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来万物生机勃勃,《归去来兮辞》以“                                      ”两句来描画令人羡慕的大自然。

(2)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用                                       的诗句,形象表现了古代江南水箱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场面。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勤勉或者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4)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是“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按诗歌的体裁来看,这首诗属于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才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现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擢山阴令,五县              董:监管

B.虎威将军吕蒙病              笃:严重

C.蒙卒,权然节                  假:给予

D.权时表不出                    抑:抑郁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作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仍然是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1.下列有关“环境”和“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B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要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就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D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为:宜居、利居、乐居,这三者是横向关系,没有纵向的层级之分。

B利居,仍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轻视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

C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D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B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

C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

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1月2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画面中,上海地铁车厢内,几名乘客与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子理论,指责其吃泡椒凤爪并将骨头扔在车厢地上的行为。女子不服,“舌战”乘客,并拿出手机与爆料者对拍。视频迅速传开,网友议论纷纷。据网友爆料,该女子竟然是一名小提琴老师。还有网友爆料,她曾参加过浙江卫视的相亲栏目,并在节目中牵手成功。先是这名女子的各种信息被网友人肉爆料;后有消息称,她迫于压力丢了工作,而她所在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影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某校“荷韵”文学社活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经典须贯穿三个原则。首先是人性原则,阅读经典的目的是    ,包括精神自我升华和灵魂自我觉醒等,圣贤不过就是人格更完善的人。其次是全面原则,阅读经典    ,如数理化、史地生等必要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和读经典同时进行。最后是    ,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在经典选择和阅读经典方式上有区别。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端使用人数将大幅上升,会成为新互联网用户的主力,  ①  ,在带宽速度和硬件设备的不断革新之下,利用移动设备就  ②  完成几乎所有今日在电脑上才可以完成的任务。   ,腾讯已将集团的发展重点从QQ转移到微  ④  标志着移动端将会是未来用户的主要活跃点,  ⑤  在更多传感器和物联网的支持下,移动端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A

所以

当前

然而

B

因此

现在

当然

C

同时

可以

目前

D

能够

日前

于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22年的建造,有“天眼”之称的500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926在中国贵州正式启用。

B.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以来,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不仅完成了手控指令发送、返回舱舱门开启等工作,而且地面工作人员也与他们进行了通话。

C.《白鹿原》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陈忠实将他的深厚积淀付诸于笔端,再现了北方的生活图景。

D.郎平率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夺冠后,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采访;随后郎指导又回答了一个新华社记者的问题。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恒大集团工会举办首届职工书画展,公司职工舞文弄墨,共度国庆佳节。

②薛刚和李明明认识也有十八年了,但除了见面点点头,寒暄几句,就没有别的,他们之间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③在那流金砾石的岁月里,许多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惜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搞国防建设。

④作家刘慈欣创作的长篇小说《三体》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科幻佳作,获得第73届“雨果小说奖”当之无愧。

⑤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成功评选了年度十大流行语,“新常态”“高大上”“萌萌哒”等词语脱颖而出

⑥王维在诗歌中常常把宗教体验转化为一种审美体验,从而创造出出神入化而又饱含禅宗神韵的千古佳句。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3)《逍遥游》中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公安县怀古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一清,应宁。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一清善权变①,尤晓畅边事。弘治十五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寖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②为利,番马不时至。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服致诸番,番马大集。劾罢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裁镇守中官冗费,军纪肃然。    

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归。

安化王寘鐇反。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中官张永监其军。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张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永曰:“何谓也?”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永难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 

一清性阔大。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朝有所知,夕即登荐,门生遍天下。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因引疾乞归,帝慰留之。

节选自《明史杨一清传》,有删改

注:①权变: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②阑出:擅出,不得许可而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B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C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D.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明清时代,秀才主要是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

B.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

C.擢表示升官,古代表示官职升迁的还有加、升、超、提、陟、徙等。

D.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于是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杨一清督理陕西马政,力矫积弊。禁止奸人带私茶擅自出关牟利,把茶利完全集中到官府手中,使西番人前来贸易,从而使番马大都聚集过来为朝廷军用。

B.杨一清统管三镇军务,大权奸刘瑾痛恨杨一清不归附自己,于是诬陷并逮捕杨一清。最终在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助下,杨一清才得以解脱。

