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①______,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②_____。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③____。在这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当代知名的服装设计大师,绝大部分还没从服装设计学校毕业就已经离开学校,开始自己的服装设计生涯。因此,有人认为服装设计的专业学习对学生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并没能提供有力的帮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述推论?

A. 服装设计大师都承认,他们学习了服装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

B. 知名服装公司在招聘设计师时,很看重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

C. 调查显示,服装设计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年收人要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D. 在服装设计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从业者,基本都毕业于服装设计学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试题。

B. 记者在此次中西部贸易发展大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 为进一步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中国文明网“书读中国”频道于今日正式上线。

D.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围绕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感动无数观众。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某电影中,一个小官巨贪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冠冕堂皇之下隐藏着的一个肮脏灵魂,实在罪不容诛

②我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领导们首当其冲地表扬了我们。

⑤村里的小学建成了新的教学楼,同学们和老师都很高兴,个个弹冠相庆

④革命之后,有少数人首鼠两端,持观望态度,最后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了。

⑤我们每个人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所有的烦恼都会涣然冰释

⑥到了民族工艺展厅,只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A. 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先说了“古之圣人”的做法,又说了“今之众人”的做法,二者对比,作者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卖花声·客况

张可久

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①,男儿未遇暗伤怀。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气昂昂汉坛三拜②。

【注】①雷轰荐福碑:范仲淹是守鄱阳(今属江西),穷书生张镐来投。荐福寺有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碑刻,其拓本值千钱,范仲淹准备为张镐拓印千本出售,以作为张镐赶考资费。备好纸墨,将拓未拓,忽然夜间雷雨大作,将碑击碎。②"忆淮阴”三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少年时家贫,曾受胯下之辱。后被刘邦登坛拜为大将,并辅佐灭楚兴汉。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元曲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宫调、曲牌、题目。本曲中“中吕”是曲牌,“卖花声”是宫调,“客况”是题目。

B. 此出前三句,抒发了一种“志不得伸”的感慨,同时含蓄地诉说了落魄江湖的坎坷经历,充满了生不逢时的悲哀。

C. “十年落魄”,化用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取其流落失志之意。

D. “男儿未遇暗伤怀”一句承上启下,由客居境况的诉述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一个“暗”字,写出了作者的孤寂落寞,也写尽了人情的冷暖炎凉。

E. 最后三句是作者内心世的进一步展开,但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以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悲观的人生态度。

2.本曲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曲子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居益,宇思受,谓南人,尚书企仲族子、师仲从子也。曾祖从吉与曾伯祖大吉皆进士,两人子姓,科第相继。

居益少厉操行,举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三迁广平知府,擢山西提学副使、雁门参政,历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并在山西。

天启二年,入为太仆卿。明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万历中,奸民潘秀引其人据彭潮求市,巡抚徐学聚令转贩之二国。二国险远,商含舍而之吕宋。夷人疑吕宋邀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巡抚商周祚拒之,不能靖。会居益代周祚,贼方犯漳、泉,招日本、大泥、咬留吧及海寇李旦等为助。居益使人招旦,说携大泥、咬留吧。贼帅高文律惧,遣使求款,斩之,筑城镇海港,逼贼风柜。贼穷蹙,泛舟去,遂擒文律,海患乃息。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给事中黄承昊复论居益倚傍门户, 躐跻通显,遂削籍去。闽人诣讼之,不听。乃立祠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陕西镇缺饷至三十余月,居益请以陕赋当输关门者,留三十万,纾其急,报可。畿辅戒严,居益在通州,为城守计甚备。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未几,试炮而炸,兵部尚书梁廷栋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守履惧,诋兵部郫中王建侯诬已。廷议不如守履言,遂下狱。居益疏求,帝以为徇私,削籍归。廷杖守履六十,斥为民。寻叙守城功,复居益冠带

十六年,李自成陷渭南,责南氏饷百六十万。企仲年八十三矣,遇害。诱降居益及企仲子礼部主事居业,皆不从。明年正月,贼遣兵拥之去,加炮烙。二人终不屈,绝食七日而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B. 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C. 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D. 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人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子,从指同宗,堂房亲属,如从父、从弟等。从子在这里指外甥。

