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下面是一份公函,根据其中反映的信息判断这份公函所处的历史时期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重庆谈判时期

 

“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一,统一全国

D. 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关于黄埔军校校史的论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它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建的

它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后,亲自担任校长一职

周恩来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它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①北伐的顺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④国民党一大召开并改组国民党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工业的发展

B. 黄埔军校的建立

C. 国共两党的合作

D. 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A. 俄国十月革命波及中国

B. 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C. 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D.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下列不符合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A. 打倒军阀

B.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 统一中国

D. 实现共产主义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

A. 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 中共一大

B. 五四运动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 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下列叙述不属于五四运动的是

A.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B. 启导了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

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 五四运动挫败了日本占领中国的阴谋

 

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 上海是最早的工人罢工的城市

B. 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1919年,上海某商店门上贴了一幅对联:“正应筹亡羊补牢,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补牢”喻指

A. 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B. 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C.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所引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 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 估计该书成于五四运动以后

D.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有

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自由和平等                    B民主和法制

C自由和科学                     D民主和科学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

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非常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

C.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企图用封建思想禁锢人民,与新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D. 北洋政府为建设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文化而发动知识阶层进行改革

 

材料分析

(1)图1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是什么?

(2)图2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3)请写出图2中反映的此制度的主要意义。

 

如下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下图回答

(1)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2)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他生活在距今(2019年)多少年前。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旧时代被称作什么时代?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   )

A. 齐桓公    B. 楚庄王    C. 晋文公    D. 宋襄公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①兵马俑

②司母戊鼎

③甲骨文

④铁农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说明西周时期实行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巩固周王室统治

C. 保证国家兵源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该故事反映了当时我国古代的制度是 (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 夏朝

B. 西周

C. 商朝

D. 东周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这一年应该是     (   )

A. 19世纪90年代    B. 公元前19世纪90年代

C. 公元前18世纪90年代    D. 18世纪90年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