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②春节后,争抢农民工——中国劳动力市场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从珠三角、长三角局部地区______到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全中国。

③葬礼没了众多与此无关的热闹,老人的身后却多了一份______ ,老人本来就是寂寞的。

A. 必须  漫延  清净

B. 必需  蔓延  清净

C. 必需  漫延  清静

D. 必须  蔓延  清静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表率   黄粱梦   震聋发聩   弥天大谎

B. 坐阵   绩优股   礼义廉耻   涣然冰释

C. 怄气   和事老   指手画脚   苦思冥想

D. 通缉   急就章   钟灵毓秀   额首称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结/当      除/帚       气/狼吞虎      奋/高采烈

B. 跑/投      气/      赘/罪行累累      礼/心病狂

C. /竹竿      辈/肚      投/不容置      虏/饿遍野

D. 布/      凄/      盛/矫过正      装/久不归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作文。

高音喇叭声,鞭炮声,汽车行驶声等,是耳朵听到的有声的“声音”;浏览网页,看各种新闻,刷微博微信博客等,是心灵听到的无声的“声音”。对于这些无处不在“声音”,有人乐在其中,有人理性思考。而你对此有何想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钱塘勤上人诗集叙

苏   轼

    ①昔翟公罢廷尉,宾客无一人至者。其后复用,宾客欲往。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世以为口实。然余尝薄其为人,以为客则陋矣,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独不为小哉!

    ②故太子少师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然士之负于公者,亦时有。盖尝慨然太息,以人之难知,为好士者之戒。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至于负己者,则曰“是罪在我,非其过。”

    ③翟公之客,负之于死生贵贱之间,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翟公罪客,而公罪己,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公不喜佛老,其徒有治诗书学仁义之说者,必引而进之。佛者惠勤,从公游三十余年,公常称之为聪明才智有学问者,尤长于诗。公薨于汝阴,余哭之于其室。其后见之,语及于公,未尝不涕泣也。勤固无求于世,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岂为利也哉。余然后益知勤之贤。使其得列于士大夫之间而从事于功名,其不负公也审矣。

    ④熙宁七年,余自钱塘将赴高密,勤出其诗若干篇,求余文以传于世。余以为诗非待文而传者也,若其为人之大略,则非斯文莫之传也。

注释①:勤上人,即僧惠勤。②叙:也写作序。

1.第①段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并不赞同翟公对宾客的态度,认为宾客浅薄,而翟公也为人小气。

B. 欧阳修胸襟开阔,并不因为某些士人对不起自己而放弃推荐士人。

C. 欧阳修崇尚佛家和道家,因而与惠勤交往,并称赞他的学问和诗歌。

D. 本文写得曲折有致,在叙事中引发简洁的议论,议论又依托所描绘的事情。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B.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C.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D.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作者认为僧惠勤的诗文“非待文而传者也”,为什么还要为他写叙呢?(用自己的的话回答)

5.本文为序文,全文却无一处言及诗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析写作意图。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窦   默(节选)

宋   濂

  ①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人。幼知读书,毅然有立志。族祖旺,为郡功曹,令习吏事,不肯就。会国兵伐金,默所俘。同时被俘者三十人,皆见杀,惟默得脱,归其乡。家破,母独存,惊怖之余,母子俱得疾,母亡,扶病藁葬。而大兵复至,遂南走渡河,依母党吴氏。医者王翁妻女,使业医。转客蔡州,遇名医李浩,授以铜人针法。金主迁蔡,默恐兵至,又德安。孝感令谢宪子以伊洛性理之书授之,默自以为昔未尝学,而学自此始。适中书杨惟中奉旨招集儒、道、释之士,默乃北归,隐于大名,与姚枢、许衡朝暮讲习,至忘寝食。继还肥乡,以经术教授,由是知名。

  ②世祖在潜邸,遣召之,默变姓名自晦。使者俾其友人往见,而微服踵其后,默不得已,乃拜命。既至,问以治道,默首三纲五常为对。世祖曰:“人道之端,孰大于此。失此,则无以立于世矣。”默又言:“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莫敢不一于正。”一日凡三召与语,奏对皆旨,自是敬待加礼,不令暂去左右。世祖问今之明治道者,默荐姚枢,即召用之。俄命皇子真金从默学,赐以玉带钩,谕之曰:“此金内府故物,汝老人,佩服为宜,使我子见之如见我也。”久,请南还,命大名、顺德各给田宅,有司岁具衣物以常。

  ③至元十二年,默年八十,公卿皆往贺,帝闻之,拱手曰:“此辈贤者,安得请于上帝,减去数年,留朕左右,共治天下,惜今老矣!”怅然者久之。默既老,不视事,帝数遣中使以珍玩及诸器物往问焉。十七年,加昭文馆大学士,卒,年八十五。讣闻,帝深为嗟悼,厚加赗赐,皇太子亦赙以钞二千贯,命有司护送归葬肥乡。