B. 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指京城。

C. 畿辅,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畿辅就是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 冠带,本义指帽子与腰带,这里代指封爵或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居益勇猛有谋略。敌将高文律派使者来请求得到钱款,南居益斩了来使,然后建起城堡,把敌人逼到风柜,敌人乘船逃走,官军活捉了高文律,海患至此平息。

B. 南居益品性正直,深得民心。给事中黄承昊说南居益拉帮结派,靠钻营爬上了重要位置,于是南居益被罢免。福建人替他诉冤,皇帝不听,他们就为南居益立祠树碑。

C. 南居益善恶分明,敢于进谏。试验大炮时发生了事故,郎中王守履遭到弹劾。朝廷调查后将王守履逮捕入狱。南居益上书营救王守履,皇帝认为南居益徇私,罢免他的官职。

D. 南居益重視节操,宁死不屈。李自成企图诱降南居益和南居业,二人都不肯投降。虽被施以酷刑,他们始终不屈,最终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

(2)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有删改)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預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公里分辨率、2.5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細化的预报。

网格化預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現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溫、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牧狐网《“网格天气预报”》,有删改)

材料三: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协 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

协 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

精 细

10天内基本要素逐3小时预报,3天内逐小时预报

滚 动

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

全覆盖

陆面(5公里)与近海责任区(10公里)

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

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

 

(资料来源于2017年8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授入枝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人民日报《网格化预报,肢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 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C. 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B. 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

C. 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协同、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

D. 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言。

E. 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有网站、有报纸,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关心民生向题的社会责任感。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难舍的礼物

刘文艳

①随着时光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生活的丰富,属于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多。许多东西留之无用,弃之可惜;也有许多东西留之有用,但用处不大,却难以摆脱牵挂之念,甚至是为物所累,疲于整理,使生活变得很不轻松。

②女儿工作在外地,今年春节回家,与我一起探讨人与物的关系。她的话耐人寻味:“我们在与物建立关系时要十分慎重,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一旦与物建立了所属关系,便难以割舍,难以割舍的东西越多就越累。因此当你要割断与物的关系时,一定要毅然决然,否则就根本割含不掉,割舍不掉就为物所累。”我很赞同她的观点。于是她帮我收拾出许多衣物、书籍和一些积攒起来的生活用品,并确定哪些送与何人,捐赠何处。因为有了与物品割断联系的理念,我也毫不犹豫地支持女儿的清理行动。

③但也有例外。有两件东西已经被女儿理所当然地清理出去了,我却又把它们捡了回来。这两件东西不是什么貴重物品,也不是稀有之物,就是两双拖鞋。然而在我看来,这两双拖鞋的意义却非同一般。那是我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学亲手做的,鞋面是用钩针钩织出来的,里面的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深深的感情。这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意,难以用物质的价值来衡量。

④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辽宁北票二中读书。当时我与班里的一位女同学非常要好,她也是我最为欣赏的同学之一。地学习成绩好,经常在班里名到前茅。她还多才多艺,会唱歌,会识谱,舞蹈也有造诣。她对我也十分亲近。

⑤当然,我们俩十分要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差不多的家庭背景,当时我们都是农村户口。高中毕业时,城市户口的同学都分配了工作,只有我和她两个女生没分配工作,因为是农村户口,毕业就回村参加生产劳动了。但与她比起来我是幸运的。我在村里参加了半年劳动,就被选为代课教师,后来又被选为公社广播员兼编辑,三年后又被调入北票县妇联、县委办公室工作。可她却没有我这么顺利,她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回到村里,却一直没有机会展现才华、发挥作用。她曾想去当一名民办老师,尽管她很优秀,可没能如愿,一直在生产队做农活。她和其他青年农民一起去参加了全县统一组织的修水库工程,在那里找到了一个兼做宣传工作的角色,才能才得到了一些施展。可是修完水库之后,又不得不回到生产队继续从事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后来她出嫁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在土产公司工作的赶着马车拉土特产品的“车老板”,人很厚道,也很体贴。我曾经去过她的家里,三间平房,东西两个屋是土炕,中间的屋是锅台,很是俭朴。我真的为地惋惜。地却没有那么悲观,也没有什么抱怨,反而生活得乐观、坦然。

