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官塘外求得水道相,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帑,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帑:国库中的钱币。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节宣:节制和排放。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         属:连接

B.过高                         糜:消耗

C.使汶水南而北增                 弱:减少

D.清时治水善度情形               相: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清时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B.遏水使入马场湖,蓄济运         焉用亡郑陪邻

C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             拔剑撞破之

D参用其法                       不如善厚遇之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

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            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

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            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 

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    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乾隆皇帝南巡时,有人建议重新挖掘一条水道,便于民船通行,而李清时却力排他议,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条副河

B.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见人们先在海水中投入石块,潮水退后,用木桩拦住,然后在石块上填土,以此来造田,这给他治水以很大启发。

C.曹县发水时,大水流入微山湖,又从韩庄的湖口流出;而这里的闸口狭窄,水流受阻,清时下令毁掉北面的堤坝,挖沟排水。

D.李清时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时,运河东岸曾经决口,他主动请求前往治理,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复了原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3分)

  (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3分)

  (3)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系,它是中国哲学中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批判的代表性观点。

在道家哲学看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性灵解放。工具的发达,技巧的凝聚,技术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却造成了对人自然真性的压抑。庄子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常常会忘记,巧只是工具上的便利,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就像在工具、理性发达的今天,人们有一种文明空荒感一样。道家提倡大巧若拙哲学,就是让人从知识的跃跃欲试回到天全的懵懂,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从外在感官的捕捉回到深心的体悟。

大巧若拙反对技术至上的思想,其核心是反对人为世界立法。在人为世界立法的关系中,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握有世界的解释权,世界在人的知识谱系中存在,这是一种虚假的存在。大巧若拙哲学,是要还世界以真实意义——不是人所给予的意义。

大巧若拙,作为中国美学的独特秩序观,不是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世界,而是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如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世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不是人饰,而是天饰,这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

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内隐的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密合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西方传统的园林都强调外在整饬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中国园林则重视无秩序的美丽,力求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表面上的无秩序隐藏着深层的秩序。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一条,把花卉种得成行成列,这是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而中国园林强调的是天然图画。中国园林是造的艺术,多用曲线而少用直线,一湾流水,小亭翼然,小丘耸然,加之以灌木丛生,绿草满径,云墙,回廊,潺潺的小溪,体现的、强调的是野趣——自然本来的趣味。

排斥技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占主流的。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是心灵的游戏,而不是技术,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但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动辄操规矩,举绳墨,按形涂抹,倾心雕刻,计妍媸,较工拙,这样便会现笔墨之痕,难掩破碎之相,人最终成为技巧的奴隶、法度的奴隶、传统的奴隶。

中国美学中这悠长的反技巧传统,强化了美学中重体验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在绘画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已成风气,高明者自臻高致,至其末流,则演变为胡乱涂鸦,以色貌色、以形写形之风全然抛弃,不从功夫中进入,而一味等待着妙悟,阻碍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大巧若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它主要思考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哲学中它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了批判。

B. 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反对技术至上,反对人为世界立法,主张还世界以真实的意义,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

C. 与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相呼应,大巧若拙作为一种美学观,反对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世界,而主张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

D. 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强化了美学中重心灵体验的思想,但也对诸如技术、功夫等过度轻视,从而妨碍了艺术的正常发展。

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西方传统园林都强调外在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

B. 如果说西方传统园林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中国园林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合,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C. 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是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木,把道路修得笔直,把花卉种得整齐,以体现其理趣。

D. 中国园林虽然是人的创造,但却强调尽量隐藏人工的痕迹,所以中国的园林是不需要秩序的,体现自然本来的面貌和趣味,体现大自然内在的节奏和秩序。

4.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家哲学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能给人的性灵带来解放。在工具发达、技巧凝聚、技术方式变革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对人的自然真性造成了压抑。

B. 庄子认为,人类在追求巧的过程中,常常忘记巧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因此在工具、理性发达的社会里,人们会有一种文明空荒感

C. 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它以契合世界固有的秩序为最高技巧,而不是夸耀人工之美胜过天然之美。

D. 中国传统美学排斥技术主义,强调艺术是心灵的游戏,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这种反技巧的传统既具有积极意义,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全国各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就医环境与以往相比均有提高,但药价始终居高不下,让患者难以承受。

