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

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

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一丁点瑕疵。

   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

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仿照画线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续写句子,结构要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李白说,生活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                          

 

请把空格处诗文补上。

(1)《阿房宫赋》中抨击秦聚敛无度,搜刮无遗,并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2)《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托大雁传书,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 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 “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 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小段,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挥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功,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

太史公曰:“吾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沛公有      隙:隔阂    B. 食八百户    益:增加

C. 何其壮也      何其:为什么    D. 丰沛,问其遗老    适:到,往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伯常蔽之

A. 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B.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C. 汝之纯明宜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D.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3.下列对文中斜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B.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C.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D.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 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 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D. 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用“归”指女子出嫁,如“吾妻来归”、“之子于归”……而“归宁”则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B.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而每一个季节三个月的排序则是孟、仲、季。

C. 古代常用个位数相乘来表示十位数。如“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年方二八”指女子十六岁。

D.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20岁时行冠礼,就是成人了,而“如此孩提者”中的“孩提”是指刚出生的婴儿。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A. 故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C. 居则曰: “不吾知也    D. 故不我若也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都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B. ①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②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C. ①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②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D. ①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不相似的一项是(      )

A. ①如此孩提者,又可其成立邪      ②教吾子与汝子,其成

B. ①某所,而母立兹                ②何伤?亦各言其志也

C. 奉圣朝,沐浴清化              ②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

D. ①汝之纯明而不蒙其泽矣          ②不孝不慈,而不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②所谓天者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B. ①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有神护者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②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别有疾而至斯乎?

D. 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下列各组句子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①吾少孤, 及长,不省所怙      ②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B. ①莫春者,春服既成             ②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C. ①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②鼓瑟希,铿尔

D. ①技盖至此乎                   ②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热爱体育、崇尚运动,①    是美国各大高校所推崇的理念。②    ,美国各大高校自然也成为美国奥运队员的重要输出地。在巴西举行的第31届夏季奥运会上,美国奥运霸主地位依然如故,斩获的奥运金牌数雄居首位。③    傲人的成绩,浸透着运动健儿和教练的心血与汗水,④    让我们看到美国高等教育中体育运动与学生教育融合共进的优势,看到体育竞技文化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教育和体育⑤    不矛盾,⑥    是相辅相成的。

A. 向来     /       然而     同时     不但     而且

B. /       由此     然而     也       其实     而且

C. 原来    因此     当然     /        其实     反而

D. 向来    因此     /        也       不但     反而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日前Mayo医疗机构的研究者发现,心音和心脏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这意味着未来医生可能会把声音分析软件当作一种无创的互补性诊断工具。

B. 青海16名驴友被困深山,经过30余名民警近5个小时的徒步搜救,终于确定驴友被困大致方位。随后,民警在一悬崖上发现被困人员。

C.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围绕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为我们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

D. 连日来,云南彝良交警结合辖区实际,加快了对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了持续深入的严管态势,有效遏制和减少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参加“梦•飞翔”夏令营,要说一说自己的特长,我是唱歌、跳舞、打球全不好,算是身无长物了,怎么介绍自己啊?

②莱斯之所以能敏捷地抓住机会并打开成功之门,是因为他平日早就厝火积薪,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③三十一周岁,对于任何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都是一个令人畏葸不前的年龄,而菲尔普斯克服了这一切,在里约奥运会上仍拿下了四枚金牌。

④上海各大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医疗服务的尝试方兴未艾:多家医院携手共建“云医院”;开启了中国首个“皮肤线上诊疗”平台。

⑤窗外,夜色朦胧,春风化雨,融化了我的清梦,柔美了我的心海,淡淡的墨香在小屋四处飘散,尽释了我满腹惆怅。

⑥通俗并不等于低俗,也就是说,只要运用得当,弘扬“下里巴人”式的文艺,同样可以为时代带来更多的精粹。

A. ①②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徐汇区一违法停车车主在自家车子上贴纸条“提醒”交警:“尊敬的民警同志,我是去对面幼儿园接送我孩子的,5分钟就回来,请不要给我贴罚单。谢谢您的理解!”没想到这“美好”的愿望落了空。交警还是按照法律规定贴了罚单,并另外贴出一张纸条做出回应:“我等了十分钟!”

