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台湾民众对日本将核灾区食品输台一事表示强烈反对,而台湾当局对反对声充耳不闻,反而敦促行政管理机构优化作业流程。

B. 港剧的黄金时代,人才济济,那个时代红起来的明星,有些现在还活跃在娱乐圈,如黄日华、苗侨伟、梁朝伟、周润发等。但也有很多明星只是昙花一现

C. 只有尊重对方的人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刚愎自用的人往往到最后都会成为孤家寡人,非失败不可;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无疑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D. 全国各地的疑难病症患者慕名找她问诊,无论是名流达贤,还是普通百姓,她都等量齐观,尽职尽责,认真仔细,把治病救人作为医生的神圣职责。

E. 有人利用网络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发布一些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言论,公安部门对这些甚嚣尘上的做法和言论进行了打击和辟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举现实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干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①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入门。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③骑鲸客:指李白。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B.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兼备。

C. “仰危巢,双鹄过,杏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D. 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

E. 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2.词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鼎,字定九,陕西蒲城人。少贫,力学,尚气节。赴礼部试至京,大学士王杰与同族,欲致之,不就。杰曰:“观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继吾后。”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丁母忧,服除,授编修。两以大考①升擢,累迁内阁学士。十九年,授工部侍郎。仁宗谕曰:“朕向不知汝,亦无人保荐。因阅大考考差②文字,知汝学问。屡次召见奏对,知汝品行。汝是朕特达之知。”调吏部,兼署户部、刑部。二十三年,兼管顺天府尹事,复谕曰:“朕初意授汝督抚,今管顺天府尹,犹外任也。且留汝在京,以备差往各省查办事件。”自是数奉使出按事鞫狱。二十四年,调刑部,又调户部。浙江德清徐倪氏因奸谋毙徐蔡氏狱三年不决,按察使王维询因自尽,巡抚程含章与按察使祁埙鞫之,甫得情而犯妇在监自缢。宣宗特命鼎典乡试,就治其狱,廉得徐故富家,以狱破其产,官吏多受赇,勾结朦庇,致狱情诪幻。悉发其覆,置之法,浙人称颂焉。道光六年,授户部尚书。八年,回疆平,以赞画功,加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二十一年夏,河决祥符,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寻署河督。议者以水势方涨,不宜遽塞,请迁省城以避其冲,鼎持不可,疏言:“河灌归德、陈州及安徽亳、颍,合淮东注洪泽湖,湖底日受淤。万一宣泄不及,高堰危,淮、扬成巨浸,民其鱼矣!无论舍旧址、筑新堤数千里,工费不赀,且自古无任黄水横流之理。请饬户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不效,愿执其咎。”具陈民情安土重迁、省垣可守状。初至汴城,四面皆水,旦夕且圮,躬率吏卒巡护,获无恙。洎工兴,亲驻工次,倦则寝肩舆中。次年二月,工竣。叙功,晋太子太师。积劳成疾,命缓程回京。自禁烟事起,英吉利兵犯沿海,鼎力主战。至和议将成,林则徐以罪谴,鼎愤甚,还朝争之力,宣宗慰劳之,命休沐养疴。越数日,自草遗疏,劾大学士穆彰阿误国,闭户自缢,冀以尸谏。军机章京陈孚恩,穆彰阿党也。灭其疏,别具以闻。上疑其卒暴,命取原稿不得,于是优诏悯惜,赠太保,谥文恪,祀贤良祠。后陕西巡抚请祀乡贤,特诏允之。鼎清操绝俗,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卒之日,家无余赀。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五十》)

【注】①大考:清代翰林、詹事的升级考试。  ②考差:科举制度中考官的考选差派制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朕向不知汝,亦无人保荐                  向:从前。

B. 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寻署河督              署:代理官职。

C. 洎工兴,亲驻工次                      洎:督办。

D. 卒之日,家无余赀                      赀:钱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B. 古代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员外郎,下设郎中,副职称侍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C. 封建社会的女子大多没有名字,未出嫁前在姓后加“氏”,出嫁后在自己的姓前加丈夫的姓。由此判断,“徐倪氏”的丈夫姓“徐”。