⑥有一年春天,我出差去朝阳,一些中学同学赶来相聚,她也带着女儿来了。当时她正在为女儿愁眉不展。后来因为工作忙,与她联系的也少了,听说她终于当上了民办教师。又过了几年,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她的女儿不仅病治好了,而且已经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我真的为她高兴,也很敬佩她的意志和能力。又过了四年,孩子要大学毕业了,我又接到她的电话,说孩子已经经过笔试、面试纳入了留校任教的名单,近期还要进行最后一次考核。她说,不谦虚地说,女儿各方面都很优秀,但还是想请你找学校有关方面关注一下。我知道她很不容易,于是找到在校工作的一个朋友,请她帮助了解一下情况。朋友回话说,这个孩子确实很优秀,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被录用,现在名单已经定了。不能再改了。过了一段时间,她来电话说,女儿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适合的工作,希望我能再帮帮忙。我也很为她着急,当时答应了。过了些日子,我介绍她女儿参加了一个国有文化企业电脑维修人员的招聘,孩子很顺利通过笔试、面试,以较高成绩被录取。尽管这份工作每个月只有一千元工资,可她女儿还是很珍惜,很高兴地去了。一个月后,这个孩子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水果来看我,很自豪地说,阿姨我开工资了,这回我能供妹妹上学了!我听了有些惊诧,这点儿钱还能供妹妹上学?地却说:“我一个月给妹妹六百元钱,妈妈、爸爸就不用再给她生活费了。爸爸妈妈供我们姐妹俩上学挺不容易的,这回也不用那么辛苦了!"我问,你的生活费只有四百元够用吗?她说,够了,我中午吃饭不花钱,住宿也不用花钱,四百元一个月足够用了!那一刻,我真觉得这个孩子非常不容易,也很懂事。

⑦那年秋天,我的这位同学来了我这里。她说,孩子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非常感谢你,特意赶来看看你。说着,从一个大的旅行袋里拿出两个小布袋,边拿边说,“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带,这是我家新磨的高梁米,这是新小米。”接着,从旅行袋里拿出一个用塑料薄膜封好的玻璃瓶,“这是我自己做的酱,是用黃豆做的,非常好吃。”我一一接过,连连说,这都是绿色食品,是好东西,谢谢,谢谢!她又从袋子底下拿出个纸包,打开,是两双色彩鲜艳的拖鞋,“这两双拖鞋是我自己做的。”我接过来仔细地看着,这两双鞋做得真是很精细:用麻绳和布做的鞋底,钩针钩织的鞋面,一个是网络状用丝线勾织成的,一个是毛片状用毛线编织成的,一双粉红色,一双火红色,很是喜庆。我十分高兴地收下了这两双鞋。我知道,这两双鞋是她精心设计的,也是她一针一针钩织成的,不知用了多少夜晚啊。

⑧现在虽然旧了,可还是觉得非常亲切。穿着它们,除了感觉到浓浓的情意外,也提醒着自己,要珍惜生活,懂得知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多尽一份责任。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双拖鞋意义非同一般,是因为这是相识多年的女同学亲手做了送给自己的,承载了很多情谊。