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的图表反映了学习过程中练习的次数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请把它所表示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九岁前不宜使用电脑。如果说儿童的身体成长需要多接触自然,那么,____________。与通过电脑触屏交流不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 ,还会观察同伴的表情,甚至会触碰到同伴的身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各种感官都是打开的、活跃的,只有这样,_______。而整天和电子产品接触,只能得到片面的虚拟体验,这对孩子的精神成长非常不利。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①惠洪在《冷斋夜话》中提到“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②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③“看似寻常最奇岖,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④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⑤平易浅显是通俗,俗不可耐是庸俗。

⑥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A. ③②④⑥①⑤    B. ⑤③②④⑥①    C. ②③⑤⑥④①    D. ⑤④⑥①③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夏天要防备蚊子的叮咬,需要做到如下几点:尽量穿浅色的衣服;勤洗澡,消除人体散发出的汗味;在衣领、袖口等处喷洒花露水。

B. 万达并购传奇影业,将会让好莱坞与中国电影市场真正零距离接触,这样的文化输入,有助于国产电影缩短工业化的稚嫩,加速步入成熟期。

C. 高中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组成。

D. 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机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官窑瓷器是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②古巴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③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④阎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亲自到重庆渣滓洞恶劣艰苦的监狱里体验生活,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

⑤近来一些消费者向记者感慨:鱼龙混杂的进口红酒市场,已经乱到让他们真假难辨,进口红酒市场急需整顿规范。

⑥这个剧本写得确实不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听说已经拍摄电影,什么时候放映呢?人们早就拭目以待

A. ①③⑥    B. ①②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无题》中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2)《相见欢》中李煜以典型的季节意象描述环境透露情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感叹昔日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的古都宫殿如今踪影全无,令人伤感不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晴

王守仁

林下春晴风渐和,  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  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  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  好与湖边长芰荷。

    [注]①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诗人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②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③青壁:此处指雪后光滑的石板路,旧时驿道多为石板铺成。

1.颔联在表现景物特点方面颇有特色,请选出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动静结合。“静枝”“青壁”与“游丝”、过鸟相衬,使静态的画面富有动感。

B. “冉冉”的“游丝”,“迢迢”的“青壁”是白描,细细勾画了景象特征。

C. “花枝静”“白鸟过”运用了工笔手法,凸显了花鸟特征。

D. 运用叠词。“冉冉”“迢迢”形象刻画了“游丝”和“青壁”的情状,且富有音韵美。

E. 哀景衬哀情。景之悲凉映衬出诗人失意之悲哀。

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伦,节度使光乘之子。少以荫累授蓝田县尉。以吏事勤恪,杨国忠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恃权宠,又邀名称,多征诸州县农人令铸钱。农夫既非本色工匠,被抑令就役,多遭篓罚,人不聊生。伦白国忠曰:“铸钱须得本色人,今抑百姓农人为之,尤费力无功,人且兴谤。请厚悬市估价,募工晓者为之。”由是役使减少,而益铸钱之数。天宝末,宫内土木之功无虚日,内作人吏因缘为奸,伦乃躬亲阅视,省费减倍。

    会安禄山反,车驾幸蜀,拜伦监察御史。时内官禁军相次到蜀,所在侵暴,号为难理;伦清俭率身以化之,蜀川咸赖其理。襄州康楚元、张嘉延聚众为叛,凶党万余人,自称东楚义王。襄州刺吏王政弃城遁走。嘉延又南袭破江陵,汉、沔馈运阻绝,朝廷旰食。伦乃调发兵甲驻邓州界,凶党有来降者,必厚加接待。数日后,楚元众颇怠,伦进军击之。生擒楚元以献,余众悉走散,收钱物仅二百万贯,并不失坠。

    乾元三年,以伦为襄州刺史、十州节度使。时李辅国秉权用事,节将除拜,皆出其门。伦既为朝廷公用,又不私谒辅国。伦受命未行,秦州刺史。时吐蕃、党项岁岁入寇,边将奔命不暇。伦至秦州,屡与虏战。

    德宗即位,选堪使绝域者,伦拜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充通和吐蕃使。伦至蕃中,初宣谕皇恩,次述国威德远振,蕃人大悦。使还,太常卿、兼御史大夫。再入吐蕃奉使称旨西蕃敬服朝廷得失数上疏言之为宰相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泾师之乱,驾幸奉天。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伦居家孝友,抚弟侄以慈爱称。贞元十四年十二月卒,时年八十三。