D. 休沐义为休息沐浴,借指官员休假。各代休假制度不尽相同,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十旬休假”指的是十天休息一天。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鼎才学优异,成绩突出。不仅在科举考试中成绩卓著,就是在升级考试中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清仁宗看了他的试卷也非常欣赏他的学问。

B. 王鼎平反冤狱,整饬吏治。他曾查办的德清县通奸杀人案,就是因为王维询等官员受贿包庇,才致使案情扑朔迷离,久拖不决。

C. 王鼎一心为民,不辞辛劳。黄河决堤,王鼎为了保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身先士卒守住了河堤;修堤之时又亲自驻扎工地,保证了工程顺利完工。

D. 王鼎自幼就重气节,身为臣子忠君爱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反对议和,极力主战,看到林则徐获罪贬官不惜以死进谏,弹劾穆彰阿误国。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宗特命鼎典乡试,就治其狱,廉得徐故富家,以狱破其产。

(2)请饬户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不效,愿执其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素   姑

师 陀

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的少女也出嫁了。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

时光无声地过去。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

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的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这是她照例的回答。自从被孟林先生遗弃以后,据说她从来没有高声说过话。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的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刘嫂——孟林太太家的女仆,这天下午到河上洗衣裳去了,也许正在大门口和果园城的兴致永远很好的娘儿们闲谈。那个老座钟,我们说过它早就停了。

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个卖绒线的。她走进来的时候并不曾呼喊,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以前她是每天都来的。

“买点什么吧,小姐?”

素姑并不要买什么,然而她仍旧想看看。于是在天井里,就在泥地上,卖绒线的坐下去,随后打开篮子,一些红的绿的绫绢露出来。素姑拣块杏红绫子,接着她又看中一种羽毛辫条。忽然间,仅仅是忽然间,当她想到这些东西该配到哪里最合适时——

“不要了。”她说。她什么都不要了。她把卖绒线的货篮推开。

“你明天出嫁时候用得着的,小姐。”卖绒线的发慌的喊。

素姑感到受了一下更重的打击。她站起来,不,她什么都不要了,卖绒线的从后面望着她走进寂静的又深又大的上房。

“外面是什么人?”孟林太太大声问。这时候她已经起来,在床上坐着,她的耳朵近几年有点聋。

素姑没有回答就走进自己的闺房。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一本展开着的不知几时忘记收起来的“漱玉词”: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接着,她的手又废然垂下去,她的眼睛移到面前的镜子上去了。在镜子里,一个长长的鹅蛋形脸蛋儿;一绺散乱的头发从额上挂下来;一双浅浅的眉在上面画了两条弧线;眼的周围有一道淡黄的灰晕;她的嘴唇仍旧是好看的有韵致的,却是褪了色的。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在窗外,雁嘹唳着从将晚的果园城上空飞过,晚风萧索地在庭院里凋零的丝瓜棚上发出轻微的响声。于是书从她手里落下去,渐渐的连镜子也在她眼里消失了,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素姑为亲友也为自己缝绣了数不清的衣裳,而29岁的她仍待字闺中。小说为我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乡土世界”一隅,体现了作者矛盾复杂的乡土情结。

B. 小说的叙事语调平和而亲切,语言节奏徐缓而舒展,故事情节没有剧烈的起伏和突兀的转折。

C. 作者巧用象征,文中停摆的“老座钟”既象征素姑的悲剧人生,又暗示了果园城人生活的因循守旧与封闭。

D. 小说尾段以动静结合之法写景,既营造出果园城沉寂、萧索的气氛,又衬托素姑悲伤、寂寞的心情。以景结情,意味悠长。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女主人公素姑的形象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

(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 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因素,而他的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 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E. 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 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