C.杨一清富有军事才能。在总兵曹雄的军队被隔绝不通音讯的情况下。杨一清率领轻骑兵从平凉昼夜兼行,抵达曹雄军中,为他调度指挥,多设置疑兵逼迫敌寇,迫使敌寇转移进犯隆德。

D.在平定安化王朱寘反叛后,杨一清利用宦官、监军张永与刘瑾的矛盾,力劝张永剪除刘瑾,张永最终协助杨一清铲除了刘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

2)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鞋匠

李培俊

鞋匠把钱递给我的时候,我认真看了他一眼。这是一张已经不再年轻的脸,上面的褶子一条摞着一条,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握钱的手,被柔韧的细绳勒出一道道嫩红的沟壑。

他说:“请给我一朵玫瑰。”

鞋匠的摊子摆在我们花店的窗下,坐北朝南,一年四季,鞋匠那张憨厚的、黝黑的方脸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在阳光里乒乒乓乓钉掌,在阳光里嗤嗤拉拉绱鞋。没活的时候,鞋匠会舒服地伸个懒腰,点上一支烟,望着天边某处,不知想些什么。有时,那烟味会丝丝缕缕飘进花店,暖暖的,有些辛辣,有些刺鼻。那烟,显然是两元一包的低档货。

鞋匠的生意不错,摊子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奔他而来的原因,当然是鞋匠为人活泛,活儿做得地道。鞋匠在花店窗下摆摊好几年了,没见和谁红过脸、生过口角。顾客付钱时,鞋匠满脸微笑,从马扎上欠欠身子,重重点点头。顿时,那张脸便显得生动起来。他说,“谢谢,您慢走,再来啊。”

鞋匠第一次来买花,很拘谨,站在收银台前,他狠劲搓手,粗糙的双掌磨擦出一串沙啦沙啦的响声。我问:“有事吗?”鞋匠羞涩地点点头说:“我买一朵玫瑰。”

买玫瑰?我以为听错了,又问一声,“你要玫瑰?”他重重地点点头,说,“是的,我要一朵玫瑰。”说着,把钱递了过来。钱是一元一元的零票,折褶里带有微微的酸味。

我从新进的玫瑰花中选出一朵最大最艳的,用绢纸包上花枝,递给他。他双手捧着走出花店,快步跨过马路,消失在对面的小巷里。

我没问过这花买给谁,为什么每月要买一朵?他靠手艺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什么要把汗水里捞出来的钱送进花店,换回一朵不能吃不能喝的玫瑰呢?也许鞋匠有一位他十分疼爱的妻子,每月为爱妻送上一朵鲜花;也许他的妻子有什么疾患,卧病在床,她的床头需要一朵鲜花陪伴;也许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他把玫瑰供在妻子遗像前,以示怀念……不管是哪种情况,鞋匠都是值得敬重的男人。

每次进货,我都要精心为他挑选一朵鲜艳的、最大的玫瑰为他留着,等着鞋匠来取。

情人节成了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庆典。这天,少男少女们疯了一样涌向花店,你来我往。尽管我有所准备,进货量高于平时三倍,玫瑰仍然供不应求。下午五时,最后一朵玫瑰卖出,我吁了口气,准备清点当天不菲的收入。这时,一对恋人急如星火走进花店,男子问,“有玫瑰花吗?”我说,“对不起,你们来晚了,玫瑰刚刚卖完。”女子眼尖,发现了那朵留给鞋匠的玫瑰,兴奋得大叫起来:“瞧,还有一朵!”她央求我说,“大姐,卖给我们吧。”我说,“抱歉,那花是别人预订的,过会儿要来取。”女子十分失望,两眼噙满泪水,说,“这是我俩过的头一个情人节,全市花店跑遍了,只剩下你这朵玫瑰了,你忍心让我们过个没有玫瑰的节日吗?”男子也说,“要不,我出双倍的价钱。”

我还是摇了摇头,说,“做生意要言而有信,你愿意让我做个失信的人吗?”

女子脸色变得越发难看,埋怨男子说,“都怨你,都怨你,我说早些来,你偏不听,现在可好……”男子脸上讪讪的,嗫嗫嚅嚅地说,“明年,明年我送你一大抱玫瑰。”

鞋匠早进来了,他把钱递给我,我把玫瑰交给了鞋匠。鞋匠脸上绽开一抹笑意,把玫瑰举到鼻子下,深深地嗅闻一阵,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

这次鞋匠没有跨过马路,也没有走进那条小巷,他微笑着,把玫瑰花交给小伙子,说,“还不快点送给姑娘。”天降之喜把小伙子弄懵了,接过玫瑰,朝鞋匠深深地鞠了三躬,连声说,“谢谢大爷,谢谢大爷!”