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人谓汲黯无以过之。帝尝谓侍臣曰:“朕求贤三十年,惟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又曰:“如窦汉卿心,姚公茂之才,合而为一,斯可谓全人矣。”后累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子履,集贤大学士。

(选自《元史》)

注释:①伊洛性理,指宋程颢、程颐的理学。程氏兄弟洛阳人。讲学伊洛之间,故称。

②汲黯,西汉名臣。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德安(________)        

(2)奏对皆(________)

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母子俱得疾,母亡(    )

A. 最后,终究    B. 竟然    C. 终了,完了    D. 从头到尾

3.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帝数遣中使以珍玩及诸器物往问焉(     )

A. 思念    B. 抚养,保存    C. 问候,慰问    D. 存在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俘                   有司岁具衣物以

B. 医者王翁妻女           默首三纲五常为对

C. 默恐兵至               使我子见之如见我也。

D. ,请南还             如窦汉卿

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人谓汲黯无以过之。

6.阅读第②段,概括元世祖赐给窦默玉带钩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

7.依据第②段相关内容,概括元世祖忽必烈与窦默的几次交往。

 

孟冬寒气至

东汉  无名氏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1.孟冬,旧历冬季的第 _______月,即农历十月。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一个“至”字,把“寒气”拟人化,它来“至”主人公思妇的身边,渲染了气氛。

B. “三五” “四五”都是写月圆之夜,从而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C. “一心抱区区”中“区区”即拳拳,描写游子对思妇的忠诚的爱情。

D.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五律中的佳品。

3.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情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九月初九

木  心

    ①中国的“人”和中国的“自然”,从《诗经》起,历楚汉辞赋唐宋诗词,连绾表现着平等参透的关系,乐其乐亦宣泄于自然,忧其忧亦投诉于自然。在所谓“三百篇”中,几乎都要先称植物动物之名义,才能开诚咏言;说是有内在的联系,更多的是不相干地相干着。学士们只会用“比”、“兴”来囫囵解释,不问问何以中国人就这样不涉卉木虫鸟之类就启不了口作不成诗,《楚辞》又是通体苍翠馥郁,作者似乎是巢居穴处的,穿的也自然不是纺织品,汉赋好大喜功,把金、木、水、火边旁的字罗列殆尽,再加上禽兽鳞介的谱系,仿佛是在对“自然”说:“知尔甚深。”到唐代,花溅泪鸟惊心,“人”和“自然”相看两不厌,举杯邀明月,非到蜡炬成灰不可,已岂是“拟人”、“移情”、“咏物”这些说法所能敷衍。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心态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若兰,脉息终于微弱了,接下来大概有鉴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绝妙好辞已被用竭,懊恼之余,便将花木禽兽幻作妖化了仙,烟魅粉灵,直接与人通款曲共枕席,恩怨悉如世情——中国的“自然”宠幸中国的“人”,中国的“人”阿谀中国的“自然”?孰先孰后?孰主孰宾?从来就分不清说不明。

②中国的“自然”与中国的“人”,合成一套无处不在的精神密码,欧美的智者也认同其中确有源远流长的奥秘;中国的“人”内充满“自然”,这个观点已经被理论化了,好事家打从“烹饪术”上作出不少印证,有识之士则着眼于医道药理、文艺武功、易卜星相、五行堪舆……然而那套密码始终半解不解。因为,也许更有另一面:中国的“自然”内有“人”——谁莳的花服谁,那人卜居的丘壑有那人的风神,犹如衣裳具备袭者的性情,旧的空鞋都有脚……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堍,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地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这已是历史的喘息。稍多一些智能的人,随时随地从此种一闪一烁重重叠叠的意象中,看到古老国族的辉煌而褴褛的整体,而且头尾分明。古老的国族因此多诗、多谣、多脏话、多轶事、多奇谈、多机警的诅咒、多伤心的俏皮绝句。茶、烟、酒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唯有那里的“自然”清明而殷勤,亘古如斯地眷顾着那里的“人”。

  ③另外(难免有一些另外),中国人既温暾又酷烈,有不可思议的耐性,能与任何祸福作无尽之周旋。在心上,不在话下,十年如此,百年不过是十个十年,忽然已是千年了。苦闷逼使“人”有所象征,因而与“自然”作无止境的亲,乃至熟昵而狡黠作狎了。至少可先例两则谐趣:金鱼、菊花。自然中只有鲋、鲫,不知花了多少代人的宝贵而不值钱的光阴,培育出婀娜多姿的水中仙侣,化畸形病态为固定遗传,金鱼的品种叹为观止而源源不止。野菊是很单调的,也被嫁接、控制、盆栽而笼络,作纷繁的形色幻变。菊花展览会是菊的时装表演,尤其是想入非非的题名,巧妙得可耻——金鱼和菊花,是人的意志取代了自然的意志,是人对自然行使了催眠术。中庸而趋极的中国人的耐性和猾癖一至于此。亟待更新的事物却千年不易,不劳费心的行当干了一件又一桩,苦闷的象征从未制胜苦闷之由来,叫人看不下去地看下,看下去。“自然”在金鱼、菊花这类小节上任人摆布;在阡陌交错的大节上,如果用“白发三千丈”的作诗方法来对待庄稼,就注定以颗粒无收告终,否则就不成其为“自然”了。