D. 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3.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无论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而言,五四运动都是一个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与此相关联,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近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是:新文化运动是否真的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应当说,新文化运动的确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一定冲击,但这种冲击究竟是不是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恐怕是一个需要在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认真考量的事情。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是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被迫起步的。对于后起的文化系统而言,这种“外在冲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因为没有这种外在冲击作为解构的力量,要想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构必然困难重重。对中国文化而言,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落后东西进行揭露批判,可以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建廓清内涵的空间。同时,正是通过“外在冲击”,源起于西方的科学、民主等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并没有停留在被动接受外在冲击的阶段,而是在经历冲击的过程中,逐渐开启了通过将现代化内化为现代中国文化生命的基本价值目标,从而实现由“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文化运动成为历史性的转折点。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标志着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冲击已深入到精神理念的层面,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的解构达到了较为彻底的程度。正是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中西更为深刻的差距不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在文化理念层面。由此,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如果说此前主要体现为中国文化逐渐被由外而里不断解构的过程,那么,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者葚至是西化派的共同的理想目标,而马克思主义无疑成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导。

由此,新文化运动也就为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定了基本方向。此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虽然并没有径直走上坦途,但通过近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中国文化不仅没有衰败,反而迎来了由复苏到兴盛的新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文化所内蕴的强盛生命力也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尽管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存在着对中国文化传统彻底批判的一面,尽管这种批判曾经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了一定冲击,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反而在“破”与“立”的双重变奏中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选自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一定冲击,这种冲击是否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还需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考查。

B. 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落后东西进行批判,能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新廓清内涵的空间。

C.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中西更为深刻的差距不仅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且在文化理念层面。

D. 藉着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的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五四运动不管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方面,都是一个已经产生并会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B. 新文化运动是西方现代化将要对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理念冲击的标志,它会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彻底结构。

C. 如果把中国文化分成由外到里不断地被解构和寻求现代重建这两个阶段,那么新文化运动就是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线。

D.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彻底批判并没有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反而成为了中国文化新的发展起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种“外在冲击”对后起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这种外在冲击的解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起文化的现代建构。

B.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此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经过艰难跋涉,最终迎来了新发展。

C. 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实现由“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转变的这一过程中,新文化运动成为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D. 新文化运动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各种主义、派别的共同的理想目标’而马克思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导。

 

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    ,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末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在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火车上下来,拿着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高身量的中学生,眯细一只眼睛,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 ”胖子看见瘦子,叫起来,“真是你吗?我的朋友!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了!”

“哎呀!”瘦子惊奇地叫道,“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

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次,然后彼此打量着,眼睛里含满泪水。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讶。

“我亲爱的!”瘦子吻过胖子后开口说,“这可没有料到!真是出其不意!嗯,那你就好好地看一看我!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 啊,天主!嗯,你怎么样?很阔气吗?结了婚吗? 我呢,你看得明白,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娘家姓万采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这个人,纳法尼亚①,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

“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瘦子继续说,“你还记得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他们给你起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②,因为你用纸烟把课本烧穿一个洞。他们也给我起个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③,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打同学们的小报告。哈哈…… 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子!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自管走过去离他近点……这是我妻子,娘家姓万采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嗯,你的景况怎么样,朋友? ”胖子问,热情地瞧着朋友,“你在哪儿当官? 做到几品官了?”

“我是在当官,我亲爱的!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我的薪金不多……哎,那也没关系!我妻子教音乐课,我呢,私下里用木头做烟盒。精致的烟盒呢!我卖一卢布一个。要是有人要十个或者十个以上,那么你知道,我就给他打个折扣。我们好歹也混下来了。你知道,我原来在衙门里做科员,如今调到这儿同一类机关里做科长……我往后就在这儿工作了。嗯,那么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 啊?”

“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

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

“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现在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眉头说,“何必用这种腔调讲话呢?你我是小时候的朋友,哪里用得着官场的那套奉承!”