B. 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C. 半年内,由于央行三度降息,使得外界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了一些诸如强刺激中国版量化宽松等议论。

D. 在巴以剑拔弩张之际,研究中东问题的权威刊物《迪布卡周刊》披露,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B在朋友的帮助下,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C.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前几年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不多的几家平分秋色

D.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韬光养晦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地方政府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______,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2)拖延至昨日,斯诺登事件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斯诺登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__    _说,他只是为了捍卫公众的知情权利。

(3)各大城市的城郊__   _部分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差的地方。

A.扶持  申明  接合      B.扶持  声明  结合

C.扶植  声明  接合      D.扶植  申明  结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蓝图    滥觞     活性炭      惩前毖后

B.决裂    嘻闹     树标杆      插科打诨

C.遨游    磋商     箭靶子      劳而无工

D.蛰居    劝诫     喝到彩      撼天动地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qǐ)首       (piáo)窃      (zā)辫子       度(duó)德量力

B.(xué)头      (zhăng)    (méng)蒙亮     (qiăo)然无声

C.牵(lĕi)      (yán)席      (jǐ)椎骨        (shǐ)口否认

D.蹿红(cuān)     (gŭ      (qián)台词      (zuàn)木取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阿根廷的沙漠地区,飞翔着一种凶猛的兀鹰。它们矫健、敏捷、锐利。奇怪的是,尽管兀鹰个个都是捕捉猎物的高手,但却很少单独行动。兀鹰往往是三三两两在天空中盘旋,一旦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它们就会从各个方向俯冲而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猎物杀死。事后,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一份食物……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得出结论说,这都是沙漠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差、食物少造成的。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捉,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而对于兀鹰来说,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不如共同行动有收获。

动物界如此,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也是如此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某中学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六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6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这之前,我们两位已多次惠顾他的个人网站,被杨先生作品的魅力深深吸引。前几天,我们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如果杨先生觉得满意,会后可与同学们洽谈,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也欢迎同学们向杨先生垂询。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5)将_________     _改为________        __;

(6)将_________     _改为________        __。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5分)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

总要___________ 却是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有效应对粮食危机的战略性改变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垂直农场可以说是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养活将不断增加的人口的一场革命。

在大都市许多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上的温室里种植农作物

可以全年进行食品生产 

作物感染疾病的风险也更小

而且不需要化石燃料驱动的机械把农产品从遥远的农场运送过来

减少数量可观的淡水使用

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室内的垂直农场中种植农作物

A.①⑥②④⑤③    B.⑥①②③④⑤     C.⑥①②⑤③④    D.①⑥②③④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B.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C.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            ,值得一看。

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            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泽厚访谈录

新京报:李老师,国内现在关于《论语》的争论很大,但是现在我想暂时抛开这场争论,和您单纯地探讨一下《论语》。

    李泽厚:争论是抛不开的,今天要谈《论语》,自然就会牵扯到这争论。我们如何来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是不是凭考证就能读通,都跟现在的争论有关。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读《论语》背后的复杂因素。一些人正在大搞复古主义。结合各种民间迷信,花大量钱财建庙宇,立巨像,搞祭拜。大倡立孔教,办国学;主三纲,穿汉服;贬五四,骂鲁迅。要用七夕代替情人节,用孟母节代替母亲节,用孔子纪年代替公元纪年。形形色色,热闹得很。我说干脆星期六星期天也不要过了,那也是基督教的嘛。所以,我以为这场争论要放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大环境中来看,它不只是如何读《论语》的问题。

    新京报: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讨。现在的《论语》热,我觉得,不是因为于丹出现了,《论语》热了;也不是因为李零出现了,《论语》才热了。而是有一种内在的规律让《论语》热了起来。这也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这两种热潮虽然不相干,但是热度很相近。《论语》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热了?不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李泽厚:《论语》热当然不是因为于丹或者李零,恰恰相反,大家想回归传统,他们才被推了出来。《论语》热说起来原因也简单,在革命时代过去之后,人们想追求一种信仰以安身立命,处世为人。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去年我在《罄问录》中说到现在是四星高照,声色犬马。声就是music;色就是sex;犬就是dog,宠物;马是什么呢?汽车,car。这就是现代生活,无可厚非,但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大家又都很迷茫,怎么样安身立命?怎么样为人处事?中国没有《圣经》,大家就都到《论语》中去找了。但我以为今天中国最需要的,还是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