  ④从长历史的中国来到短历史的美国,各自心中怀有一部离骚经,“文化乡愁”版本不一,因人而异。老辈的是木版本,注释条目多得几乎超过正文,中年的是修订本,参考书一览表上洋文林林总总,新潮后生的是翻译本,且是译笔极差的节译本,更有些单单为家乡土产而相思成疾者,那是简略的看图识字的通俗本。这广义的文化乡愁,便是海外华裔人手一册的离骚经,性质上是“人”和“自然”的骈俪文。然而日本人之对樱花、俄罗斯人之对白桦、印度人之对菩提树、墨西哥人之对仙人掌,也像中国人之对梅、兰、竹、菊那样的发呆发狂吗——似乎并非如此,但愿亦复如此则彼此可以谈谈,虽然各谈各的自己。从前一直有人认为痴心者见悦于痴心者,以后会有人认知痴心者见悦于明哲者,明哲,是痴心已去的意思,这种失却是被褫夺的被割绝的,痴心与生俱来,明哲当然是后天的事。明哲仅仅是亮度较高的忧郁。

⑤中国的瓜果、蔬菜、鱼虾……无不有品性,有韵味,有格调,无不非常之鲜,天赋的清鲜。鲜是味之神,营养之圣,似乎已入灵智范畴。而中国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之所以令人心醉神驰,说过了再重复一遍也不致聒耳,那是真在于自然的钟灵毓秀,这个俄而形上俄而形下的谛旨,姑妄作一点即兴漫喻。譬如说树,砍伐者近来,它就害怕,天时佳美,它枝枝叶叶舒畅愉悦,气候突然反常,它会感冒,也许正在发烧,而且咳嗽……凡是称颂它的人用手抚摩枝干,它也微笑,它喜欢优雅的音乐,它所尤其敬爱的那个人殁了,它就枯槁折倒。池水、井水、盆花、圃花、犬、马、鱼、鸟都会恋人,与人共幸蹇,或盈或涸,或茂或凋,或憔悴绝食以殉。当然不是每一花每一犬都会爱你,道理正如不是每个人都会爱你那样--如果说兹事体小,那么体大如崇岳、莽原、广川、密林、大江、巨泊,正因为在汗漫历史中与人曲折离奇地同褒贬共荣辱,故而瑞征、凶兆、祥云、戾气、兴绪、衰象,无不似隐实显,普遍感知。没有离开中国时,未必不知道——离开了,一天天地久了,就更知道了。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有删节)

1.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2.下列关于本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在《九月初九》一文中,作者对中国人各种人情世故的方式描写的淋漓尽致,分析了自然本位在中国文化中的根深蒂固。

B. 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作者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改造出了金鱼,菊花等的品种,这是“人”与“自然”作无止境的亲的具体体现。

C. 文中作者含蓄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在与任何祸福作无尽之周旋时,苦闷逼使“人”有所象征,不劳费心的行当干了一件又一桩,而对于“苦闷之由来”却得不到解决。

D. 本文以“九月初九”为题,这一天是重阳节,中国的传统是登高念旧。对中国文化的理性深入地思考和游子的“乡愁”正是在“九月初九”这样一种极具象征含义的语境下展开。

3.鉴赏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分条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给“直升机父母”的七条忠告

作者:南桥

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近年社会关注不少。这些孩子父母远游,其教育“营养不良”。城市中产家庭的儿童,则存在教育“营养过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家教和保姆组成的庞大阵营,带着浓厚的焦虑和期待,如同大山一样压在孩子身上,童年就这样压碎了。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世界性。泰迪·韦恩在《纽约时报国际生活》中称,现在有不少夫妻不愿意要孩子,其中原因之一是养育负担太大。有的家长特别害怕被拉入其他妈妈的团体,害怕游乐场和日托中心的交际,以及那些没完没了的活动和课程——如今这些活动和课程是中上层阶级养育子女的常规内容。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必须陷入这种疯狂呢?其实过了头的养育,才是今日教育焦虑的一大根源。

