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不忘初心抵砺前行, 勇立潮头再普新篇。

 

 

 

 

 

 

 

 

 

 

 

 

 

 

 

 

 

 

 

 

 

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⑴题目:幸福仍在

作文⑵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文章。

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追求真理的人是要以与患难搏斗为乐。困难给有志者以战斗之情绪与斗胜之智慧。有了情绪、智慧还不够,必须有战斗到底之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你应该拿出你干的精神来,翻书,求师,访友,再自己去经验,更重要的是教大家同去做,再加上一个恒字,我想你一定成功。

——陶行知

作文要求:

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⑵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⑶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⑷不少于600字。

 

北宋的吕蒙正作过两朝丞相。据说他年轻时家境贫寒,度日艰难,有一次,过年的时候,他别出心裁地写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这是一副漏字联,上下联各漏了一个字,横批也漏了两个字,漏掉的字是为了让人猜想,所以也是一副谜语联。请你猜猜这幅对联,吕蒙正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北宋的三位文学家,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一、二、三、四、……”等是小写,人民币上标示币值的汉字“壹、贰、伍、拾、……”等是大写。请你在答题卡上对应汉字小写数字的空格内,用正楷准确、工整、美观地再写出三个汉字大写数字。(多写不加分,写对三个即得满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

(1)选文出自《     》,作者     

(2)林黛玉是全书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个性鲜明,多愁善感,可选文却表现了她少有的喜形于色,写到了她的“得意”,请说说她得意的原因。

(3)“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此处描写体现出宝钗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启 功

陈垣先生是近百年的一位学者,这是人所共知的。他在史学上的贡献,更是国内国外久有定评的。我回忆一些当年受到的教导,对于今天来说,仍会有所启发的。

1933年由我祖父辈的老世交傅增湘先生拿着我的作业去介绍给陈垣先生,去见陈先生。初见他眉棱眼角肃穆威严,未免有些害怕。但他开口说:“我的叔父陈简墀和你祖父是同年翰林,我们还是世交呢!”我听了这句话,我和先生之间,像先拆了一堵生疏的墙壁。此后随着漫长的岁月,每次见面,都给我换去旧思想,灌注新营养。

老师最喜欢收学者的草稿,细细寻绎他们的修改过程。客厅桌上常摆着这类东西。当见我们看得发生兴趣时,便提出问题说:“你说他为什么改那个字?”老师常把自己研究的问题向我们说,什么问题,怎么研究起的。在我们的疑问中,如果有老师还没想到的,必高兴地肯定我们的提问,然后再进一步地发挥给我们听。老师常说,一篇论文或专著,做完了不要忙着发表。好比刚蒸出的馒头,须要把热气放完了,才能去吃。蒸的透不透,熟不熟,才能知道。还常说,要给三类人看:一是水平高于自己的人,二是和自己平行的人,三是不如自己的人。因为这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到反映,以便修改。所以老师的著作稿,我们也常以第三类读者的关系而得到先睹。老师常常驳斥我们说“不是”、“不对”,听着不免扫兴。但这种驳斥都是有代价的,当驳斥之后,必然使我们知道什么是“是”的,什么是“对”的。后来我们又常恐怕听不到这样的驳斥。

老师自己曾说年轻时看清代的《十朝圣训》《朱批谕旨》《上谕内阁》等书,把各书按条剪开,分类归并。称它的《柱下备忘录》整理出的问题,即是已发表的《宁远堂丛录》。可惜只发表了几条,仅是全份分类材料的几百分之一。又曾说年轻时为应科举考试,把许多八股文的书全部拆开,逐篇看去,分出优劣等级,重新分册装订,以备精读或略读。后来还能背诵许多八股文的名篇给我们听。这种干法,有谁肯干!又有几人能做得到?

