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火星冻海层下可能存在生命

火星是太阳系中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也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英国科学家日前表示,在火星的冻海层下,极有可能存在特殊的生命体。

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英国科学家称,与地球不同,红色的火星并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宇宙中的各种强辐射均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但如果地球探测器能够在火星表面下挖,当达到科学家们宣称的冻海层时,就极有可能会发现特殊的生命体。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和其他可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迹象,这些特征很像地球上洞穴当中的一些特征。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地底生物圈活动的信号,以及附近地表硫酸盐黄钾铁矾聚集的迹象,这些都会成为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有力证据。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勒维斯-达特内尔说,“目前,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生命体仍然生活在火星表面以下,在这些区域,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在寻找火星生命体时,很大程度上要首先找到火星上存在水份,但火星表面上水流的痕迹却是数十亿年前留下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也无法在如此大量宇宙辐射的情况下存活。对于目前的科学家们来说,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火星上发现有水源存在。我们此前已经发现火星表面下可能存在一个冻海,这也是今后发射探测器需要确认的最激动人心的目标之一。”

英国科学家还表示,火星大气里还含有大量的甲醛,高浓度的甲醛其实就是由甲烷氧化而来,这也很可能会证明火星土壤里存在生命。科学家在火星表面上探测到的甲烷气体含量不大,可能只有1亿分之105。科学家的这一结论基于专门用来测定火星大气成分的傅立叶行星分光计在火星上探测到一种不同于甲烷的气体--甲醛。英国科学家通过分析计算出火星空气大气的甲醛浓度为千万分之1.3.认为这些甲醛是由于甲烷的氧化产生的,并估计每年火星上大约有250万吨甲烷被氧化产生为甲醛。勒维斯-达特内尔说,“我认为非生物过程不可能制造这么大量的甲烷,唯一的可能是火星上存在生命。我的结论是在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

欧洲火星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显示,火星赤道附近一个叫埃利泽姆的地区曾被一大片冰冻海洋覆盖。英国科学家称,这片海洋约来源于500万年前的一次灾难性洪水,这是目前人们推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最有力的证据。

1.下列关于火星生命现象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火星是太阳系中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所以该有生命存在。

B英国科学家考察到火星具备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生命活动迹象。

C科学家猜想,在活动的冻海层下,极有可能存在特殊的生命体。

D科考显示,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和其他生命活性迹象。

2.下列对推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有力证据”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和其他可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迹象,这些特征很像地球上洞穴当中的一些特征。

B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火星上发现有水源存在。科学家们此前已经发现火星表面下可能存在一个冻海。

C火星赤道附近一个叫埃利泽姆的地区曾被一大片冰冻海洋覆盖,这片海洋来源于500万年前的一次灾难性洪水。

D火星表面有水流痕迹,这也会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虽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但如果地球探测器能够在火星表面下到冻海层时,就极有可能会发现特殊的生命体。

B如果能找到火星上存在水分,就有可能发现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生命体仍然生活在火星表面以下,在这些区域,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

C有的科学家认为,非生物过程不可能制造这么大量的甲烷,唯一的可能是火星上存在生命。因此结论是在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

D在未来100年左右,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有可能将人类部分居民移居火星的幻想变成现实,到时会缓解人类生存的能源短缺等危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用;(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15年4月25日上午8点多,刘青化名在万里学院门口下了车,父亲特地开车送她来参加宁波市公务员考试。刘青并不想来,觉得去企业上班更有吸引力,可家里人的观点是——女孩子考上公务员,找对象也更容易。当天,全市共有19万余人参加宁波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的笔试,竞争759个职位,竞争程度不亚于往年,公务员考试并没有出现如广东的 “断崖式”降温现象。

你对年轻人求职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下列句子排序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①所谓“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一个人如果能以心志为主导,以身体、行动来配合,坚持下去,就可以排除杂念,让内心充满浩然之气,而这种浩然之气是可以跟天地间各种能量相生相成的。