(选自《旧唐书·韦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入吐蕃/奉使称旨西蕃/敬服朝廷/得失数上疏言之/为宰相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

B. 再入吐蕃奉使/称旨西蕃/敬服朝廷/得失数上疏言之/为宰相/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

C. 再入吐蕃/奉使称旨/西蕃敬服/朝廷得失/数上疏言之/为宰相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

D. 再入吐蕃奉使/称旨西蕃敬服/朝廷得失数/上疏言之/为宰相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

2.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B. “署”、“除”、“拜”、“征”都有授予官职之意,“改”、“迁”皆有调整官职之意。

C. “持节”是手持符节的意思,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时,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 “宣谕”有宣布命令、晓谕之意。宋代设宣谕使,掌考察地方政治,按察官吏,招抚起事者,宣谕朝廷关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伦正直敢言。杨国忠大量征用民工铸钱,搞得民不聊生,韦伦对杨国忠表达反对之意,并提出合理建议。

B. 韦伦平叛有功。襄州叛乱时刺史王政弃城逃走,嘉延南袭,朝廷被困,韦伦调兵遣将,优待投诚敌人,最终抓获匪首。

C. 韦伦不阿谀权贵。李辅国掌权时,韦伦没有私下去拜见,李辅国就设法阻扰朝廷任命,最后韦伦被改任秦州刺史。

D. 韦伦出使吐蕃有功。韦伦初次出使,晓示皇恩,宣扬国威,吐蕃人大喜;再次出使,符合皇帝旨意,吐蕃人敬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宫内土木之功无虚日,内作人吏因缘为奸,伦乃躬亲阅视,省费减倍。

(2) 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下列小题。

多事之秋中的法学家

贾双林

1881年,王宠惠生于香港一个传教士家庭。1895年,14岁的王宠惠北上天津,考取了朝廷办的北洋大学堂,攻读法律科,1899年以最优成绩毕业,并获得“钦字第一号考凭”,也就是皇上认证的第一个大学毕业证书。

1902年,王宠惠赴美留学,先就学于加州大学,随后转入那鲁,并在那里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以后,王宠惠即赴英国继续研究国际公法,并获得英国律师资格。同一时期,王宠惠游历法国和德国等国考察法律,并被选为柏林比较法学会会员。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两天后,孙即任命年仅31岁的王宠惠出任外交总长,这是中国采取共和政体后的首任外交部长。

在民国时期的外交场合,王宠惠为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争得了尽可能得到的尊重。而且,在民国外交的几个关键时期,其绩效足以彪炳史册。

1919年的巴黎和会,王宠惠虽然没有亲赴巴黎,但作为资深的外交家,他在国内积极发挥政学两界影响,组织领导了国民外交协会、欧美同学会等社团营救被捕学生的斗争。同时,与在巴黎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施肇基保持联系,秘授机宜,拒签卖国和约。

1921年,北洋政府为解决巴黎和会未决问题,委派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三人为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王宠惠在施、顾二人密切配合下,迫使日本在山东问题上作出退让。次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为后来中国交涉他国在华治外法权奠定了法理依据。

1943年,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开会,商讨战后问题。王宠惠以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身份陪同蒋介石出席。在拟定《开罗宣言》过程中,王宠惠经艰难磋商与美国代表达成一致,又巧妙利用了当时美、英、苏之间微妙的国际关系,最终迫使英国作出妥协,在《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满洲、台湾、澎湖归还中国”,为维护中国领土之权益以及奠定战后远东之格局,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就王宠惠的四十年外交生涯而言,开罗会议无疑是其巅峰之战。因为,这一次的外交胜利,不只收回日本占据的领土那么简单,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把美、苏两霸,甚至是英国在战后盘踞台湾和东三省的后门彻底封死,让其永远失去法理依据。因此,中国从来没有两德问题,至今天乃至未来,海峡两岸谈及统一,其国际法基础还得往开罗会议那里倒。其中,不应忘记王宠惠的贡献。走一步,看三步,这就是一个法学家与外交大家的智慧。可见,当时就能入围全世界50名最著名法学家之一的王宠惠,绝非浪得虚名。

