他吃路边摊热干面、赶轮渡、挤公交,在单位遭遇莫名其妙的不顺利,像极了这座城市里为生计奔忙又被生活吞没的某个人,或是他的熟人。“你们谁不是在网中生活?”作者在小说里问。

    1987年,《烦恼人生》在《上海文学》首发,主编周介人在卷首语里这样写:一个主义开始了——新写实。坐轮渡被认出,所有人凑过来和她讨论:你写的“网”是什么意思?谈了一个半小时下船,人群又自动让出一条路,还有人为她买来热干面。全国各地搞签售,书店的柜台快被挤倒了,读者眼泪汪汪地握着她的手说,谢谢你,帮我们说话。

    早年池莉爱争辩,听人批评她作品太生活化、太市民气,势必当众吵起来。她懂得蔑视对方是最有力的回击。座谈会她也不屑,常常会开一半,便拂袖而去。记者大张旗鼓来采访,她不睬、不见。因此在武汉文艺圈子里落得坏名声:池莉这个人,拽得很。

    2016年夏天,池莉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诗集《池莉诗集·69》,收录了69首个人诗歌作品。池莉说:“我们太热闹了,太追潮了。”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池莉表现出快人快语、不惑不惧的直爽。创作中,池莉用这份“不合时宜”的冷静剖析着现代生活。“现实生活永远需要更贴切的表达,这是我每天醒来就会有的意识,也是每次下笔时的清醒意识。”池莉说。

    池莉决意不再公开露面,她要收缩自己,节省时间,以投入她认定的创作的壮年。“生活如此庞大,个人如此渺小,要一点点写出来,我想,就要穷尽所有生命。”

    “我这个人,性格不好,人品好。”池莉说。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链接】

①我希望文学的发生本身就像一朵花,你不要把它变成一把匕首。花就是让人看你怎么盛开,怎么优雅,再怎么衰败,怎么被残害,那他在内心深处就会跟着换血。 

②自己身上有种“不合时宜”的特质。她是末代知青出身,却迟至2001年才发表了第一部知青题材作品《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而非伤痕文学热门之时;她自幼爱诗,却迟至2016年才第一次出版诗集,而非诗歌最热的20世纪80年代。(《池莉:我的“不合时宜”命中注定》)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中,池莉自认为“性格不好”,是指其直率、较真,快人快语、不惑不惧的性情,但同时又颇为自信地认为自己“人品好”,这反映了池莉的真性情。

B. 池莉敢于直面生活,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困惑,注重与普通人的情感共鸣,同频  共振。如《烦恼人生》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C. 池莉高中毕业,知青下乡成为她生命的第一次复苏,便利的知青生活使得她有大量的时间写作,“复苏”直接催生了她的《烦恼人生》。

D. 池莉对自己出版的第一部诗集,从设计、装帧,到字距行距,逐一和美编切磋议定,甚至在读者见面会时,还特地穿了青花蓝真丝旗袍。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从池莉的装束和肖像起笔,既是摹写传主形象,为下文描写其“独行侠”做铺垫,也凸显了人物气质,暗示了人物的与众不同。

B. 池莉对许多事物都有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其思想变得刻板与保守,就像她在一众西式礼服的“包围”中仍着中国传统的旗袍一样。

C. 在池莉看来,文学的发生本身就像一朵花,是让人看其盛开、如何优雅,乃至如何衰败直至怎么被残害的,让人的内心深处跟着换血。

D. 早年的池莉爱争辩,后来她对自己也有所反思,但她对“小市民气”“不深刻”“没有知识分子情怀”之类的评价,仍然不予认同。

E. 在池莉身上,体现了一个作家可贵的品质与真诚的个性,同时,也展现了池莉作为一个性格丰满、情感丰富的作家的阴暗隐秘的内心世界。

3.文章认为池莉是“独行侠”,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选自《金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 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惜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 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 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2.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种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 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 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2.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 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 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 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 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 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 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河北村民贾海霞曾是家里的壮劳力,38岁时双目失明导致全家生活陷入困境。不堪重击的贾海霞几次想到了自杀。贾海霞的发小贾文其3岁时因触电失去了双臂,他经常去劝慰开导贾海霞,最终带领其从悲观沮丧中走出来。为了增加收入,两人决定“联手”种树。在14年时间里,两人互为手眼,克服种种困难,使村里50多亩无人问津的荒滩地变成了葱郁绿洲。而此时,两人竟又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为了环境为了后代,留下这片刚长起来的林子,不卖一棵树。

两人的事迹被海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网友纷纷点赞并评论:“事实上我才是真正的残疾人。我连自己家的花园都管理不好,而他们,拖着残疾的身体却创造了一片森林。”

“向二老敬礼!你们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英雄!”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身的生活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列画横线的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皆以杏仁澄    B. 马童面

C. 踌躇满志    D. 所好者道了。

 

下列画横线的词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A. 云青青兮欲    B. 岸土赤而

C. 干云霄    D. 朝歌

 

下列画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其固然             本来的样子    B. 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C. 与江山相发挥         显示美景    D. 不知其所之也     远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语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 ①④⑤②③    B. ①③④⑤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③④⑤①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根除社会中的暴力文化倾向、加强法治和心理教育、健全预防和处置机制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有效遏制和预防校园暴力。

B. 除了广告和新闻等传媒专业外,经济、金融和管理等社科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普遍感受到,东北地区相应的就业岗位少,因而缺乏吸引力的问题。

C. 数十年来,人类一直致力于寻找地球之外的宜居星球,太空移民计划成为无数科幻电影里常见的梦想。

D. 监督委员会随之成立,邀请外部审计团体,全程监督评审的每一个步骤和程序,确保整个评审过程的公正性。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是

A. 鱼龙潜跃  渌水荡漾  丘峦崩催  云霞明灭

B. 怄心沥血  面面相觑  金块珠烁  游刃有余

C. 胡马窥江  洞天石扉  摧媚折腰  列缺霹雳

D. 鸿雁长飞  舐犊情深  山盟海誓  熊咆龙吟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烽(suì)     (shù)兵       (qì)     云销(qì)

B然(huā)     然 (huā)     肯 (qìn)    有余(rèn)

C、立 (màn)      嫱 (yìng)    迤 (lǐ)      玉石(chēng)

Dzhēn)    行(xié)      拱(jī)         救火(xīn)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