②儿童发展研究者曾提出“直升机父母”一说。

③前斯坦福大学新生管理处主任、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朱莉·莉斯考特-海姆斯博士,写了《如何养育成人:打破过度养育陷阱,成功养大孩子》一书,力陈“过度养育”的弊病。过度养育是指孩子力所能及或是可以学着做的事,父母都去代劳。例如,小孩打闹,大人帮助协调解决。去什么地方,家长都不放心,要亲自接送。“我们就像对待珍稀花草一样对待孩子,在照料上不厌精细,一见风吹草动,怀疑孩子可能受到打击,便冲上去保护。”

④过度养育会损害孩子的能力、韧性、快乐和自我意识。如果说家长、孩子、家教是生产者的话,大学、用人单位、未来配偶,则是消费者。海姆斯多年接触刚脱离父母的大学新生。若这些新生成长中“养育过度”,其行为会立竿见影地显露出来。海姆斯自己接待新生的时候,有的新生话都不会说,而是父母在边上代劳。

⑤过度养育的后果,会往后延续多年。在日后就业上,被呵护过度的孩子,遇到用人单位,更会问题多多。2005年,一个名叫理查德的常青藤学校毕业生在华尔街某投资银行就职,年薪25万。他的工作时间很长,很辛苦,妈妈心痛,想方设法找到小伙子老板的电话,跟他抱怨。次日小伙子上班时候,在电梯口就进不去了,保安把他的东西装在一个纸盒子上拿过来,让他走人,纸盒子上写着:“问你妈妈去。”这个老板或许不应该用这种恶劣的方式处理问题,但小伙子妈妈的做法颇让人厌烦。儿子都工作了,还大事小事来插手,恐怕哪个雇主都难以接受。

⑥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圣经》上告诫男女成人之后,要离开父母,和配偶结合,成为一体。失败婚姻则是一方甚至双方无法割断和原家庭的脐带,任由父母控制。2016年初北大一位教授,和银监会一位美女处长闹出离婚大战,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双方父母互向孩子配偶单位写控告信。两个功成名就的当事人,在婚姻家庭的纠纷中,却离不开父母的控制,外人看了纳闷,可在我们这个“可怜天下父母心”声音极高的国度,这种事实在寻常。

⑦看完此书,我总结过度养育有七宗罪:(1)只给东西不练能力。(2)____________(3)_________(4)只重视学习和升学。(5)__________(6)____________(7)不听专家意见。

    ⑧针对这七宗罪,不妨建议如下:

    ⑨第一,要放权授能而不是微观管理。在企事业单位,大家可能都知道经理人对于员工的管理,一种叫授能是给员工自主权,让他们自行决定工作方式,承担相应风险,此间除了完成工作之外,员工能力、积极性得到提升。另外一种管理,是微观管理,抓西瓜也抓芝麻,事必躬亲,员工得不到合理训练,能力不升反降,管理者本人也累。这种领导是无能的领导。家庭也是社会组织,运作上不无类似。大事小事事必躬亲的家长,是无能的家长。

    ⑩第二,适度“放养”,教会孩子如何和陌生人说话,而不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问题是孩子成年后会接触一个又一个陌生人,不是所有陌生人都危险的。有危险的陌生人,不与其说话不一定就能解除危险,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应对。

    ⑪第三,学会延迟满足,让孩子吃苦吃亏。过分强调要给孩子瞬间满足,不能刺激他们的心灵。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纸糊的泥捏的,受不起一点打击。为了鼓励、夸奖他们,让他们瞬间满足则不惜代价。得让孩子吃点苦,吃点亏,这样他们会成长得更皮实些。

⑫第四,不要参与恐怖的“升学军备竞赛”。父母为了孩子成功,每一步都跟着扶持:帮孩子选课,选容易得A的课程,帮孩子做作业、写文章等。在中国不要说上大学了,就是找幼儿园、小升初的过程,都是家长在血战。其实正规教育没有这么重要,本书说的原生家庭中的家教对人的成长更为重要。

⑬第五,让孩子根据不同年龄的能力,学着做家务。由于过度强调孩子的学习,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信,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比如家务,都是家长代劳。孩子日后进入社会,毫无准备。不会做这些都还事小,关键是孩子没有父母陪伴的时候,要会安全、高效地做事。劳动给人带来快乐,完成任务且能帮助他人,也会带来荣誉、自豪和团队归属感。有家教的人家,无论中外,都会蓄意在这方面训练。

    ⑭第六,让小孩渐渐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应该训练小孩在做事、办事上,逐渐独立自主。家长让小孩自己思考,不要过早给答案,学一点“苏格拉底式询问”和批判性思维方法。

    ⑮第七,多听专家的,而不是周围婆婆妈妈的。比如和有类似想法的家长形成一个社区;和配偶达成共识。建议大家去关注一些相关专家,不要看微信上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的文章。一些作者为了寻求更多关注,有强烈的媚俗倾向。多去看看真正的专家学者怎么说,可以改变我们的很多错误观念。

    ⑯人类总要经历些风吹日晒,否则无法应对日后更大的风浪。现在“直升机父母”说法都过时了。父母中新的品种叫“无人机父母”。他们平时看不到,却通过短信、微信,隐形地在遥控。一旦孩子有丁点问题,他们立刻抵达现场,“危难之处显身手”。还有一个新说法,叫“割草机父母”,说这种父母,在前面给孩子清道,什么杂草和石子都不留下,让孩子的路平平坦坦。小孩的路,都是家长给铺好了,哪还需要他们去走出来?