B. 文章结尾再一次强调了拖鞋的珍贵,照应了标题,并且以一段感悟表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升华了文章主题。

C. 女同学上学时非常出色,但毕业后过得并不是很好,“我”对她的遭遇充满同情,所以常常帮助她。

D. 作者借用两双原本要扔掉的拖鞋,引出了女同学的人生故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故事。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先抑后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第⑤段与“礼物”关联不大,没有作用,应该删除。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文化热不断升温,以文化命名的书籍非常之多,这可见“文化”包含的内容有愈益扩展之势。无论哪一种行业,哪一种活动,几乎都可以和文化联系上。如旅游文化、饮食丈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本来就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文化和自然物、自然存在相对而言,举凡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无不可称之为“文化”。如“原始文化”、“旧石器文化”,指的是初民“穴居野处”之时,能够简单加工石器,开始用火,已脱离了一般动物那样的一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都极大地丰富、复杂起来,广义的文化便兼综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人们特予关注并加以研究的尤在“精神文化”,也就是狭义的“文化”。“精神文化”包含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观念、信仰、习俗等等。这些方面的差别,往往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特点与个性。现在,人们已认识到世界的发展,必须允许文化的多元化存在,只有各种文化的取长补短,互利合作,才能出现一个和谐的世界。正缘于此,文化的研究才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大力地发掘、抢救,便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古代对于“文化”一词的解释,从来是侧重精神层面的。文献中最早将“文”与“化”联系起来的,是《周易•贲卦》的彖辞,其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晋代人干宝的注解说:“四时之变,悬乎日月;圣人之化,成乎文章。观日月而要其会通,观文明而化成天下。”“要其会通”即含有天人相应的意思。古代人理解文化、文章、文明几乎同义。“文明”即“文章而光明”的意思。这里所谓的“文章”是指礼乐制度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应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达到的一个标准。有了礼乐制度,讲求道德规范,社会才完全摆脱了蒙昧、野蛮,进入了文明时代。古人理解“文化”,尤其着眼在“化”字上,那就是以人文去教化、感化人们,使整个世界具有亮采,日臻美好。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悠久的传统文化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格,铸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在我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心理等方面,无不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当我们面临着现代化发展的时候,传统文化仍旧发挥着它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或者成为发展的动力,或者成为因袭的重担。我们的任务只能是: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同时扬弃其中的糟粕,克服其消极的影响。传统文化树立了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了吸取、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因此,它不是历史的陈迹,也不是抱残守缺者崇拜的偶像。它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逻辑起点,是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切合现代生活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心要条件。

(选自郭维森《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广义的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包括古往今来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B.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的差别,往往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特点与个性。

C. 晋代人干宝认为,观日月就可以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观文明就可以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

D. 悠久的传统文化铸造了我们的民族糈神,继承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比较,论证了二者并存,互利合作的重要性。

B. 文章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大力的发掘、抢救,是为了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世界的发展,必须允许文化的多元存在。

C. 文章列举古代文献对文化的解释,作为中国古代对于文化的理解偏重于精神层面的例证。

D. 文章从“文化热”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文化”这一概念,考证了其出处,最后论证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多元化存在,各种文化取长补短,互利合作,才可以出现一个和谐的世界。

B. 人们特予关注并加以研究的尤在“精神文化”,可见“精神文化”比“物质文化”更有价值、更重要。

C.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只有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并适当向外来文化学习,才能实现中国梦。

D. 放弃了传统文化,就动摇了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失去了吸取、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寒冷的冬天,哈默在逃难的路上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人们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杰克逊大叔评价哈默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今后一定会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正是由于哈默有着“不能不劳而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他最后终于成为了美国的石油大王。

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同时又兼用眼睛,所以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__________。倘使乱七八糟装一下,________________,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_________,食物的味道并不很好,倘使装潢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用为徐州刺史。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节选《晋书·祖逖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见者谓逖有世才具             赞:称赞

B. 阳平察孝廉                   辟:征召

C. 元帝用为徐州刺史           逆:迎接

D. 中流击而誓曰               楫:船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以逖为奋威将军           景公下席而谢之曰

B. 此非恶声                   是社稷之臣

C. 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         以乱易整,不武

D. 诸兄每忧                   杳不知其所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B. 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C. 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

D. 晋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2)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朝的韭菜

李汉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

我觉得,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精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

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菜,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

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这样子,才叫蔬菜。

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菜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不是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芦苇,但已有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言诗的韭菜哪去了呢?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另类灌木,是韭菜吗?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

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菜地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你视为“文章千古事”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吧。如今,一个写手随便就日产万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长篇,不难嘛,只需喝几杯咖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常事,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我们古老的奄奄一息的江河荒滩。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数不够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杜老啊。你太低产了。

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吓傻了,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

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看见的那颠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粗壮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催生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垃圾食物而已。

你在文化菜地(其实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汹涌的废诗,也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大批量疯长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基本是废物。垃圾食物而已。

杜甫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和杜甫一样,唐朝的韭菜,包括那雨夜里的韭菜,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没见过农药,没见过化肥,没见过增红素、增绿素、增白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只见过露水、月光、荷锄的农人,见过蜜蜂、蝴蝶、毛毛虫,见过低飞的燕子和菜地上空款款飞过的黄鹂、喜鹊、斑鸠、白鹭。