在抗战时期,老师身处沦陷区中,和革命抗敌的后方完全隔绝,手无寸铁的老学者,发愤以教导学生为职志。环境日渐恶劣,生活日渐艰难,老师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先生著书、教书越发勤奋。学校经费不足,《辅仁学志》将要停刊,几位老先生相约在《学志》上发表文章不收稿费。这时期他们发表的文章比收稿费时还要多。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从来敌人消灭一个民族,必从消灭它的民族历史文化着手。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被消灭,也是抗敌根本措施之一。”

陈老师对于文风的要求,一向是极端严格的。字句的精简,逻辑的周密,从来一丝不苟。旧文风,散文多半是学“桐城派”,兼学些半骈半散的“公牍文”。遇到陈老师,却常被问得一无是处。怎样问?例如用些漂亮的语调,古奥的词藻时,老师总问“这些怎么讲?”那些语调和词藻当然不易明确翻成现在语言,答不出时,老师便说:“那你为什么用它?”一次我用了“旧年”二字,是从唐人诗“江春入旧年”,套用来的。老师问:“旧年指什么?是旧历年,是去年,还是以往哪年?”我不能具体说,就被改了。老师说:“桐城派做文章如果肯定一个人,必要否定一个人来作陪衬。语气总要摇曳多姿,其实里边有许多没用的话。”    

1963年,我有一篇发表过的旧论文,由于读者反映较好,修改补充后,将由出版单位作专书出版,去请陈老师题签。老师非常高兴,问我:“你曾有专书出版过吗?”我说:“这是第一本。”又问了这册的一些方面后,忽然问我:“你今年多大岁数了?”我说:“五十一岁。”老师即历数戴东原只五十四,全谢山五十岁,然后说:“你好好努力啊!”我突然听到这几句上言不搭下语而又比拟不恰的话,立刻懵住了,稍微一想,几乎掉下泪来。老人这时竟像一个小孩,看到自己浇过水的一棵小草,结了籽粒,便喊人来看,说要结桃李了。现在又过了十七年,我学无寸进,辜负了老师夸张性的鼓励!

老师写信都用花笺纸,一笔似米芾又似董其昌的小行书,永远那么匀称,绝不潦草。看来每下笔时,都提防着人家收藏装裱。藏书上的眉批和学生作业上的批语字迹是一样的。黑板上的字,也是那样。板书每行四五字,绝不写到黑板下框处,怕后边坐的学生看不见。写哪些字,好像都曾计划过的,但我却不敢问“您的板书还打草稿吗?”后来无意中谈到“备课”问题,老师说:“备课不但要准备教什么,还要思考怎样教。哪些话写黑板,哪些话不用写。易懂的写了是浪费,不易懂的不写则学生不明白。”啊!原来黑板写什么,怎样写,老师确是都经过考虑的。

老师在名人字画上写题跋,看去潇洒自然,毫不矜持费力,原来也一一精打细算,行款位置,都要恰当合适。给人写扇面,好写自己做的小条笔记,我就求写过两次,都写的小考证。写到最后,不多不少,加上年月款识,印章,真是天衣无缝。后来得知是先数好扇骨的行格,再算好文词的字数,哪行长,哪行短。看去一气呵成,谁知曾费如此匠心呢?

我在1964、1965年间,起草了一本小册子,带着稿子去请老师题签。这时老师已经病了,禁不得劳累。见我这一叠稿子,非看不可。但我知道他老人家如看完那几万字,身体必然支持不住,只好托词说还须修改,改后再拿来,先只留下书名。我心里知道老师以后恐连这样书签也不易多写了,但又难于先给自己订出题目,请老师预写。于是想出“启功丛稿”四字,准备将来作为“大题”,分别用在各篇名下。就说还有一本杂文,也求题签。老师这时已不太能多谈话,我就到旁的房间去坐。不多时间,秘书同志举着一叠墨笔写的小书签来了,我真喜出望外,怎能这样快呢?原来老师凡见到学生有一点点“成绩”,都是异常兴奋的。最痛心的是这个小册,从那年起,整整修改了十年,才得出版,而他老人家已不及见了。

现在我把回忆老师教导的千百分之一写出来,如果能对今后有所帮助,也算我报了师恩的千百分之一!我现在也将近七十岁了,记忆力锐减,但“学问门径”、“受用无穷”、“不对”、“不是”、“教师”、“官吏”、“五十岁”种种声音,却永远鲜明地在我的耳边。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 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装_________  ②匀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启功曾以“万点松梅写万松,一枝一叶报春心”来坦露对恩师的感激,可见恩师在其心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选文中哪几件事可以看出陈垣先生对启功循循善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对于论文或专著的发表,陈垣先生有独到见解,他说“做完了不要忙着发表。好比刚蒸出的馒头,须要把热气放完了,才能去吃。蒸的透不透,熟不熟,才能知道。”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4.陈垣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著作宏富,成就斐然。启功先生以简明畅达意蕴丰富的文字表达了对恩师的敬重。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①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从来敌人消灭一个民族,必从消灭它的民族历史文化着手。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被消灭,也是抗敌根本措施之一。”