    新京报:长期以来,我读论语,有一个疑惑,是关于《论语》的界限讨论的。我觉得《论语》作为一个修身的文本,是一套非常完美的体系,一旦它跨越了这个界限,进入了治国平天下这个层面,是非常要不得的东西。但这似乎是个悖论,后世人谈《论语》,津津乐道的恰恰是它治国平天下的功能。您怎么看?

    李泽厚:《论语》本来就是两派,曾子一派主张修身,子张一派主张治国。现在流传下来的《论语》主要讲修身,它怎么能用来治国呢?但宗教性道德会对社会性道德有范导作用。值得好好研究。

    新京报:这也是我正想说的,恰恰在过去,《论语》所表现出来的,是对于过去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李泽厚:过去两德是一个东西,不可分开。从孔子到荀子,再到董仲舒,《论语》对社会制度有建构(不只是范导)作用。儒家吸取包容了很多法家、道家、阴阳家的东西,这正是真正的儒家的特色所在,有转换性的创造,不盲目排外。

    新京报:您在《论语今读》中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那就是解读《论语》,第一步的工作是解构,但是只有解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工作是重建。                 

    李泽厚: 这是很大的问题。与其现在言之凿凿地说如何重建,不如大家一起努力,尝试去做。重建的难度,在于孔子不是神,假如孔子是神,就不难了。但《论语今读》说《论语》有半宗教性,就是想为重建做些工作。                                 (文章有删改)

(1)在第节访谈中,李泽厚列举了许多人大搞复古主义的现象,其用意是什么? (6分)

(2)请你结合第节访谈内容,简要分析《论语》热出现的原因。(6分)

(3)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应是记者向李泽厚提出的两个问题。请你联系上下文,将它们补上。(5分)

(4)文章说《论语》是一个修身文本,但对治国平天下范导作用。请你结合你所知道的《论语》内容,分别举一例简要分析说明《论语》对修身的作用和对治国平天下范导作用。(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栗子·立子

许福元

这是一个傍晚。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 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

大叔,您手就是秤。三十三斤,算您三十斤。不信我有弹簧秤,咱有一斤算一斤。

我决定买了,但还得跟这只公鸡逗一逗:小伙子,货到街头死。你也别一口价。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

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您拿袋子了吗?

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来,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要是他在,一千块钱他也不会卖。

二百五,付钱毕。他提起袋子要给送上车,我忽然产生了怀疑:慢。我用一只手从上往下插下去,从袋子底部抄起一把栗子,下面的栗子似乎更大更光更亮些。小伙子似乎看出我的担心,笑说:您摸着砖头了吗?

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

兴冲冲回到家里,第一件事让我老伴赶紧烧柴锅、煮栗子,并喊我弟我姐我侄来。只半个时辰,锅里便散发出异味。半锅熟栗子,熏得我呲牙咧嘴。

还是傍晚,还是这个老地方,路灯的影子像钉子一样,将我钉在这里。我等这个小伙子,这个公鸡头,这个小王八蛋子。

年轻人没来,一个老人倒是颤颤巍巍地来到我的面前。高个,背微驼,满脸刀刻似的核桃纹,扇风耳,鼻子高而直。拄一根花椒木拐杖,立定,双手作揖,开口便说:您,您,您就是从我孙子手里买坏栗子那位客官吧?

老人叹口气:您手上有我家的口袋,那口袋上有我祖上的堂号。老人从腋下抽出一条口袋,铺在地上。又对我说:麻烦您了,您把您那条也打开,拼上,这是一对。两条口袋上下对齐,左右对正,墨迹清晰,笔迹可辨: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诚信堂

诚信堂,早有耳闻,那可是老字号。主要经营干鲜果品。老人小心虔诚地折叠起那两条口袋,郑重地塞到我手里二百五十块钱。拉住我的手说:这孩子把您气苦了。您跟他治气,忒不值了。养不教,爷之过。他爸他妈,扔下他时刚一周半,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了,见面不到十六次。家里二层楼盖得方正,可孩子走斜道了。让您笑话,百年老店的字号,给毁喽!

