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A. 资本主义道路    B. 井冈山道路    C. 社会主义道路    D. 俄国革命道路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所指的军队是

A.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

C.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28年,张学良做出有利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的重大举措是

A. 宁汉合流    B. 西安事变    C. 东北易帜    D. 退守关内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A. 自由    B. 爱国    C. 平等    D. 和平

 

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在这场运动中

A.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中国民众进行了反帝反封建运动

C. 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D. 中国的革命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你应当查阅的文献资料是

A.

B.

C.

D.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一切黑暗”。“两位先生”是指

A. 民主与法治    B. 民主与道德    C. 民主与科学    D. 民主与革命

 

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孙中山的号召下,发动了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护法运动    D.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使中国

A. 摆脱了殖民统治    B. 推翻了封建帝制    C. 民主科学深入人心    D. 改变了社会性质

 

中山装衣袖上的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中三民主义中体现“创立民国”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这是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诞生使得当时的反清革命有了一个领导核心。这个政党是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光复会    D. 中国同盟会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日本    C. 美国    D. 法国

 

《马关条约》中允许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增开通商口岸    B.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割台湾给日本    D.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想要再现邓世昌率领中国海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A. 平壤战役    B. 威海卫战役    C. 辽东半岛战役    D. 黄海海战

 

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行省。他是( )

A. 曾国藩    B. 左宗棠

C. 张之洞    D. 李鸿章

 

有人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文件时说:“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是

A. 《资政新篇》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现象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洗劫焚烧园林园    D. 获得大量赔款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把“虎门销烟”作为第一块浮雕,主要是因为它

A.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D. 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亲自领导的

 

创建人民军队、坚持领导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8月上旬,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三  (解放战争时期)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央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实施战略反攻,把战场开辟到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经过一年的内战和外线作战,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据《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1)材料一中,图A、B、C分别描绘的场景分别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红军改编表明第几次国共合作正在形成?改变后担任八路军

总指挥的是谁?

(3)依据材料三,人民解放军揭开全国战略反攻序幕的重大军事行动是什么?战略决战中首先发起的战役是什么?

 

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

步入近代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变革

经济工业化

(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政治民主化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思想科学化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社会生活的变化

(5)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一次次列强的,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自强的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道路艰难曲折。

(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什么条约的签订时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在五四运动前在政治领域经历了哪两次近代化的探索?

(4)通过对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学习,给你最大感悟是什么?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一批进步文学艺术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大量激励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下列作品,由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是(  )

A. 《松花江上》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李有才板话》

 

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 三联书店    B. 商务印书馆

C. 同文出版社    D. 外文出版社

 

2008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有一个宣传队到关东村镇宣传,并当场为青年剪辫子的情节。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应是(    )

A. 辛亥革命爆发    B. 五四运动发生

C.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九一八事变发生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最伟大贡献是(     

A.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打败国内外反动派,建立新中国

C. 参加遵义会议确立了长征的正确路线

D. 领导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遵义会议、淮海战役、渡江作战等纪念馆展示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 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 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 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 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其主要原因在于(   

A.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B. 苏联出兵对日作战

C. 中国军民团结抗战    D. 日本军队兵源不足、资源紧张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 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 在咖啡馆喝咖啡

C. 可以看到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D. 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 《松花江上》    B. 《黄河大合唱》    C. 《游击队之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