“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 “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这一个,大人,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徒……”

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

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嘴里发出像中国人那样的笑声:“嘻嘻嘻。”他妻子微微一笑。纳法奈尔并拢脚跟立正,把制帽掉在地下了。三个人都感到愉快的震惊。

【注】 ①纳法奈尔的爱称。② 希腊人,公元前356年放火烧掉了以弗所城狄安娜神庙,因而闻名。 ③ 希腊人,公元前 5 世纪,为波斯军队带路,出卖同胞,引敌入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在火车站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胖子,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个人现在的情况。整个画面中气氛亲切、热烈而又和谐。

B. 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此处描写表明瘦子对老朋友的高升感到衷心的愉快。

C. 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现在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在一句话里瘦子变换了两种称谓,开始是大人,最后是您老,可见波尔菲里内心是多么地诚惶诚恐。

D. 胖子对瘦子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恶心得要呕,因为胖子是一个重视友情,反感官场奉承的人。

E. 小说在简洁的叙述中夹杂着浓厚的幽默、滑稽成分,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减弱了小说主题原有的悲哀、凝重之情。

2.胖子后来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伏笔暗示?请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3.小说中纳法奈尔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4)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___

(6)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

(7.)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8)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惊残:惊醒。故山:即家乡。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 这首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辄诵。舅李常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③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①盐策: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②骫(wěi):歪曲,枉曲。③灊 (qián)皖:今安徽省潜山县的潜山。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读书数辄诵         舅李常其家

B. 以为一日千里          以为超逸绝尘

C. 进士,              轼为侍从时,以自代

D. ,为秘书丞       名,羁管宜州

2.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 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B. 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 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D. 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庭坚幼时聪明过人,读书很快就能背下来,舅舅对他检测之后惊讶不已,认为他才智出众。后来黄庭坚考中进士,他的文章才华深受文彦博、苏轼等人的赏识。

B. 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但他处之泰然。

C. 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陈举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中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D. 该传记前三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黄庭坚的生平、性格等方面,最后一段重点介绍他的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4.把第I卷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文言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 福建崇安人,宋代词人。世称柳屯田或柳七。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形成“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局面。

B. 《苏轼词两首》选自《东坡乐府笺》,作于元丰五年。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蔡襄、米芾、黄庭坚称“宋四家”。开创了豪放派。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名《太史公书》。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历史。共130篇,50余万字。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后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的是东汉的历史。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他的文章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②宁许以秦曲      ③赵王

④卒见相如                 ⑤单于其节        ⑥王必欲

⑦ 乃使其从者褐           ⑧大将军邓骘其才

A. ①⑧/②⑤/⑥⑦/③④    B. ①⑤⑧/②⑥/③⑦/④

C. ①⑤/②⑥⑧/③⑦/④    D. ①⑧/②⑤⑥/⑦/③④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 而君幸于赵王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连辟公府不就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公车特征拜郎中

B.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C.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 信义安所见乎                   传之美人,以戏弄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根据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调控措施让不少人对购房持观望态度。

B. 他前几年南下创业,开了一家有20多名具有大学学历员工的美术设计公司,这些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0—35岁之间。

C.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些举措可能会收到短期效果,但对未来未必有利。

D.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要查处部分地区加油站超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苏轼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而且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概和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

B. 台湾地区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C. 湖南卫视于第四季重磅推出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再掀收视狂潮,节目形式、内容十分活泼,节目中的小朋友也成了网友们追捧的偶像。

D. 中方搜寻MH370失联客机的编队包括海巡01”轮与井冈山舰在内的多艘舰艇组成,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失联客机的确切信息。

 

下列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曾一度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因囊括了哈佛、耶鲁、牛津等世界名校名师的公开课视频,近年来逐渐登堂入室,引人瞩目。它让许多没有机会进入国际名校学习的人,都能通过互联网免费学习,亲聆顶尖名师的谆谆教诲,汲取人类知识的精华,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国家因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和教育费用高不可攀而导致教育发展缓慢的问题,此举可谓空前绝后——这一切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A. 登堂入室    B. 谆谆教诲    C. 良莠不齐    D. 空前绝后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介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酒樽 凭吊 桅杆 金戈铁马    B. 堤坝 羌管 璧垒 良辰好景

C. 暮蔼 水榭 弋射 天堑无涯    D. 仓皇 云宵 豪奢 春风料峭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qù)     (yè)      岿然(kuī)     (zhuó)