孔子认为人有“血气”,血气会带来问题。

儒家对“气”的看法,从孔子到孟子经历了一个变化。

孟子进一步说明,气有两个层次:第一种代表欲望,即孔子所说的血气;第二种则与心志有关。

⑥血气“未定”“方刚”“既衰”都不好。

A.①⑥   B①⑥

C.①⑥   D.①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社会上的男女青年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是以有能力、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对于韩国女总统朴槿惠喜欢阅读《中国哲学史》,似乎有点令人奇怪,但我们仔细寻绎其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执政风格,东方智慧的脉络便清晰可见。

C.有韩国报道称,源自韩国的《奔跑吧兄弟》令浙江卫视不仅蝉联周末黄金时段的收视桂冠,还让版权方韩国SBS电视台获得了约300亿韩元利润,甚至让SBS一举还清了债务。

D.我们平时写作文感到思路堵塞,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把所有的事物孤立起来,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重庆水上门户朝天门,襟带两江,壁垒三面,气势雄壮。每值初夏仲秋,嘉陵江水绿,扬子江水黄,两水相交朝天门,撕咬翻卷,流急涡旋,似如野马奔腾。朝天门地扼黄金水道要冲,为重庆主要交通枢    niǚ)。昔日江面客船货轮,铁驳木舟,      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静彼动。今朝更三峡坝成,巨轮直通海上,载重庆于五州四海。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在横线①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在横线②处填写一个成语。

(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4)有人为朝天门撰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内容及下联写出上联。

上联:                       

下联:依托三峡,畅达四海,启繁盛重庆征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病人崔永元

易立静

(1)崔永元为什么要骂《超级女声》,是我们采访的初衷。追问过后,才知道这多半只是一场误会,虽然他对《超级女声》的评委颇有微词。实际上,崔永元只看了10分钟的《超级女声》,他能说些什么呢?他是喜欢那些超级女生的,觉得她们青春活泼可爱。问题出在我们的电视没有“公共”和“商业”之分,这正是他目前大声疾呼的一件大事。

(2)他很讲理地认为,如果是商业电视的一档商业节目,那么对于这档异常火爆的《超级女声》,任何人都没有置喙的权利;但如果它是公共电视的节目,它就应该被枪毙,因为它没有征求大家的同意,就播放了那些在他看来对孩子们不宜的东西。

(3) “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不是崔永元说的,是一位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员在一次《抵制庸俗化》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崔永元丝毫没有为自己开脱的意思,他坦白 地说,虽然那句话不是他说的,他却坚决赞同,并且想借这次采访的机会声明,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他认定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

(4)崔永元并没有像一些媒体想当然地以为的那样,站在央视的立场上,以老大哥的姿态对《超级女声》大加挞伐。他倒是对央视某些主持人的不厚道的做法感到恶心和寒心,主持人在荧屏上虚伪地流泪,他在下边愤怒地呕吐。

(5)当然,他指出的,是电视界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人格和节目的分裂。很显然,一个不厚道的主持人,即使满口锦绣,也是会被他打入不屑一顾的另册的。

(6)7个 多小时的采访,一次漫长的漫谈。在采访初衷所预设的那条通道上,并没有发现崔永元和《超级女声》之间的针尖对麦芒,我们遇到的还是那个熟悉的崔永元,幽 默,睿智,轻其外,重其中,如在《实话实说》里那样,说些噱头,开些玩笑,在有意思的外表下端出致命的内核;也遇到了令我们感到有点吃惊的崔永元,那种不 能抑制的忧愤,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对于良心、责任和道德的执著。

(7) 他对世界和人应该是什么样,有一套近乎偏执与苛刻的,有点不顾国情世情人情的概念;对于那些噩梦般死死压住了他的无数个不眠之夜的问题,总是按捺不住拍案 而起的冲动。他看到那些有能力拍案而起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即使没有战友,即使前景不乐观,也没有任何人,任何阻碍可以将他驯化成一个沉默的,顺从的,对一 切点头称是的人。

