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①    韩元吉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②,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③,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④,似知人呜咽。

【注】①好事近:“近”与“令”、“引”、“慢”等均属词的一种调式。

②凝碧:王维被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

③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后泛指演剧的地方为梨园。 ④御沟:皇宫水沟。

1.词的上片运用典故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词的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夔,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太行贼陷潞州,杀其守姚璠,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安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颜色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少顷,怒解。因召潞军曰:“吾始命戮汝,今汝使君活尔矣。”皆感泣而去。朝廷闻而嘉之,左谏议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

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年,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杨建中榜及第。(节选自《金史·沈璋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璋为人谦恭,不贪钱财。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后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他却分文不取。

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潞州事,召回逃亡的人,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地说这是我的职责。

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士兵感动,朝廷嘉奖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

 

现代文阅读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良宽容的心灵。

C.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D.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C.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大众接受。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存留许多与风景有关的记忆底片,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根据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60字以内,包括标点。

满分5 manfen5.com

 

 

请依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四节。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固步自封,思想开放,能够不断自新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①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

②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头比老年人更灵便

③可见,晚学总不如早学那样从容自如

④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⑤幼年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

⑥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

A.⑤④⑥②①③  B.⑤②①③④⑥  C.⑥②①④⑤③  D.⑥⑤②①④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B.《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传世之作,曾入选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历来为广大师生所喜爱。

C.《孔雀东南飞》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使读者了解了刘兰芝、焦仲卿坚贞的爱情以及封建家长的罪恶。

D.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于朋友中肯的建议,小王不仅不接受,反而反唇相讥,指责对方多管闲事。

B.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C.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莫言: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消息在电视上发布的一刻,57岁的莫言正在吃饭。“我有点吃惊。”莫言说,现在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排得还靠后,让他这个相对年轻的作家拿奖,他很惊讶。

诺贝尔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莫言关注与批判现实的作品是中国所需要的,而且他可以把故事讲得很好,这是不容易的。

谈到为什么能获奖,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想这样的作品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1994年,莫言72岁的母亲离世。一年之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丰乳肥臀》。这部作品很快就承受了压力。书名就使得一些人不快。然而作家邱华栋认为,“莫言想借助这部小说表达他对母亲和大地,对饱经沧桑、饱受蹂躏的20世纪中国人民的景仰”。《丰乳肥臀》的境况,一度让莫言心绪不佳,在此后的三年中,他只写了一部话剧《霸王别姬》。

1997年底,莫言到北京的《检察日报》工作。他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其中,《蛙》于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的作品总有惊人的创造力,他其貌不扬,自学成才,这有利于他,这有利于他避开过早的自我满足。他不是活跃的公众人物,所以心无旁骛,在艺术土地上奋力耕耘。

评论家认为,莫言总是有着巨大的雄心。他的小说有着大象一样的体量和气质,他的讲述总是如同大河一样泥沙俱下,滚滚而来,带有粗粝的个性。中国当代文学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无论是主题还是内容,都因受到了西方影响而显得欧化。自《檀香刑》出版后,莫言宣称,他要“大踏步地撤退”,到中国本土、古代和民间去寻找小说的再生样式。这是他自觉寻找本土文学风格的开始。

获奖前,莫言已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作家。他于2004年获得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他继巴金之后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在全球出版,他多次被大江健三郎等作家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莫言的《丰乳肥臀》表现了对母亲和大地,对饱经沧桑、饱受蹂躏的20世纪中国人民的景仰。

B.莫言在听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非常激动并且不敢相信,因为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C.莫言的作品将关注与批判现实融为一体,而且故事讲得很好,这是很不容易的。

D.母亲的离世对莫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致使他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只写了一部话剧《霸王别姬》。

E.《檀香刑》遭到非议之后,莫言开始“大踏步”到中国本土、古代和民间去寻找素材。

2.结尾为什么写莫言此前获得多种荣誉?