B. (yuè)    氏(yān)     柱(dū)      (wò)

C. (sǒu)    (yǎn)     (guàn)    角(léng)

D. (yē)     罗(qǐ)      巾(guān)    (qiáng)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网络词汇颜值在《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排第三。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用来评价人物容貌和姿色,有颜值高”“颜值爆表”“颜值暴跌的说法。当80后、90后成为社会主力军,颜控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我们渐渐发现,长得好看的男人或者女人,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战场上,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于是更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绝望了。这并非是无的放矢。英国刊物《经济学人》最近指出,权力属于颜值更高的领导人。不管在大猩猩社群还是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要达到职业生涯的最高点,长相(以及身高、肌肉、语音语调)和成就一样重要。现在颜控流行,根本上是人们把相貌商业化的结果,相貌被当成商品或者一个消费符号。

颜值真的这样重要吗?你对现在的颜控流行怎么看? 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定,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800字,写一篇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习题。

断腿母狼

  

外公是生产队的护林员,他和外婆住在黄巢坪山上的小木屋。木屋的四周有竹篱笆围着,种着玉米、番薯、青菜、萝卜,养着十几只鸡鸭。

那天,外公外出巡山,走到白佛崖底时,听到了动物凄惨的叫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被野猪夹夹住了后腿的狼。狼满嘴是血,一条后腿已经断了一截,脚爪子连着皮,和另一条腿一起,夹在野猪夹里。狼为了自救,活生生地咬断了自己的一条后腿爪子,正打算咬另外一条腿爪子。

外公向来对狼没有好感,砍下了一棵小树做木棍,打算结果狼的性命。狼没有龇牙咧嘴,目露凶光,只是轻轻地哼哼着,眼里竟然流出了泪水。外公才发现,这是一只怀崽的母狼,从它那滚圆的肚子可以看出。

外公对母狼有了怜悯之心,丢下木棍,试探着靠近母狼,狼也不挣扎——它太疲乏了,怀崽加上失血过多,已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当外公弯下腰,用力掰开野猪夹,取出母狼那条受伤的腿时,母狼已经昏死过去。外婆看到外公把狼带回家很生气,一定要外公把狼打死。那刚刚苏醒过来的母狼,眼泪又吧嗒吧嗒地落下来。外婆心软了,同意让母狼留下来。

外公在鸡棚旁给母狼做了个窝,端来一盆玉米糊。母狼凑过来闻了闻,舔了舔,而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狼是吃肉的动物,光吃玉米糊,营养不够,腿上的伤好不了,它肚子里的崽子也保不住。”外婆敲了两个鸡蛋在食盆里。母狼闻到了腥味,贪婪地把嘴巴伸进食盆里。

第二天一大早,外公走到狼窝一看,大吃一惊:母狼的身边多了四只毛茸茸的小狼崽。外公外婆很高兴,听说野狼驯服了就是威猛无比的狼狗。从小好好调养,说不定明年就有了四条出色的狼狗,到那时,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以后每天,外公外婆都把鸡蛋留给母狼吃。母狼的奶水很充足,四只小狼崽养得胖胖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母狼的腿伤好了许多,但那条被它自己咬断了一截的脚爪,长不出来了;那条骨折了的腿,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小狼崽一天天地长大,它们跟外婆养的鸡鸭混熟了,经常在一起玩耍,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

那天夜里,外公外婆迷迷糊糊中听见了鸡的尖叫声,没在意。天亮了,外婆发现下蛋最多、最大的芦花鸡,竟被咬断了脖颈——死了。外婆认定是小狼崽干的,随手抄起一把扫帚,追着小狼崽就是一阵痛打,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畜生,忘恩负义的东西,没有芦花鸡下的蛋,你们能有今天?”