(选自2016年12月10日 《南方周末》,有删改)

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直升机父母”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①段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提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为了引出城市中产家庭的儿童教育存在“营养过剩”。

B. “童年就这样压碎了”一句中“这样”指代的是家庭成员的阵营庞大,家长的焦虑和期待沉重。

C. 教育“营养过剩”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存在,而且有一定的世界性。

D. 根据泰迪·韦恩的说法,现在有不少夫妻不愿意要孩子,根本原因是养育负担太大。

3.根据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过度养育”的危害。

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②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 第③至⑦段着重阐述了过度养育的危害。

C. 第⑧至⑮段提出了针对上文的七条建议。

D. 第⑯段继“直升机父母”又提出了“无人机父母”、“割草机父母”,他们名称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

5.根据文章提到的七条忠告,填写表格

 

七    宗    罪

七条忠告

1

只给东西不练能力

要放权授能而不是微观管理

2

 

适度“放养”,教会孩子如何和陌生人说话

3

 

学会延迟满足,让孩子吃苦吃亏

4

只重视学习和升学

不要参与恐怖的“升学军备竞赛”

5

 

让孩子根据不同年龄的能力,学着做家务

6

 

让小孩渐渐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问题

7

不听专家意见

多听专家的,而不是周围婆婆妈妈的

 

 

6.下面有一段小学生和妈妈的对话,结合文章的观点,对妈妈的态度加以评析。(不超过80字)

妈妈:今天上学怎么样?

孩子:还好,可是我把书包忘到学校了。我怎么办?

妈妈: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孩子:妈妈,你能不能开车带我回学校去拿?

妈妈:对不起,不行。我下午还有别的事。你觉得可以怎么解决呢?

孩子:我可以打电话问同学,问作业是什么?

妈妈:可以。

孩子:可是我需要的东西可能在书包里。或许我可以发邮件给老师,告诉她我忘了,问她怎么说。

妈妈:也可以。按你自己的想法,然后试着自己解决看。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阁下亲自莅临指导,我倍感尊贵。

B. 小明,要多向老师同学不耻下问,这样学习才能提高。

C. 老李,家母古稀之庆,我特来恭贺!

D. 张兄,奉上拙著一本,敬请斧正。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道家意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物我不分的意境。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在道家那里,真正有一种澄心观物的超越的态度,①       物与我、人与自然也真正地融为一体了。②       儒家凸显主体(我)的地位,③       在儒家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单向的;④       道家则是淡化主体(我)的地位,在道家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双向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另一种是无我意境。道家贵无,在他们看来,既无本体,也无主体;既无物,又无我。⑤       在艺术中,⑥        衍生出无我意境来了。陈来先生说,庄子、陶渊明体现了无我之境。蔡报文先生也说:“‘无我之境’就是‘庄学之意境’。”此类意境属老生常谈,故不举例。总之,陶渊明、李白等人的诗境是道家意境的杰出代表,山水诗、玄言诗、山水画中亦多有道家意境。

 

A

因而

    可是

那么

因为

所以

B

于是

由于

那么

但是

所以

C

因而

由于

所以

D

于是

可是

所以

但是

因为

 

 

A. A    B. B    C. C    D. D

 

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别后重逢时情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的《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宫花草埋幽径,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的名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增广贤文》)

2016年2月28日,美国NBA常规赛勇士对阵雷霆,凭借斯蒂芬·库里在加时赛最后时刻的超远距离三分准绝杀,勇士121-118险胜对手。此役,库里全场得到46分,6次助攻,其中三分球16投12中,追平科比·布莱恩特和唐耶尔·马绍尔共同保持的单场三分球命中数纪录,并以单赛季288记三分打破自己保持的历史最佳纪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佩德罗大叔的遗嘱

(巴西)雷东多

佩德罗大叔的茅屋坐落在风吹雨打太阳晒的路旁,周围没有树木,没有菜地,更没有花园,孤零零地呆在干净、几乎荒芜的平原上。这位老汉只有那一间房、一头乳牛、一条生疥疮的狗。那头乳牛,老伴在喂养它的幸福年代挤过奶;那条狗,虽然常常对着月亮叫,可是没咬过人。老汉的家当就这么些。那么,夫妇二人靠什么生活呢?很简单,就靠佩德罗老汉腿上那块脓疮。是那块脓疮养活他们。那块疮总是在具有刺激性毒草液的腐蚀下敞着口儿,红红的疮口满是脓。生疮的腿上缠几块破布,像展品似的摆在门口,让来往的行人观看那又脏又臭的烂疮,那烂疮落满了苍蝇,看了叫人恶心。可是,这就是他们的摇钱树,每天为他们挣饭吃。此外,老汉有一枝旧卡宾枪,可以从邻近的田野里猎取节日需要的美味佳肴,无疑是对他们的乞讨生活的一种帮助。