(8)但是悬在他头顶上的良心,并不总是像太阳一样将他照得光彩照人,有时,倒像一种坏气候,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这不是良心自身的问题,真正的坏气候,是良心四周的社会乱象和时代病症。崔永元真的有过死去活来的时候,抑郁症最严重时,他曾经需要24小时的陪护,曾经想过自杀。

(9) 我们没有采访到崔永元的那位心理医生,不能确认他的抑郁症仅仅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生理疾病,还是更多地源自这个时代的种种问题对于他的恶性刺激,但是当他 的失眠越来越紧密地和那些折磨他的问题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严重错位的时代,已经把这个失眠症和抑郁症患者拉到更深更黑暗的精神疾病中 去了,让他不断地在绝望中反叛,又不断地在反叛中绝望。

(10)《实话实说》的继任者和晶说:“那些一袋一袋的中药、西药,怎么会没有副作用呢?”从这次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比那一袋一袋中药西药更厉害,更有毒的,是让崔永元横挑鼻子竖挑眼、怒不可遏的现实。

⑾他曾经是睥睨群雄的中国电视第一男主持,他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的新形态。刚开始主持《实话实说》的时候,他老想着自己七八十岁满头白发了还坐在《实话实说》的演播厅里,最后,他却因为越来越少的实话离开了《实话实说》。

⑿崔永元的心理医生只对我们的记者说了一句:他要是没什么责任感,他的病就好了。崔永元开给自己的处方是:我要是把那良心丢了,我的病就好了。

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社会上传言崔永元骂《超级女声》节目,为此,作者组织了一场对崔永元的10分钟采访,为我们揭开事情真相。

B.崔永元赞同“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说法,是因为为了追求高“收视率”,有些电视节目会置“公共性”于不顾。

C.崔永元对于良心、责任和道德的执著,对社会现实的那种不能抑制的忧愤,令作者既吃惊又不可理解。

D.作者称崔永元为“病人”,一方面是因为崔永元确实患有忧郁症,另一方面也能形象地揭示崔永元的个性特征。

E.文章引用《实话实说》的继任者和晶的话,既可以形象说明了崔永元的“病情”,也便于自然引出对崔永元的评价。

2.结合文本概括文中崔永元的性格特点。

3.让崔永元成为“病人”的社会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大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看的时候叫了起:“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跟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

B.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C.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D“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E.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2.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创新时代的智慧学习

在传统学习方法下,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也学不完人类所有知识,图书馆再大也不可能装下人类文明积累的成果。“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短暂,学海无边,但大道至简。能否像电脑一样快速地从“不懂”到“懂”? 能否借助互联网,用信息工厂使人脑更加有效地学习?能否集各方之大成、系统性解决问题?答案或可成为检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方面,而解决这些问题特别需要智慧学习。

智慧学习可以针对任何问题,在信息工厂、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迅速组成有效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人、方法或工具。创业需要优化的、低成本或者零成本的高质量要素资源,创新需要灵感,是一个多变量、不确定的过程,需要在知识获取的方式和方法上的不断优化改进,并直接应用到具体问题的实时解决,达成这些目标离不开智慧学习。

有人将智慧学习称为“学习的新革命”。相较传统的学习而言,智慧学习是从传统学习到“智慧+”的过程。它包括内部自我知识的识别定位,外部核心问题的识别定位,内外互动产生知识优化、进化,最后才是解决问题和收集意见反馈并进行改进。在此过程中,人的知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同时问题得到持续优化解决。

智慧学习与传统学习不同,它是基于信息化、全球化和协同创新与知识融合的全新学习方法。对学习者而言,只要你具有娴熟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能,以及优化的学习方法,即可迅速掌握某个领域的最权威最前瞻的资讯信息,并科学地加以运用。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如果按照传统的研究生硕士博士的训练方法,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毕业,而且不能够保证他们可以获得国际上顶级机构或者专业领域的权威认同。