之后一连三天,鸡窝平安无事。外公外婆渐渐地把这件事忘了,依然每日两餐给母狼喂食。这天早上,外婆发现又少了两只母鸡。很快在篱笆边上找到了两只母鸡的尸体,它们也被咬断了脖子。外婆气极了,拿过一根竹竿,见着狼崽就打。小狼崽被追得四处逃命,撞开篱笆,逃进了树林。看着外婆追打小狼崽,母狼在窝里唔唔地叫着,流着泪。

当天晚上,四只小狼崽没有回窝。第二天,外婆打开鸡棚,竟然又有三只母鸡和一只麻鸭被活生生地咬断了头颈——四只小狼崽为报复外婆,竟然各自咬死一只!外婆火从心头起,对着母狼就是一顿痛打:“养不教,母之过,你这不知好歹的畜生!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母狼也不躲闪,只是哀嚎着,流着泪。

    天亮了,外公外婆听到轻轻的敲门声。外公打开门一看:门槛上坐着那条断了后腿的母狼,母狼的身后,齐刷刷地躺着四只小狼崽的尸体,小狼崽的嘴都被咬得稀烂,惨不忍睹。母狼看到外公开了门,拖着受伤的双腿,缓缓地爬到门外的大石头上,然后转过头,对着外公外婆,嗥嗥地大吼两声,滚下了悬崖。

外公外婆都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听说过野兽会自杀的。显然,那四只小狼崽都是被母狼咬死的。外公外婆看到这个情景惊呆了。他们不再为死去的鸡鸭伤心,反而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感到过意不去。外公来到悬崖底找回母狼的尸体,在屋后的树林里,把它和四只小狼崽埋在一起。

当天夜里,鸡棚里又传来了鸡的尖叫声。外公外婆赶到鸡棚,在雪亮的手电光下,两只黄鼠狼正在咬着鸡的脖子…… 外公外婆明白了:原来咬死鸡鸭的凶手,不是小狼崽,而是黄鼠狼!外公外婆眼里噙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始部分写小狼崽和鸡鸭混熟了,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还能一起玩耍,是为了接近鸡鸭,为后面小狼崽被外公外婆认为是咬死鸡和鸭凶手的情节作铺垫。

B.当外婆第一次给母狼吃鸡蛋的时候,母狼闻到了腥味,很快把嘴巴伸进食盆里,这说明狼凶残贪婪的本性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不会因为人的恩情而改变。

C.外公外婆养的鸡鸭被咬死的数量由一只鸡增加到两只鸡,再增到四只鸡鸭,外婆的行为由追打小狼崽,到痛打断腿的母狼,感情也由生气逐步变为愤怒。

D.断了后腿的母狼将小狼崽的嘴咬得稀烂,惨不忍睹,四只小狼崽的尸体齐刷刷地躺在母狼的背后,此处属于细节描写,凸现了母狼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活动。

E.小说结尾写外公外婆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泪水的背后有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而感到的难过之情,也有对母狼一家的死感到的惋惜之情。

(2)小说中的母狼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断腿母狼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有多处描写了母狼的叫声,每次叫声表现不同,心理也不一样。请选择三处描写,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砍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习题。

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释]①蔡挺(1014-1079),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官至直龙图阁,知庆州,屡拒西夏犯边。《宋史》本传称蔡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②橐(tuó)鞬,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

(1)请简要分析上阕所写边塞秋景的特点及其作用。

(2)全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

(2)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阙,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己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然。同光元年,审知卒。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遣兵攻之                           寻:不久

B. 潮犹加捶                         挞:鞭打

C. 自称福建留后,于朝廷                表:表彰

D. 三十年间,一境然                   晏:安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与王潮征战、升职受封有关的一组是(   )

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 ②平狼山贼帅薛蕴  ③遣审知将兵攻之

④为福建管内观察使  ⑤累迁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  ⑥累加中书令,封闽王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⑥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B.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C.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D.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绪贪暴多猜忌,所到之处狂取豪夺,还将才能超过他的部将都杀掉,于是当时担任军正的王潮与众英豪一起杀了王绪。

B. 泉州刺史廖彦若贪婪残暴,军民深受其苦,听说王潮治理严整,当地的老人们就捧着酒肉,拦路请求他留下。

C. 王潮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之后,又派王审知领兵攻打福建观察使陈岩的女婿范晖,最终范晖因弹尽粮绝投降。

D. 王审知每年朝贡,都要航海到登莱靠岸,往返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庄宗即位后,诏令加封他功臣,晋升爵位并增加封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