佩德罗大叔的脓疮,一开始很小,非常小,几乎微不足道。后来,那个小点开始化脓,扩大,不过,不发烫了,一个月后,那个黑点愈来愈大,不久就有两分的小硬币那么大了,看样子像是要结疤了。就在此刻,老汉的老婆向他提了一个建议。他老婆虽然是个瘦弱多病的矮女人,但是头脑比她丈夫精明得多。她看到他那块脓疮那么大,就想出了一个妙主意:用它来展览挣钱。丈夫觉得这个主意极好。于是二人就开始设法使疮口继续烂下去。

靠这种办法讨来的钱,夫妇二人生活了三年,没有挨饿。三年间,老汉的疮伤已经蔓延到膝部,开始向肌肉比较发达的大腿发展,使得老人的身体几乎只剩下皮包骨头了。感到自己的体质如此干瘦,老汉不禁胆战心惊。此刻,他的体重已经轻得可怜,喘气都感到困难了。

于是,他第一次预感到自己快要死了,他要他老婆去见公证人,把他请到茅屋来。

“请公证人!请他来干什么?……”

公证人请了来。病危的老汉对公证人讲了一切,他的老伴儿直到他永远闭上眼睛后过了很久才知道。

原来死者留下了他的遗嘱。遗嘱说:“我身后留下一头乳牛、一枝卡宾枪,还有一条狗;狗,留给我女人;乳牛和卡宾枪卖掉,把钱交给牧师,作为我女人为我安息的灵魂祈祷的费用。”

仅此而已。没有什么比这份遗嘱更简单明了、更慷慨大方的了。

八天后,镇上赶月会,佩德罗大叔的老伴儿像旧时代随军的卖酒女人那样,肩上背着卡宾枪,手里牵着乳牛,由那条狗伴随,去赶集了。到了集上,她找到一个卖这些东西的合适地点。一个购买者走来询问牛价。

“十二比索二十佩塞塔。”佩德罗大叔的老伴儿十分严肃地回答。

“十二比索二十佩塞塔!……”农民惊奇地望着老太婆重复道。

“不错,先生,十二比索二十佩塞塔,不多要,也不要少。不过,还有一个条件。”老太婆说,农民的惊异目光并没有使她心慌意乱。

“什么条件?”

“条件是:要买乳牛,得连这枝卡宾枪和这条狗一起买。”

“条件就是条件;我说过了,要买牛得连枪和狗一起买。”

“请问,枪和狗都要多少钱?”

“枪,十三比索二十佩塞塔;狗,三百个银币。”

农民愈听愈惊讶,不明白这位精明的遗产继承人玩的什么把戏,不禁把双手贴在屁股上大笑起来。结果,全集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儿来。

乳牛是新种,是有名的高产乳牛,三百个银币是蛮值的(实际上等于那三件东西的价钱)。农民仔细询问了她这样卖东西的原因之后,跟老太婆成交了:按照她要的价钱付了钱,带走了乳牛、卡宾枪和狗。

佩德罗大叔的遗孀脸上流露着满意的神色,当即赶到镇上的牧师家中问他说:“牧师先生,你这么慈善,请告诉我:交二十三比索二十佩塞塔,你可以为我那进了天堂的佩德罗的灵魂祈祷吗?”

牧师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便随口回答:

“可以,是的,可以,好心的太太,非常高兴!”

“请把钱拿去吧,牧师先生,请求你安排时间为我死去的丈夫的灵魂举行祈祷仪式。”

然后,她去找公证人,要当着证人的面说明她已经严格执行了她死去的丈夫的遗嘱。

(节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外国卷》)

1.小说两次写到了农民的“吃惊”有什么作用?