这对情侣走时,鞋匠在他们身后喊了一声,“祝你们幸福啊!”那喊声很快淹没在寒风中,不知道小情侣听没听到。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2期,有改动)

注:①绱鞋:把鞋帮和鞋底缝在一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鞋匠买玫瑰之举与其境遇的反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第三段多次写到“阳光”,起到了衬托鞋匠对生活充满阳光的作用。

B.“我”知道鞋匠的玫瑰是买给他妻子的,“我”很敬重他重情重义,每次进了货,都要精心为他留一朵鲜艳的、最大的玫瑰。

C.情人节是年轻人的庆典。花店的玫瑰供不应求,鞋匠把“我”特意留给他的那支玫瑰交给小伙子。作者这样写能烘托鞋匠这一形象。

D.小说以“我”的视角来讲述鞋匠的故事,真实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其中“我”是花店老板,热情友好,很讲信用,颇有心计。

E.作者采用直接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鞋匠。直接描写了他的外貌、言行、心理,又借“我”的感受以及小伙子的反应来间接写鞋匠。

2.小说中鞋匠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的标题是“鞋匠”,有人说可以换成“玫瑰”,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用哪一个题目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张大千

李永翘

①张大千一行来到莫高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时分,他刚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打着手电进入洞窟内,他简直惊呆了。在依稀的灯光下,只见石窟内的所有墙壁都绘满了五彩缤纷、光耀夺目的各种壁画,宛如一座金碧辉煌的艺术宫殿!他看见这些壁画与彩绘激动至极,毫无倦意。他在敦煌停留的时间近三年之久,成了当时的中国画家中来敦煌最早、停留时间最长、钻研最深、临摹最多、影响最具、贡献最大的第一人。

②在张大千来敦煌之前,莫高窟已有两次编号,但因其很不科学,故其影响甚微。他细心比较了前两次编号的优劣后,决定对莫高窟进行一次重新编号。他经过实地仔细调查,每日领着张心智小心谨慎地从事这项十分重要却异常枯燥的工作。他们先在纸上初编后,然后在每个石窟洞外直接进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对莫高窟的编号工作,从而为莫高窟的每个洞窟都标上了清清楚楚的“门牌号码”。

③张大千率领众人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全面展开了,他把众人分成了几个小组,严格按照“复原临摹法”来临摹,这种临摹方法难度更大,要求也更苛刻。他每天皆是“出没于洞窟之间,手忙于笔纸之上”,“一头风沙,满身颜料”。他在敦煌时不仅要克服物质和精神上的许多困难,而且要冒着生命危险,他没有退缩,他说:“为了祖国的艺术事业,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拼、去搏!”张大千在编号、临摹等工作中,抽空写成了《敦煌石室记》的手稿,是我国敦煌艺术研究的首部学术专著。张大千及其所率的众人临摹敦煌壁画精品300余幅。张大千带着他的临摹敦煌壁画回来之后,不论走到哪里,那里便会刮起一场猛烈的“敦煌旋风”——人人交口说敦煌、称赞敦煌、向往敦煌,敦煌光辉伟大的艺术奇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扬。“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在兰州引起轰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从此,对于敦煌的科学保护与研究被纳入了国家计划,并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相继在兰州、成都盛大展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国人从此了解了敦煌艺术。敦煌学巨擘陈寅恪撰文《观大千临抚敦煌壁画之所感》,他说:“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民族艺术上别辟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举,更无论矣!”