对于初学者而言,智慧学习是这样的感觉:我可以不懂,但不表明我的团队不懂;我可以没有导师,但不表明我的团队没有导师;我可以在一个角落里,但我却能拥有世界;我可以没有有形市场,但我的产品和服务却可以无处不及;我可以是现实的,是历史的;是国内的,是国际的;不要以为我初生牛犊,其实我站在巨人肩上。所以,带着对历史和现实的科学审视与把握,提出智慧学习的概念和方法正当其时。

人类正在经历从知识爆炸时代向智慧爆发时代的演变,智慧学习正在快速崛起,传统学习的“排他性”正在被智慧学习的“协调性”取代,“智慧型创新人才”也正通过培训锻炼逐渐养成。智慧学习提出的解决方案一定要有建设性和实效性,近可经世致用,远则兼济天下。

智慧学习要有发展观点,提倡持续学习。它力求全面发展,学习上不能偏科,同时重视劳动技能、体育技能的学习,伦理道德素养、审美情趣等也要兼顾培养。当然,要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尊重自己的兴趣、特长,应该得到重点发展,要围绕中心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纵深发展,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献身精神,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摘编自《 中国青年报 》王捷 汤继强2015年05月04日)

1.下列有关“智慧学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智慧学习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在信息工厂、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迅速组成有效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人、方法或工具。

B.智慧学习包括内部自我知识的识别定位,外部核心问题的识别定位,内外互动产生知识优化、进化,最后才是解决问题和收集意见反馈并进行改进。

C.智慧学习是基于信息化、全球化和协同创新与知识融合的全新学习方法。

D.智慧学习力求全面发展,学习上不能偏科,同时重视劳动技能、体育技能的学习,伦理道德素养、审美情趣等也要兼顾培养。

2.为什么有人将智慧学习称为“学习的新革命”?请概括说明。

3.创新时代,提倡智慧学习,对人类进步有何意义?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㈠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㈡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概括上面两个文段孔孟思想的共同点

(2)孔子和孟子论述角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评析。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鸣凤死后,觉慧做了个梦。他梦见鸣凤对他说,她父亲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要把她嫁给一个中年官吏。觉慧决定带着她逃。他们拼命划着小船,一只汽艇开足马力从后面追来。鸣凤最终还是被抢到汽艇上去了。(《家》)

B.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子夜》)

C.公孙瓒被袁绍部将颜良追杀,被赵云所救。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于是弃袁绍而投了公孙瓒,但在公孙瓒手下也没有发挥他的才能,后来见到刘备,二人相见恨晚,赵云便马上离开公孙瓒而投靠刘备。(《三国演义》)

D.金钏儿因王夫人认为她与宝玉调笑,被赶出贾府,含羞赌气投井自尽。她死后,王夫人心里不安,给了银子让她家处理后事;宝钗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是自己失足落井而死。(《红楼梦》)

E.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因无钱偿还债务,准备自杀。临死前,他打发儿子查理来投奔伯父。葛朗台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便让查理签了一份脱离亲属关系的声明书,然后把他打发到印度去做生意。(《欧也妮·葛朗台》)

 

阅读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这首词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澄,澄怒,叱左右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处仲:王敦的字。②平子:王澄的字。③疢(chèn):病。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多    认为……仗义B尝因酒    忤:抵触,得罪

C叱左右廞  棒木棒       D之        衔怀恨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郭舒“忠亮”的一组是

①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  ②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  ③舒跪而受之

④余肉可共啖之      ⑤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   ⑥表为梁州刺史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任别驾后,郭舒先后劝王敦既要以政务为重,又要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引来了王敦的不满

B.郭舒拒绝了杜曾的征召,当郭舒转任顺阳太守后,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但是后来郭舒逃走了,免遭于难。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从事中郎等职。

D.王敦手下退还了土地,对于这件事,人们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王敦也敬重郭舒公正诚信,给郭舒的赏赐变为丰厚,并且多次拜访郭舒的家。

4.(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2)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                    屈原《离骚》