还在1928年时,王宠惠主持修订刑法。他在《刑法第一修正案》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民国刑法》。这一刑法吸收了符合现代法律精神的观念,废除了旧刑法中受传统礼制影响的内容,废除了依亲疏等级确定惩罚程度的旧原则,确立了在刑事惩罚方面一律平等、惩罚从轻的原则。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刑法典,王宠惠居功至伟。

刑法法典之后,王宠惠又参与了《中华民国民法》的编订。这部民法典采用了民商合一的体例,注重对西方最先进民商法思想的吸收,以社会本位为出发点,又兼顾了中国传统的民间习惯,达到了中西合璧、兼容无碍的效果。《中华民国民法》在短短两年内就编订完成,虽然由于时局限制,它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但它在体例、原则、指导思想等方面,为以后的民法典确定了范例。

1949年的新年钟声敲过之后,蛰居香港的王宠惠不得不作出选择了,除了去台湾,还可留在香港。有人对王宠惠建议说,如果他开具一份在香港出生的证明,那么就可以持有英国护照了。这次,王宠惠选择了道德,摒弃了技术,他说:“我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革命,旨在推翻满清,打倒帝国主义。我最痛恨的是依附外国势力。”

1950年,王宠惠还是去了台湾,再度出任司法部长,1958年3月15日逝世于台北。

(选自《新华航空》,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宠惠,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是第一位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中国人。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先后撰写了《宪法当议》《宪法危言》等一系列法学作品,探讨了中国宪政设计的原则和方针,其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立宪基础,而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宪政风潮,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摘自百度百科)

②王宠惠“才识足以决大计,谋断足以息群疑,誉望足以动坛站”。

(摘自《法官外交家王宠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王宠惠既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外交家,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他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显然没有在法学、外交方面那么卓著。

B. 人们谈及海峡两岸统一能够找到国际法基础,和作为法学家与外交大家的王宠惠制订的法律密不可分,是他为人们提供了两岸统一的法理依据。

C. 王宠惠是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中国第一人,著有《宪法当议》《宪法危言》等法学作品,起草了《中华民国刑法》,参编了《中华民国民法》。

D. 王宠惠的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立宪基础,而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宪政风潮。他所起草或参与编订的法律在体例、原则、指导思想等方面,为以后的民法典确定了范例, 贯彻的效果都极其显著。

2.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在叙事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王宠惠无论在外交舞台还是在法学领域都成就卓绝,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雅 盗

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

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窗渺以续古刹微茫……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

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起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用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房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不想闹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

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

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

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凄凉的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顿挫分明,山骨嶙峋,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图,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被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

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排说:“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说完,突然挽过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

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做了人质。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开初包好的银钱,赵仲走出了大门。

三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仲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那真品仍在我家!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而舍不得出手啊!”

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忿忿地说:“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赵仲飞前一步,捡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地消失在夜色里……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夜间读画——读那幅《灞桥风雪图》。

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赵仲不仅是雅盗,而且是智盗。他先后抓住夫人和周家主人当人质,以便自己脱身,后来又设计骗得《灞桥风雪图》,故事情节峰回路转。

B. 作者分别是从赵仲的衣着、作案手法、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把赵仲与众不同的“盗”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C. 小说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比如,“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等都能突出雅盗的“智”“勇”。

D. 小说中设置了许多波折,赏古画入神,主人逃脱,自己反被围困;以夫人为质,本可逃脱,却雅兴未尽,沉醉于评点古画;说古画为赝品。整个小说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E. 小说的结尾很有韵味,既强调赵仲为盗实在是生活所迫;还照应了题目,又突出他的“雅”是深入骨子中的;更激起人们对他有志难伸的不平境遇同情与慨叹。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雅盗的形象。

3.画线的文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节选自吕进《熟读<新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 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C. 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D.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

B.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

C. 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D. 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B. 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

C.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

D. 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海某学生以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就读,他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欲生”,后来退学转入北京某技师学院。从全国著名高等学府退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广泛的争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抄写下面这首诗的内容,要求不空格、不加标点,共112字。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对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叹述如此         详细

B. 弃反天性,冠带     献出

C. 韩丞相主帅失律     因……获罪

D. 尔曹才不逮人                  及,达

 

对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乃留愈幕府军事    辅佐

B. 送大帅斩以徇        示众

C. 绝学            介绍

D. 其半渡,可击也    窥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