④《韩熙载夜宴图》为五代南唐时的著名画家所绘,张大千一见到这件国宝中的国宝就爱不释手,执意要买。可是卖主要500两黄金,而他也只有这么多钱,但却是用来买房子的。他素爱北平,抗战胜利后,他来到北平后就准备在此地买房定居了。不久前,他刚刚看重了一所房产,那是一所旧王府,深得大千的喜爱。其售价也是500两黄金,他已交了定金,不日即要交割。他最后还是决定买下了这幅画。

⑤张大千决定了要远赴南美,但他觉得行前首先要把他所珍藏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一大批国宝捐献回祖国。他通过徐伯郊之手全部捐赠给了祖国。

⑥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中亲自搬动假山巨石时不慎用力过猛,突然觉得双眼发黑,金花乱冒,什么也看不到了,经医治,瞎了一只眼,成了“独具只眼”。现在,不要说画工笔画,就连写信,他也是模模糊糊的。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他向古人学习、向外国人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他将中国古老的破墨、泼墨画技法与西方绘画中最新的抽象自动画表现技法相融合,创立出了一种独特的破墨、泼墨,再进而发展为泼彩和泼写兼施的新技法与画风。他说:“这样画可以得其天趣,能发前人之所未发。艺术无止境,我们作画的人就应当这样,时时进步,不断创新。”

⑦张大千的一生视绘画犹如生命,而且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曾多次说过:“我的画笔不会停,我会一直画到死的那一天。”他一生中用废了的各种毛笔不计其数。

⑧张大千逝世以后,根据他留下的遗嘱,他把绝大部分的财产捐献给了国家,而他留给亲人们的只有他的数量极少的自作书画,每人还分不到一幅。(选自《张大千传》)

相关链接

张大千,中国现代黄山画派始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82岁时,他勇敢接受了一次挑战:要画一幅巨画——《庐山图》。他在绘制画的上端部分时,叫家人将他抬到画桌上去,他趴在桌子上,颤巍巍地艰难绘画,画着画着,感到头昏眼花、心动过快、体力不支。家人赶紧拿救心丸让他服下,他稍微歇一歇,继续趴着再画。他感慨道:“我这哪里是在绘画啊,纯粹是在拼老命啊!”集三年之努力,巨著《庐山图》完工,引起轰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莫高窟重新编号的工作十分重要又异常枯燥,但是张大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就独自完成了对莫高窟洞窟的编号工作。

B.张大千采用要求高、难度大的“复原临摹法”临摹敦煌壁画,有时甚至需要冒着生命危险,但张大千仍然没有退缩。

C.张大千一生以艺术为重,舍弃购置喜爱的旧王府,重金购买《韩熙载夜宴图》,表明他在物质享受与艺术事业冲突时,优先考虑后者。

D.张大千从不肯向困难低头,虽然“独具只眼”,还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奋进不息,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中西绘画技法相融合的新路。

E.张大千不吝钱财,他把所珍藏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一大批国宝和绝大部分财产捐献给祖国,仅留数量极少的自作书画给亲人。

2.张大千对敦煌艺术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文章前五段在表现传主的品质上,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美国一位活了101岁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76岁开始绘画,80岁举办画展,轰动美国,享誉全球。摩西奶奶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一个真正有追术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这三个人说的话,你最认同哪一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去采访《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根据下面材料,你准备提出怎样的问题?注意语言简明得体。 30个字以内)

《自然》作为一本科学杂志,有着科学期刊和期刊主编的特性——发现新鲜事物。在科学期刊中,《自然》杂志致力于出版最有趣的新研究,就像作为新闻机构,希望发现新闻一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渔家傲·咏梅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①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②腻:光洁细腻。③绿蚁:代指酒。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2.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其中一种并作赏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岁寒,                           。”《论语》

(2)举直错诸枉,                  。《论语》

(3)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孟子》

(6)敬人者,           。《孟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B.乡人以无细谨,        薄:接近

C.遣使者四辈敦            趣:通,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  除:官阶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擅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C.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直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3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①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②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③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④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⑤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选自《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销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了民间。

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唐代在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现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让汉字再简化

周溯源  张广照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

工具性是汉字的最根本的属性。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祖先造字要考虑到识字、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首创者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后来者可以继续改进提高。5000多年来,汉字简化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于是汉字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汉字是字中有字,笔画多的字通常可以拆分成几个字,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在书写时繁简才有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几千年来汉字演变的趋势,从整体上说是从图画到线条到笔画;从数量上说是从少到多再到少;从结构上说是从简到繁再到简;从字型上说,是从不统一到长扁再到方;从笔画形态上说,是从不规则到弧形再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间的演变。汉字大变化是社会大发展的反映,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大发展。

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汉字从根源和雏形上来说,来自劳动人民,但经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商代甲骨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是贵族化的标志。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 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来越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中国历朝历代官方民间都在进行着简化工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的碑刻,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清末民初,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新中国于1956年之后出版了《简化字总表》,这就是今天中国内地的用字标准。