(2)、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3)、                  ,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苏轼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                   ,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6)、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杜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高中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假如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或建议是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可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75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自人类发现了第一例不明飞行物之后,各种关于地外文明的报道与猜测层出不穷,这说明                                     ①。如果我们以文化方向的精神需求看待此事,这种热情风潮的形成,不但不能妄加指责,而且                              ②。如果我们以认真的科学态度来研讨此事,那么不得不问一句                       ③?科学研究表明,地外文明造访地球的事情过去从未发生过。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考作文要有读者意识。平时作文, 是写作者自赏, 是小范围好友传阅, 是通过发表让公众了解,文章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 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考扬作文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有读者意识。考场作文的读者,就是那个未曾谋面的阅卷老师。其读者的特殊性 决定了写作的特殊性, 决定了树立读者意识的必要性。

 

A

无论

抑或

因此

不仅

而且

B

/

所以

不但

C

不管

因为

D

/

因而

不仅

而且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本着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为原则的,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B这次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在大家的关注下如期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预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孙杨以1分44秒65的成绩逆转夺冠。

C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D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人民利益为重是我党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上行下效,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②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③初春的校园格外热闹,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④这种作文形式给学生以极大的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写作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⑤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⑥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获得了助学金,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教育局的文件,信息闭塞的徐玉玉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的“                                              ”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是“霓为衣兮风为马”,描写云中仙人出行工具的诗句是“                           ”。

(3)韦庄《菩萨蛮》中描写江南风景美和生活美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举进士,授将作监丞。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拜给事中进礼部侍郎。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后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卒,赠礼部尚书,谥安惠。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家藏书至万余卷。起能书。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B.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C.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D.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

B.泰山封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目的是巩固皇权,粉饰太平。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

D.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周起善于断案,明辨是非。担任纠察刑狱司官员时,周起倾听犯人申诉,纠正以前虽已判决但确有冤情的案子,受到皇上慰劳。

C.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曾与寇准到同僚家喝酒,尽醉方归;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连续降职。

D.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2)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笔作枪的抗日勇士张乐平

陈晓黎

张乐平,1910年生,老家在浙江嘉兴海盐,父亲是村里的穷教师,母亲给人做针线贴补家用。他画画开始于帮母亲描绣花图,后来便是沙滩作纸芦柴作笔,一手好画深得美术老师赞赏。15岁,因贫穷辍学,张乐平便到上海谋生。

“三毛”形象诞生的时候,张乐平25岁。和很多来到上海奋斗的年轻人一样,童年在农村,少年时到上海做学徒,在困厄的生活中坚持学习,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他那在老家海边沙滩上用芦柴练就的画画本领,终于在上海开花结果。

从1935年到1937年,《新华画报》《申报》等20多家报刊先后刊登了近200幅“三毛”题材的漫画作品。 三毛就像弄堂里随处可见的那些顽皮的邻家小弟弟,有家有父母,天真无邪,讲义气,好打抱不平,好奇心强,常常揭穿大人的小把戏。那时的三毛,是上海平静的市井生活里一串小浪花,也自然成为读者喜爱的宝宝仔。

但战争改变了一切,随着张乐平以笔作枪投身抗战,三毛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当月,上海的漫画家们迅速组成了救亡漫画宣传队,领队叶浅予,张乐平是副领队,9月从上海北上。他们画了几百张抗战宣传画,一路展览一路宣传。次年到武汉,正逢国共合作,救亡漫画宣传队被改编为抗战漫画宣传队,成为第三厅的附属团体,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形势创作大量抗日宣传画和参加各种大型抗日活动。