我坚持要送老人一段路,老人又回身立定,双手作揖:您回吧。我还要去找立子。

我说:您不要再找栗子了。那些栗子,只有一个半个是好的。其余的,都是坏的。

老人无奈地向我苦笑:我的孙子,他就叫立子。站立的立,儿子的子。他爸他妈的这棵独苗,儿子倒是个儿子,可没立住哇!然后,用花椒木拐杖一指对面灯火通明的网吧,那就是个大烟馆呀。我掏他去,孽障!

我刚往前走一段路,身后传来哗啦啦的一片声响。我回头望去,网吧那两扇大玻璃窗,坏成了两个大黑洞。如宇宙间的黑洞。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以第一人称 来叙述,使故事更真实;对社会上坑蒙拐骗的事非常痛恨,要好好惩罚那个年轻人,可见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B. 小说只讲述了两个傍晚所发生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C. 小说善用伏笔照应手法,如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既与开头一家一家网吧……”照应,也为后文老人砸坏网吧玻璃窗埋下伏笔。

D. “养不教,爷之过,这不是客气话,立子的爷爷也意识到自己没有教育好孙子,对立子过于宠爱、放任,爷爷对立子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E. 黑洞是密度超大的星球,吸纳一切。作者将网吧那两扇被老人打碎的玻璃窗比喻为宇宙的黑洞,形象地写出了网吧对青少年的巨大引力和毒害。

2.小说将第一天傍晚发生的故事以插叙的形式再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立子沉迷网络,以致于坑蒙拐骗,那么,你认为造成立子现状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标题很特别,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两句以孩子梦中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元)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注】 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作者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江山信美非吾土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 骖乘:陪乘。留好:留意,爱好。器人:选择人材。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戒属毋涕泣      窃:私下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    生意:生出怀疑之心

C.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反复推究

D.朕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愍:哀怜
2.对以下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C.古代诸侯王爷等死了就叫 ,类似皇帝的驾崩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3.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5分)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为基础,是结果,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吟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诸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1:有一种小爬行动物叫蝜蝂(fùbǎn,路上见到所有东西都把它背在身上,因而常常累死在半路上。

材料2:有一只乌龟嫌背上的龟甲太重,就把它给蹭掉了,后来被一只鹰轻易啄死叼走。

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2)遥襟俯畅,            。爽籁发而清风生,           。(王勃《滕王阁序》)

(3)四围山色中,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4)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5分)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家训》)
1.孟子和朱熹都强调交友要重视一个字,那就是             (1分)
2.针对交友,我们从孟子和朱熹的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分)

 

阅读下面首诗,完成题。(7分)

菩萨蛮

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1.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一句让我们想起了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

                                 。(2分)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感?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明)李贽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皆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非内合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选》,文何必先秦。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见:通矮人何辩:这里以演戏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无法分辨了。《选》:指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选自《明清文选》,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辞不能                    达:畅达

B.诗何必《选》                古:古老

C.欲求一句有德之言,不可得      卒:最终

D.非其史官为褒崇之词            过:过分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假事假人道,则假人喜        客亦知夫水月乎

B.病发药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      使人复葺南阁子。

    D.苟童心常存,道理不行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芥为之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当时不扫除道理闻见的污染,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艺创作。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B.作者指出,童心就是赤子之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后天得来的感性和理性易使童心失落。他告诫读书人不要多读书识理而壅塞童心。

C.作者通过存童心失童心的对比,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对人的个性和情感的残酷压制。在作者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文章。

D.作者认为,如果想从一个人的嘴里听到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那么这个人必须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又能够自然流露真性情。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使 也。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4分)

(2)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20分)