汉字简化不仅省时省力,还会改变人们学习的心理和态度,一见钟情和望而却步,差别甚远。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而且多数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书圣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

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也是颇受欢迎的,华文圈中使用简化字的人占绝大多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联合国现在也都使用简体字。电脑的出现虽然使人用手写字的机会少了,但手写仍有必要,仍有大量的手写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被替代,因此,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节选自201321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1.关于汉字及其产生和演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和载体的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

B.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从图画到笔画,从多到少,从繁到简,从长扁到方,从波浪形到平弧相间,这些变化都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C.从根源和雏形看,汉字来自民间,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等因素,而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

D.魏晋时出现楷书,南北朝时出现简体字,简体字是楷书的简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很多是简化字。汉字简化从未停止。

2.对汉字简化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字的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书写时繁简有所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因而汉字简化成为必然。

B.汉字简化使人们越来越把文 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从而淡化了文字的神秘色彩,淡忘了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

C.中国历代都在进行着汉字简化,清末民初政府首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现在中国内地的用字标准遵从于《简化字总表》。

D.简化的汉字不仅使人们学习汉字望而却步的心理变为一见钟情;而且多数汉字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祖先造字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在改变着汉字,后来者继续改进提高也是创新。

B.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简化虽有很大的进步,但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好。

C.古人顺应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的趋势和要求,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楷、行、草。

D.国际汉语热日益升温,简化字在海内外颇受欢迎,不少国家现在都使用简体字,因而汉字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最近召开的两会期间,与民生休戚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房价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等都备受关注。

B.近日,虹桥机场出境大厅上演了一场边检民警接力找寻贵重物品丢失旅客的精彩场面,终于赶在飞机起飞前,将贵重物品完璧归赵给外籍失主。

C.青年导演鄢颇被四名不明身份的男子砍成重伤,各路媒体或同情,或感慨,或声讨,热闹之极,而鄢颇所在的剧组对此却不赞一词

D.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

②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

③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

④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⑤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

⑥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A.⑤②③④⑥①          B.②⑤①③⑥④

C.⑤④②①③⑥          D.②⑥①③⑤④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各方舆论大力宣传,近日相关内容和各类研讨会频繁举行,专业讲座不断推出,无非是为这项关乎改革发展方向的法令的颁行张本

B.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偶然出一些差错在所难免,改了就好嘛。

C.每次论争,朱光潜都是标榜出一种新的观念,营建起一个新的营垒,这使得许多学术界朋友为之捏了一把汗,不时有人给他以善意的劝告,但是他却处之坦然,不以为然

D.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师遗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勇敢地承担起他们未尽的责任,这将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①只闻大师之名,不读大师之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②比之大师孤独的“存在”,更有意义的乃是其智慧成果适时转化为普世价值

③不应该从此成为尘封的历史

④以此推动我们的民族、文明一路前行

⑤而必须经由我们之手推广普及、弘扬传承

A.⑤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⑤④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②④①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B简捷体现更多的是美,而这种美不是唐朝美人那种臃肿肥胖的美,是那种以简单的线条所勾勒出来的现代美。

C.神仙鬼怪当然是不经之谈,但从中可见如诗之在唐,词在宋代也十分普及,似好风之吹遍大地,繁花之盛开原野。

D庙堂江湖这一对概念,既共同包罗天下,又处于相对立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天下观,在不同的层次上包涵有丰富的文化内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1月2日,英国影星艾玛·沃森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布小视频,表示自己在伦敦地铁站藏了100本书,希望有人能找到这些书,并分享阅读的快乐。她的行动很快得到了伦敦读者的响应,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极大反响,她的这个举动被中国读者称为“艾玛藏书”, 这个藏书戏码也被引进到了中国,在北上广三地同时上演,甚至请来了明星助阵,举办者号称将一万本图书随机放置在地铁、航班和滴滴顺风车上,供人分享阅读。但网友分享的图片显示,有一些书被置于地铁座位下,或被堆在垃圾桶旁,真的成了被“丢”的书。

对此,有人认为中国的举办者生硬套用国外的方式,并不能真正鼓励大众阅读;有人则认为,只要是鼓励阅读,无论效果如何,都值得称赞。

你认同哪一种看法?请根据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

 

根据图示,劳务派遣的流程(环节)依次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