抗战漫画宣传队每到一地,放下行李即投入宣传。白天他们攀高爬低在街头闹市画大幅宣传图,在黄鹤楼集体创作巨幅壁画《抗战到底》,张乐平是主要起草人;晚上雕刻木板,出版《抗日漫画》,以不识字的普通士兵和百姓为对象,揭露日军的残暴,鼓舞民众士气。他们还画了大量对敌宣传品,包括劝敌放下武器、投降不杀的“通行证”,以及数不清的抗日宣传牌……这时候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也积极要求上前线:《三毛的大刀》里,三毛背着大刀报名上前线,“不问年纪只要有力”;《游击战争》里,躲在水缸中的三毛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驾驶多架飞机从武汉起飞前往日本,飞经九州岛的佐世保、佐贺等地,撒下了200多万份传单,其中大部分是抗战漫画宣传队绘制的抗日宣传漫画传单。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抗战漫画宣传队本已少得可怜的经费被停发,宣传队被要求加入国民党。遭此险境,张乐平和队员们无一屈服,宣传队旋即被解散。张乐平没有气馁,他孤军作战,继续打起了宣传队的旗号,一路办画展走到广东兴宁,遇到抗敌演剧七队,互相帮衬熬过了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天,展览现场来了几个美国人,他们是“飞虎队”的,正需要宣传人员。于是,张乐平又成了“飞虎队”的一员。

1945年,抗战胜利,“飞虎队”要回国了,他们热情邀请张乐平赴美国,但张乐平谢绝了。11月他取道香港,返回阔别8年的上海。然而迎接他的却是物价飞涨,民生艰难。即便如他这样的大漫画家此时也无力在上海租房养家,只能将妻儿送到浙江嘉兴。在上海、嘉兴两地跑的日子里,抗战8年的所见所闻,始终萦绕心间。1946年,他完成了《三毛从军记》,这部以小勤务兵视角讥讽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的系列漫画作品在《申报》连载发表后,反响热烈。1947年,他开始创作《三毛流浪记》。那个冬夜他回到借居处,看到弄堂口几个流浪儿童正鼓着腮帮吹火取暖,那情景一下子勾起了他自己的童年回忆,也让他想到了抗战流亡路上所见的中国底层百姓的苦难。一夜无眠,天亮他匆匆出门时,发现三个孩子已冻死两个……悲悯、愤怒涌上心头,从此他揣上烧饼走街串巷,与那些流浪儿童坐在路沿上分食,听他们讲身世,这些故事渐渐变成一幅幅四格漫画,在《大公报》连载。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一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等着读三毛的故事,读者的来信雪片般飞向报社,有的寄来衣服,有的寄来食品,有的寄来玩具……1949年4月,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张乐平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并义卖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

“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看社会,为底层百姓发心声,用人人看得懂的图画,刻画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善良和伤痛,这就是抗日战争这八年对我父亲的洗礼”。张乐平的儿子张慰军如此说。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张乐平是自学成才的典型,他出生于贫苦家庭,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好学,无师自通,在绘画方面完全依靠自学而获得成功。

B.“抗日漫画”以不识字的普通士兵和百姓为阅读对像,表明画家对社会底层怀有同情,对上流社会心有不满和憎恶,对政府消极抗日进行批判。

C.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张乐平在抗战时期的创作活动为写作内容,记述了张乐平先生在漫画领域独特的贡献,叙事详略有致。

D.文章写抗战胜利后上海物价飞涨,大漫画家也无力在上海租房养家,是为了交代《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创作的时代背景。

E.《三毛流浪记》在报上连载,读者纷纷来信,寄来衣食玩具,宋庆龄支持张乐平举办画展和义卖活动,这些事例突出了张乐平的作品引发的社会影响。

2.张乐平创作的“三毛”系列漫画中,“三毛”形象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回答。

【不题3】张乐平在漫画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①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②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让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③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④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⑤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⑥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⑦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⑧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⑨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托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B.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C.卡尔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E.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

2.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3.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论说类文本阅读

“读”出一个书香中国

当网络横行全球,当微博华丽登场,阅读与写作的碎片化现象似乎已不可避免。不过,若是在这个盛夏光顾上海书展,看到那些酷暑中排长队购买入场券的读者,且大部分是年轻的面庞,不但关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可以稍缓,也颇能体味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这几天的上海,是最为全国读者、出版社、作家瞩目的地方。书展的成功,也向我们发出疑问:读书人的节日,能否可持续发展?阅读能否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相约,更成为润物无声的日常习惯?