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生疮的腿上缠几块破布,像展品似的摆在门口。

(2)佩德罗大叔的老伴儿像旧时代随军的卖酒女人那样,肩上背着卡宾枪,手里牵着乳牛,由那条狗伴随,去赶集了。

3.请简要概括佩德罗大叔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佩德罗大叔,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佩德罗大叔的遗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会徽

请写出该会徽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当前,我国文物工作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文物资源数量的激增与保护能力的不足并存。简单说,好东西太多了,不加快开发利用的步伐,__________。近年来,我国登记在册的文物资源总量翻了一倍,其中不可移动文物从40多万处增长到76万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352处增长到4296处,馆藏文物从2000多万件增长到4000余万件。__________。“十二五”期间,为了保护文物,国家花了1400多亿元。即使这样,还有大批文物处于无监管、无保护的状态。

 

阅读下面文字,用4个关键词概括“自媒体”的特点,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

在像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这样,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个人的传播载体。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但是,有的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部分民间写手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从而降低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屈原用荷花来表明自己高洁品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与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3)《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东园雨坐书怀

刘  崧

鸟自鸣春花自开,离人去住总兴哀。荒村道路兼泥潦,故里田庐半草莱。

万姓疮痍谁复问,群雄爪角自相摧。东南竟日愁昏黑,消息虚传首屡回。

[注]刘崧(1321-1381),字子高,泰和人。生活于元末明初的战乱年代,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才荐,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1)请简要赏析“鸟自鸣春花自开”一句诗。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内容上与上下诗句有怎样的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肃,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高祖器重礼遇日有加焉,或左右相对谈说,至夜分不罢。肃亦尽忠输诚,无所隐避。寻除辅国将军,赐爵开阳;肃固辞伯爵,许之。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伐淮北,令肃讨义阳,未克,而萧鸾遣将裴叔业寇涡阳。刘藻等救之,为叔业所败。肃表求更遣军援涡阳,高祖得表览之怃然,曰:“当以藻等锐兵新败于前,事往势难故也。今日之计,唯作必克之举。”肃乃解义阳之围,以赴涡阳,叔业乃引师而退。以破裴叔业功,进号镇南将军,封汝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禧兄弟并敬而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景明二年于寿春,年三十八。有司奏以肃忠心大度,诏谥宣简。

(节选自《魏书·王肃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肃自谓《礼》《易》为    长:专长    B. 左右相对谈说    屏:回避

C. 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    数:规律    D. 禧兄弟并敬而之    昵:亲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B. 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C. 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D. 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凡五等。”“赐爵开阳伯”即封爵位为伯。

C. 食邑即封地,古代的卿、大夫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食邑三百户”是与“开国子”这一封爵相应的封地。

D. 薨是古代对死去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也指对帝后之死的描述。而大夫死曰卒,庶人曰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肃出仕萧赜政权,父亲兄弟却被萧赜杀害,王肃只好从建业来投奔高祖,魏高祖很同情他的遭遇。

B. 王肃对高祖竭诚尽忠,知无不言,很受高祖器重。很快被授为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王肃坚决不接受职位,高祖答应了。

C. 王肃到义阳征讨萧鸾,没等克城,萧鸾便派裴叔业侵犯涡阳。王肃上书请求援军未被允许,于是亲自带兵打败裴叔业。

D. 王肃多次驻守边境,深得人心,归附之人门庭若市。他不好声色,清廉乐施,死后因其忠心大度,帝诏谥为宣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

(2)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与其中。人文情境,是指阅读经典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所必备的、人同其心又同其情的“情境”。下面谈“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两点。

学术情境就是用求真的心态去认知经典。如何理解与营造阅读经典的学术情境,传统智慧依然启迪无穷,可从如下学术关系来考察。

一是“博与精”。学习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人们说“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读《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结合《诗经·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其学术背景是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大方无隅”的境界。与博对应的是精,杜甫对作诗的要求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可谓精益求精。这种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是我们学习经典中应汲取的精神力量。二是“渐与顿”。古代经典示求实、求知、求真之法,分渐悟与顿悟两类。孔子授学以“时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均是渐习而求知。与渐习对应的是顿悟。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弟子神秀最为优秀,作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柴房小僧惠能以为不佳,复作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前者明“渐”,后则倡“顿”,由此而被弘忍激赏,传衣钵予惠能,成为六祖。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揭示了一种在求知求实之上的精神超越。三谈“得与失”。学习经典,获得容易,舍得难,舍得就是舍去获得,即“失”。老子是大智慧者,他曾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有一句情人节的话:你如果爱一个人,不要给她九十九朵玫瑰,而给她喜欢吃的饱饱吃一顿。这或许是故意歪曲老子原意,但这种求“失”,与孔子的“安贫乐道”、孟子的“舍利取义”思想是默契的。

用审美的心态去认识经典、理解经典,在阅读经典时得到审美的趣味,这种互为,是艺术情境。有人借用古代的“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谈诗学中的执着、感逝与向往,非常形象而精彩。这三段故事也能借助阅读经典而达致艺术情境的进阶程序:《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本是一首情诗,但其所表现的对美好事物之永恒追求,却对我们认识经典并付之实践,以倡扬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是有所启迪的。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写了一段情事,表现出一种对和美世界的回忆与反思,同样可以引喻为某种反省精神。《北梦琐言》记载一名宫女题写在红叶上的诗:“流水何太急,宫中尽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原来这诗表现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与人身自由的追求,而古人又将此加以演化,成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

