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都是世界重要一极,它们的关系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革命与改革)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菅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中英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它是通过什么法律文献开始确立起来的?

材料二:

1874-1890年美、德、英、法、日五国工业发展速度比较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发展速度%

5.2%

3.5%

1.7%

2.1%

12.1%

 

 

(2)结合所学,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这一时期日本工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合作与对抗)

材料三:如图。

(3)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在图二两种力量交锋的这场战争中,成为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4)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时代宣告结束。然而当今一些西方大国仍以“冷战”思维和“冷战”手段面对中国的崛起。历史上“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和平与共存)

材料四: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机器的力量,成为“世界工厂”,逐步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主导世界的局面;后来居上的美国在20世纪大半时间主导全球;随着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世界正处于“群雄竞起的时代”。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力超越英国,后来居上,你认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材料中“群雄竞起”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五: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采取措施对中国钢铝产品加征关税,5月31日又对其盟友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的钢铝产品征收高关税。2018年4月14日,美、英、法发动了对叙利亚的空袭,使中东局势复杂化。与此同时,中国正致力于和平发展,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

(7)由此可见,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应遵循怎样的规则面对未来?

 

历史人物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从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角度考虑,其变法内容中哪一条最重要?

材料二  “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傅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是傅雷对达·芬奇的哪一部著作的评价?

材料三  华盛顿纪念塔内有一块石碑,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即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马行疾也)骎乎三代之遗志。”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概括华盛顿的伟大贡献。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4)材料中孙中山为建立“至完美的国家”而领导了辛亥革命,其取得的最主要成果是什么?

材料五 

(5)图一中的历史人物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时代?图二人物创立的哪一理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基础?

材料六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6)材料中说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7)作为青年学生,通过学习上述历史人物,应确立怎样的人生态度?

 

 

教育引领人寻访灵魂和生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教育奠基)

材料一  如下图

(1)图1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教育思想?图2反映了伯里克利时期大力发展教育和文艺的社会图景,他当政期间,雅典出现怎样的政治局面?

(近代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 

            图3                        图4幼童赴美留学

(2)19世纪60年代,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材料二中图3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哪一重要举措?图4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现代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通过材料分析促使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探究,请你谈谈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读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从表中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主要资本主义经济都有增长

②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超过了美国

③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居首位

④欧洲国家联合成立欧洲共同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 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 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 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纠缠不清主要是因为( )

A. 加剧了西方国家与苏俄的矛盾

B. 便利了列强共同侵略掠夺中国

C.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 没有根本上消除列强间的矛盾

 

一方面,它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又使其经济发展陷入僵化这评价的是( )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下列简笔画能够形象反映一战爆发前世界形势的是( )

 

某记录片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风燃机

B. 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C. 发明电子计算机、发明电话

D.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下列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②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③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④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即载明只为心中,最能体现增强了民族力量的是( )

A. 发展近代工业    B. 允许土地买卖

C. 加强中央集权    D. 生活习俗西化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根据当时的情况,下列最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是( )

A. 10岁雅典男童 B. 雅典贵妇

C. 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 来自波斯的商人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②“苏湖熟,天下足”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            

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③④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

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北击匈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    B. 严刑酷法    C. 重商抑农    D. 分封制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岀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 张骞

B. 鉴真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 修筑都江堰

B. 发明印刷术

C. 改进造纸术

D. 编著《天工开物》

 

某史学家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秦始皇为“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度量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题文)截至2017年12月底,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孔子热”在全球持续升温,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学者关注。下列就“孔子热”现象的议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国学者:充分说明优秀文化没有国界

B. 乙国学者: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而出现,是中国国力增强的体现

C. 丙国学者:只有运用孔子思想才能解决好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D. 丁国学者:孔子的很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符合人类的共同追求

 

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

 

A.

B.

C.

D.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料分析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材料二是哪一个革命团体的政治纲领?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分析,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

(3)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4)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安庆军械所1861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轮船招商局1872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汉阳铁厂1890年

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

(3)材料三的内容是出自哪部法律?

(4)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自我疗伤”“猛药重治”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上述材料反映的哪部文件中的内容?如何评价这部文件?

 

 

16分)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跳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6分)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6分)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4分)

 

某班举办了一期近代中国图片展览,下面3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

 

A. 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B. 军事技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技术

 

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