韭菜何其有幸,在那个温暖的春夜,韭菜,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一句中,“保鲜”一词形象生动,说明了杜甫的诗歌流传一千多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 韭菜娇小、精致,能唤起诗人细腻、爱怜的情感,而五言诗是精致的诗歌形式,用五言诗描写精美的韭菜,是非常合适的。

C. 唐朝的韭菜是不幸的,因为它有太多的世面没有见过;唐朝的韭菜又是幸运的,因为它“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D. 杜甫之所以“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是因为他理解不了现在的人们创作速度为什么这么快。

2.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说“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理解性默写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一个有完整系统的民族,它对外来的东西________持犹豫或拒绝的态度,____②____各个民族最不拒绝吸收其他民族优长的乃在于食物,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自明朝以后,中国逐渐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____③____就在这个时期,大量产于南洋、西洋的食品却传入我国。它们____④____西方人用坚船利炮送来的,____⑤____我们自己主动从外面“拿来”的,____⑥____有些食品在引进过程中还曾经历过危险,例如番薯是明万历年间吴川名医林怀兰冒着违反交趾国法令的危险携带到中国的。

 

A

一般

然而

于是

还是

不是

甚至

B

总是

/

但是

并非

还是

居然

C

/

不过

竟然

既是

也是

D

往往

不是

而是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 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B.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 当衡水市民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难道不羞愧吗?

D. 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为农历每月十五,既望为农历每月的十六。

B.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孔雀东南飞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D.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阳”为山的南面,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吾属今为之虏矣

B. 何为其然也

C. 为仲卿母所遣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火尚足以也    ②常在于险远     ③幽壑之潜蛟    ④不知东方之既

⑤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⑥顺流而也   ⑦群毕至    ⑧少长咸集  

⑨群臣之   ⑩彭殇为妄作

A. ① ④ / ③ / ⑤ ⑥ / ② ⑦ ⑧ / ⑨ ⑩

B. ① / ③ ⑩/ ② ④ ⑦ ⑧ / ⑤ ⑥ /  ⑨

C. ① ④ / ③ ⑩ / ⑤ ⑥ / ② / ⑦ ⑧ ⑨

D. ① / ③ / ② ⑦ ⑧ / ④ ⑤ ⑥ / ⑨ ⑩

 

对下面各选项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B.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孰能讥之乎

C.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D. 浩浩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舟中

 

下列画线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我尔(往)     徒留无所(施与)  彼垝垣(登上)   列坐其(旁边)

B. 何乃太区区(愚拙) 可乐也(相信)    酾酒临江(斟酒)   纵一苇之所(往)

C. 女也不(过错)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不及)             终于尽(期许)

D. 尽(将要)     以故其后之曰“褒禅”(命名)         茂林竹(高)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wěnɡ)(wěnɡ郁郁            (yuán)女 (tùn)菌      流(wán)素

B. (wēi)(ruí)    (dài)(mào)  (pán)石    吐(pǔ)      (jǐ )予

C. (zhí)(zhú)    造(dì)      管(xián) (dǐ)砺      (kuài)(jī)

D. (sì)业       临文(jiē)(dào)披(lù)  (mǐ )谤      (jiā)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怀感激之心,这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当你饥饿难耐,放学回家,一进门发现妈妈已经为你准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当你为一个学习问题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精妙的启发点拨,让你豁然开朗;当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把已经关上的车门重新打开……面对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你在意过吗,动心过吗?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

沈从文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活下去等待死。

③生命的意义解释得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既然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概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间能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⑤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所以我们被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⑦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1.请解释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根据全文,归纳概括出三种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所下的结论。

3.作者在文中一直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却用“时间”作题目,你认为是否恰当?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还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了……”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画线部分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寓意。

2.在还乡的过程中,高加林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

3.小说叙写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

4.请探究标题“还乡”的丰富意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

(2)___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___,作《师说》以贻之。”  

(4)驾一叶之扁舟,____

(5)诵明月之诗,____

(6)人间如梦,____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 

(8)___,用之如泥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