比如,可否让传统的书店不那么急吼吼地退出历史舞台?尽管网上购书已成常态,但读者仍然需要阅读的氛围。在网络时代,如果还固守着当年新华书店的站柜卖书方式,书店的没落可想而知。而上海书展每天数十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对话、签售,网上信息的充分发布,全场提供免费WiFi,读者呼朋引类相约而来,既是阅读与购书的场所,也有了解作家、见识明星的机缘,还可以拿到小纪念品,或者只是一场以书为媒的社交、约会……正像上海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读书,本来就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的研究,2011年我国公民人均阅读图书只有4.35本,上海领先全国,人均8本,而韩国人读11本、法国人20本、以色列人64本……

重视教育的中国家庭,原来竟鲜有读书人吗?除了教科书,我们的下一代真的没了阅读习惯吗?

试想,倘若官员忙于应酬惰于读书,我们只能坐视各处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层出不穷,更无法指望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倘若学生深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欲望与能力,更可能耽于本能冲动而拙于理性表达;倘若我们的社会弥漫着追逐物质、不屑读书的风气,更会与书籍带来的“高贵、力量、优雅和美”绝缘,挡住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开卷与否,兹事体大!

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如果有出了家门抬眼就能看到的社区图书馆,有在地铁站台相约时可以兜兜转转的人文书店,有班级里的图书角、学校里的阅览室,也有像年复一年的上海书展那样,成为这座城市读书人的节日,公众就有机缘体会对阅读的如饥似渴,体验思考的尊严,享受与智者对话的快乐。这也让我们温暖:未必是“大雅久不作”,公众并没有遗弃阅读,城市依然有可能成为爱书人的“书房”,很多现实疑团依然可能在阅读中丝丝缕缕地厘清……

无书使人俗,没有书香的城市更会显得伧俗无礼。一场书展,透露了一座城市优雅的文化特征,也散发了令人欣慰的讯息:书事可为,阅读可期,民气可用,它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在激励阅读、弥散书香方面,还有很多沉睡的领域有待开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书香中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营造阅读的氛围,使作者与读者互动、对话、签售等,让读书成为人们社交、约会的桥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B.让官员从应酬中解放出来,抽出时间好好读书,杜绝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发生,以增强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

C.让学生跳出题海,拒绝应试,通过好好读书来增强创新的欲望与能力,远离本能的冲动,扎实地提高理性表达能力。

D.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读书的氛围充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社会因此而变得充满文化内涵,进而高雅起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尤其是微博,使阅读与写作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上海书展让人们在关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中看到了希望。

B.我国公民的阅读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每年阅读图书只有4.35本,上海领先全国,人均也只有8本。

C.作者希望读书人的节日能够持续发展下去,阅读能够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能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D.文章通过论述官员、学生不读书,社会没有读书风气的后果,指明了不读书的危害,从反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它有可能使阅读与写作出现碎片化现象,但传统的阅读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B.公众并没有遗弃阅读,城市依然是爱书人的“书房”,很多现实疑团依然可能在阅读中丝丝缕缕地厘清

C.在网络时代,读书仍然应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读书能够使人变得高贵、聪明,意义十分重大。

D.这场书展透露了一座城市优雅的文化特征,但是在激励阅读、弥散书香方面,还有很多沉睡的领域有待开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两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仿照下面画曲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向。

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 失败固然残忍,却能使人趋于顽强。一湾溪流,曲折回转中却能荡出山鸣谷应的回响;

 

201119日,某校高三1班举行了“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辩论会,请你用简洁的文字为正方(燃放烟花爆竹有利)或反方(燃放烟花有弊)拟写辩词。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用软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缠绕的美,飞白的美,图章的美,沧桑的美,厚重的美,以及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                                   。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 这就是说,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不是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风韵、意境。

  书法之美重在内涵

  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

  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

  这种色彩的绝美,实在是让人难以抗拒

  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

  以致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

A④⑥②①⑤③   B.①⑤③④⑥②

C①③⑤②④⑥   D.④②①⑤③⑥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