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在战国时期,群雄采取“合众势以攻一强”的策略。群雄“合纵”进攻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

B.

C.

D.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是

A. 青铜器的使用    B. 铁器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 纺织业的发展    D. 改革的不断出现

 

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时期  D秦汉时期

 

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广受关注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经过5年来的考古挖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出土金器、铜器、简犊等珍贵文物1万余件,被誉为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早在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封国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A. 实行分封制

B. 推行郡县制

C. 颁布“推恩令”

D.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5·湖南衡阳)据新华社消息,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01445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 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          D.半坡

 

(2015·湖南常德)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假如有一天你能进入时间隧道,在北京周口店遇见了山顶洞人,你可能认为山顶洞人

①长相像猿,非常丑陋

②会人工取火,比较先进

③爱美,会制作贝壳饰品

④生活集体是氏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要去考察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的遗址,那么应去

A. 浙江河姆渡    B. 北京周口店    C. 云南元谋县    D. 西安半坡村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等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材料一、材料二的不平等条款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经济侵略手段各有什么侧重点?

(4)材料三中哪一条款表明清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概括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5)综合上述三则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你有何感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A.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香港海员罢工    D. 青岛日资纱厂工人大罢工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二大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学生领导人们在天安门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 取消了二十一条    B. 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护国军力量强大

C. 没有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

D. 北洋军阀力量分裂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救亡图存

 

1913年春,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杀害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是袁世凯。“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A. 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 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 美日争夺中国的斗争    D.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

A. 资本主义    B. 封建制度

C. 封建帝制    D. 帝国主义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华民国创建进程时间轴,发生在①处的是

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 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C. 黄花岗起义    D. 中国同盟会成立

 

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 东京

B. 武昌

C. 广州

D. 南京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 为(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自此,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历史宣告结束。规定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顽固派支持义和团    D. 为减少运动的阻力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根本区别是

A. 鼓励开矿    B. 改革教育制度

C. 改革政治制度    D. 抵制农民起义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直接有关

A.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