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阅读完本文,谈谈莫言给了你哪些启示。

 

填空( 此处不作答,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①《氓》中女主人公在讲到婚后“氓”的行为变化的时候,怨愤地责骂氓:                   

②曹操在《短歌行》中,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这一思想的诗句是:                                      

③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两句,以鸟和鱼为喻,表达了自己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之情。

④《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哪怕失去生命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第一、二句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2.此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本诗主要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

 

根据课文《孔雀东南飞》,完成后面小题。

1.下列各组多义词中,对意义相同的两项判断正确的是(  )

①a.儿已薄禄b.嬉戏莫忘c.黄泉下见d.会不从许

②a.相常日稀b.君既若录c.渐愁煎迫d.府吏丁宁

③a.阿母媒人b.多后世人c.家来贵门d.家事夫婿

A.①bd ②bd ③cd    B.①ad ②cd ③ac

C.①ac ②ad ③bd    D.①bc ②ac ③bc

2.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今报府  四体康     B于今无会  求假暂归

C.君既见录  流纨素     D妾亦然  诺诺复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赋”的手法,它在诗歌中的作用是提摄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

B.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她“严妆”,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其作用是表现其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

C.诗的结尾写兰芝、仲卿合葬后的情况,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

D.这首诗按照刘焦二人的别离、抗婚、殉情的婚姻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4.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2)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节选自《故都的秋》)

1.下列对描写牵牛花的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中的“破”字渲染了萧索的气氛。

B.把牵牛花描写成以蓝色或白色为佳的冷色调,是因为作者感到秋天来了,冬天也不远了,气温下降,天气也快冷了。

C.这蓝白色调与作者对秋的“清、静、悲凉”的体验,与作者的忧虑和冷落的心境是一致的。

D.几根尖细的秋草又显出萧疏,与蓝白的花相配,最能体现故都之秋的特色。

2.选出对文段中划线句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A.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B.作者运用了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中。

D.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绘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3.下列各项中,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表达了作者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孤独和失落感。

B.作者写景的意图是抒发向往、眷恋之情,在清、静、悲凉中,流露出作者深远的忧思和孤独冷落的感受。

C.选文中的句子“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D以上两段文字的写景特点是描写细腻,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某中学高一年级文学爱好者组织了一个文学社,特向同学们征求社名。请你参照示例的形式,为他们拟个社名,并说明理由。

示例:社名:浅草

理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别小看了自己,大地正由小草来装点。

你所拟的文学社名: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3)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师说》)

(4)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苏轼《赤壁赋》)

 

文言文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隙:暇,空闲的时候

B.上高山,入深林,穷 :曲折

C.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拨开

D.过湘江,染溪,斫榛莽 :攀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2)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1)攀援而登,箕踞

(2)吾尝终日思矣

C.(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1)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2)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4.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游众山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宴游西山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第一段对第二段起衬托作用。

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

C.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现代文阅读

故乡的沉沦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请简要分析“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在齐国稷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国兰陵令。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B.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任吏部侍郎,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D.毛泽东同志喜欢用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的思想内容,这些诗其实属于古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A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因诗人巧用对比和夸张而意境深邃,富于情味。

B.诗中一、二两句前后呼应,既是纪事写景,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C.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构思灵巧,戏语雅趣中又启人神思。

D.这首短诗表达了诗人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片童心。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月明星稀,乌鹊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D.攀援而登,踞而遨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B举匏尊相属                      物喜,不以己悲

C哀吾生须臾                      师道不传也久矣。

D虽一毫莫取                      蟹六跪二螯

 

下列每组两句中全有通假字的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D.意有所及,梦亦同趣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             快速,引申为“洪亮”

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                  (边,“天际”即天边)

B.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                 (越过)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                (奇特)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竟,简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要)

D.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榛莽,焚茅茷    砍伐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横渡)

 

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下列句子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师之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             D.师不必贤于弟子

 

根据下面的语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甲公司工会致函乙公司工会主席孔虎,邀请他参加甲公司工会委员大会并介绍乙公司工会工作经验。可开会前夕孔虎病了,为此,他写信给甲公司工会,说明不能到会的理由。

A.因病不能到会,不能为大会助兴,深表遗憾。

B.因病不能到会,不能为大会助兴,深表歉意。

C.因病不能光临,不能为大会效力,深表歉意。

D.因病不能到会,坐失学习良机,深表遗憾。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灵妙的脸,有如昆仑的耸峙。

B.辛亥革命党人或浴血战斗,壮烈成仁;或蔑视清廷鹰犬,从容就义。

C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D在明媚阳光、和煦春风的洗涤下,小鸟唱起了婉转的民歌。

 

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句子,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峰回路转,华亭寺的山门突现在眼前。__   __   __。

①说也奇怪,游人都只觉其可喜而不觉其可怖

②我在别处还没有看到过如此既大且好的山门神

③似乎正在捉拿妖魔

④山门前相当宽广,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门神,硕大而狰狞

⑤大概因为知道他们是狰狞于貌而不是狰狞于心

⑥他们巨目怒睁,巨臂长伸

A.④⑥③②①⑤     B.②④⑥③①⑤     C.④⑥③①②⑤      D.②④③⑥①⑤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