泊                  方叶

1)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2)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不过,溪船一般不用来载客悠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用于捕鱼捉蟹,在烟波白浪里弄潮。溪船最大用途是运货,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货,欸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谷之间。对于山里人来说,溪船运载过他们的企盼与悲欢,因而每当木船出现在古镇的清溪上,好事的山里人总是趋之若鹜,争相奔向水边。最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渚,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让溪边浣衣担水的村姑、小孩听醉了,久久不肯睡去。尽管那时我并不谙诗情画意,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让我恍惚迷离,浮想翩翩。

3)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泊往往离不开平静的流水,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之中怎么好停泊哩。惟风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渚,当然最好是僻远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千尺断崖之下,茫茫芦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这时,把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鸟啼随风飘来。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抱,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山塞前。那烟波钓徒的妙境,也常常令我们想起来就禁不住心醉神驰。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的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4)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江南水乡,河湾湖汊纵横交错,溪流水道密如蛛网。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不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在那湖光水色里,真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当然,也泊过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数不清的歌楼舞榭、画舫游艇,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遗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更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泪。不妨说,秦淮风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

5)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航程的目标还在遥遥的远方啊,岂能松懈自已,坐视观望?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的意蕴的,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

6)是的,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

1.第一段中意境一词在文中有哪些具体含义?(3分)

2.在第4段中,作者对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的生活有一种什么样复杂的情感?(3分)

3.结合语境赏析划线句子(4分)

1)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

2)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

4.段描写谢灵运、张志和的情态并化用他们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5.综观全文,作者赋予了多种情怀和意蕴,请说一说结尾几多情怀包括哪几层意思。(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9分)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就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一方面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喜欢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在的“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滑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论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等。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有删改)
1.下列关于艺术和实际人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当人们用体现实际人生规范的道德来谈艺术时,就把艺术拉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了。

B.写实主义旨在表现人生和自然,而艺术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的,所以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

C.艺术与实际人生要有距离,没有距离,就会让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远了,才能使人欣赏。

D.艺术上的做法要不近情理,其目的正是使艺术和实际人生产生距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如果达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就意味着艺术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便走向了写实主义。

B.在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实践中,许多艺术形式表明人们总能在适当的距离外看到事物本生的美。

C.有些人盲目自信自己的生平可以写成小说,实际是他们不懂得自己只是尝受者,而没有换位为观赏者。

D.说话不押韵,作诗却要押韵,这表明人生与艺术是有距离的,诗歌能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
3.作者认为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请根据本文概括其理由。(3分)

 

阅读下面的短诗,仿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根、太阳为描述对象。(4分)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临近高考,有人冒用教育考试中心的名义组织所谓高考报告会,推销高考辅导资料,并称报告者为高考命题组专家。下面是教育考试中心所作的声明,略去标题和落款,请你补写空缺部分,要求恰当、得体。不超过100字(4分)

    近期,                                                              

                                                           特此声明。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处补写恰当的的句子,不超过20个字。(4分)

材料:北京市工商局近日表示,禁止自带酒水”“包间最低消费XX元等六种合同格式条款属于经营者免除自己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的不公平格式条款。工商部门认为,经营者在提供餐饮服务过程中,虽然拥有对所销售商品和提供的服务的定价权,但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应当履行应尽的责任,不能忽视和违背公平交易、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市场规则。

对此,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餐厅向消费者提供的设施环境等服务增加了酒水的附加值,酒水高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而商家容忍自带酒水也是需要成本的,因此加收开瓶费也是可以理解。此外,商家在明确告知谢绝自带酒水或加收开瓶费的前提下,消费者自愿消费,商家并无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上述两段材料争论的焦点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及其创办人荣兰祥被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缠身,成了媒体关注排行榜上的连续热点人物。

B.《大话西游》系列的修复版,比起《泰坦尼克号》的修复版,画面质量只能算勉强,甚至没有字幕。不过对观众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你哪怕是第一次看,没听清楚某句台词,影厅里也立刻有热心观众给补上

C.在物欲横流、诚信缺失,做人做事要讲良心变得越来越稀有,不讲良心而讲实惠变得越来越时髦的当下,人们心底里对良心的呼唤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现在呼唤良心的目的,就是要让做人做事讲良心重新变成这个民族的自觉。

D.对于曲阜百姓儒家工程的全面开展,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政绩工程形式主义运动化推广等质疑,也闻之不断。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