艺术情境与学术情境的不同,在于创“形象”为“象征”。例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喻指一位戍卒背井离乡的情境。“杨柳”已由一种植物形象化成“别情”的象征。

(节选自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

1.下列有关“学术情境”“艺术情境”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是指阅读古典作品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时所具有的人同其心其情的人文情境。

B. “学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求真认知,而“艺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审美趣味。

C. 艺术情境不同于学术情境的特点是创造“形象”为“象征”,如“红叶题诗”由表现对人身自由的追求演化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

D.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此即艺术情境。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反映了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有着共同的学术背景。

B. 阅读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境界。

C. 我们学习经典汲取的精神力量是阅读经典时应具有的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

D.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故意歪曲老子原意所说的情人节的话,是为了表明阅读经典要敢于舍去获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强调阅读经典要“博”,“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五载,增删五次”体现了作者的精品意识。

B. 渐习积累知识,增进学养;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惠能替代神秀被传衣钵,说明顿悟比渐习更可贵。

C. 人们在用审美心态阅读经典时,可以获得“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

D.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已成为“别情”的象征。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几千年历史(积淀/沉淀),茶文化博大精深。喝茶人口跨越不同阶层、不同地域,有人细品佳茗,有人咕咕牛。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为居家必备,又在宋代文人“四雅”中占一息之地,与焚香、插花、挂画等列。在大俗与大雅的拉中,茶如《周易》所讲的“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则阐发以教化万邦。

至于日本的所谓的“茶道”,按照中国标准,恰恰是“术”,不是“道”。(庄重/庄严)的仪式感,铺陈出一种孤芳自赏的生命美学,迥异于中国茶所注重的生命本身。

相比于东方,西洋茶要直白、轻松得多:玩茶更像玩葡萄酒,玩滋味,玩配方,调味如调色,如同油画画布上(斑驳/斑斓)的颜料,色、顺色,__________。中国茶则如同中国画,墨分五色,看上去只有一种色调,细品才知,_________

他们张扬,我们内,这不仅是茶的区别,更是文化性格的差别。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yìn)       博大精深    B. (shēn)拉     孤芳自赏

C. (zhuàng)色    一息之地    D. (liǎn)     墨分五色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积淀    庄重    斑驳    B. 积淀    庄严    斑斓

C. 沉淀    庄重    斑斓    D. 沉淀    庄严    斑驳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洋溢着精致生活的情趣与欢乐        无限乾坤蕴含在其中

B. 精致生活的情趣与欢乐四溢          无限乾坤蕴含在其中

C. 洋溢着精致生活的情趣与欢乐        内中蕴含无限乾坤

D. 精致生活的情趣与欢乐四溢          内中蕴含无限乾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环保部出台了污染物排放许可制的实施方案,一场制度变革已经开始,积重难返的排污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B. 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殚精竭虑地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C. 学校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D. 3月5日,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学雷锋热潮;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这个时代的大音希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目前我国各大医院的就医环境、医疗水平与以往相比均有提高,但药价始终居高不下,让患者难以承受。

B. 人类首次对恒星上的生命关键要素进行测量,研究人员发现,测量的元素包括我们人体质量97%的成分所组成。

C. 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武亦姝,凭借强劲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强势攻擂成功,加冕《中国诗词大会》。

D. 黄晓明主演的古装大戏《大唐玄奘》,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消息一出,立即引来网友提出质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列材料,用四个短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超过20字。

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_____________。“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指“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________________。核心素养 ________________,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完善素质教育理念。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一个民族    ①    领土被敌国占领,   ②    自己的文化还在,   ③    能重新凝聚人心,   ④    有复兴的希望;   ⑤        ⑥     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由此来看,延续中华文化是振兴中华的题中应有之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即使         只要          就         还         反之      如果

B. 倘若         那么          也         而且       但是        /

C. 一旦         如果          才         并且       否则      假如

D. 只要          /            而且       就          或者     一旦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复杂的社会现实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通过学习践行国学经典以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呼声,究竟应如何有效地传承国学经典中的精髓?几千年教育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在中国古代,从私塾到书院,学生便是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经典,受到人文修养方面的熏陶,实现了培养知书达礼的儒雅君子的教育目的。

A. 通过长期诵读经典,人们能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B. 不仅要长期诵读经典,还要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C. 只要长期诵读经典,就可以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D.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是需要人们通过长期诵读经典,在耳濡目染中逐步形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有的接待宴会,剩菜倒掉一半;有的会议庆典,住星级酒店……这些公款浪费行为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更是消磨个人进取意识。

B. 曼谷城区屋顶出现的绿色的“补丁”,给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带来别样风景,而这些城市菜地的功能已开始引发学界的关注。

C.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和社会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一切围绕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饱受有识之士的诟病。

D. 自“中国青少年防灾减灾素质提升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广大青少年防灾减灾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③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