②老人这时竟像一个小孩,看到自己浇过水的一棵小草,结了籽粒,便喊人来看,说要结桃李了。

5.“桐城派”是形成于清朝中期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古文,强调学习《左传》《史记》,其文章大多文理清顺,简洁通畅,对后世影响很大。文中陈垣先生对其有何评论?由此可见陈先生具有怎样的文风理念?

6.陈垣先生逝世后,作者以其书屋为名,设立“励耕奖学金”,可见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通读全文之后,你认为陈垣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7.“夫子循循然善诱”出自《论语》,颜渊称赞孔子的教导时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本文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节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注释)①庆:庆州,今甘肃庆阳。②贻:遗留,招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庆帅巴陵_______    ②受人言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3.用自己的话回答范仲淹劝导滕子京的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月色入户   ________          ②无与为乐者 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

3.作者描写月的句子中并无一字写“月”,请你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5.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名句积累与运用

1)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2)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景物烘托,极力渲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悲惨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运用比喻修辞写出洞庭湖月下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寻常的日子也芬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 600 字;(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稻草爷

宗晴

①三爷种了两亩稻田。秋收时,有外地的收割机开进村,三爷却肩扛搭斗到田间,采取 原始的手工方式打谷。

②有人替三爷算了笔细账:若请人打谷,除去人工费、生活费、烟酒钱,还有三爷种地的活路钱、肥料款,那粮食跟直接掏钱买还有啥区别?

③谁知三爷打谷不请人,他自己割自己打。人们懂了,三爷是算过细账来的,不会轻易把钱拿出去。

④三爷打谷,与众不同。他要等到太阳出来,把露水照干了,才挑着箩筐慢悠悠地来到 田间,抽出镰刀,弯腰刷刷地割一气谷,见密匝匝地摆了一大片了,把镰刀往泥土上一插, 捧起稻把子来到搭斗边,双手向上高高一扬,使劲甩下,随着咚的一声闷响,稻穗碰在打谷 架上,谷粒脱落,簌簌地掉进搭斗。

⑤三爷将稻草竖靠在搭斗耳朵边,凑齐五把,用几根稻草捆绑,绾一个套,轻轻一拉, 噗地抛出去,一个稻草人便直挺挺地站在稻田里了。

⑥村里人都知道,三爷不缺吃穿,儿女们有出息,把他接到城里一住就是好多年,村民 们差点都快把他忘掉了。

⑦但不知何故,今年开春后,三爷独自一人留在了老家,还种了两亩稻田。三爷说,叶 落归根,乡下空气好,自己种点绿色食物不施药,吃着放心。

⑧短短几天,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留下稻茬,收割机绞碎的稻草乱七八糟地躺在稻田里, 烈日一照,显得干燥枯黄。村民们打燃打火机,秋风中,随着咝咝的声响,稻草顷刻化为灰烬。

⑨三爷望着被烧掉的稻草,叹了一口气。

⑩秋收的脚步渐行渐远。五天后,三爷的稻谷终于收完了,两排稻草整整齐齐,像是列 着队,等他检阅。趁天气晴好,三爷忙着翻晒稻草。一个一个的稻草人被他提起头,另一只 手掌一摊,稻草撒开,以“四平八稳”的姿势站稳,然后就交给太阳去验收了。

⑾村民们更加迷惑。哼哼,你说稻草有啥用?你说现在稻草还有啥用!

⑿三爷不与人理论,扛了根竹竿去挑稻草。三爷体力不比当年了,每次只挑十二个,晃悠悠地挑回院坝边堆着。三爷挑稻草也要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说没露水的稻草才不会霉烂。

⒀三爷把稻草全部挑回来后,就开始码草垛,请人递草,他亲自码。三爷用一些稻草捆铺一个圆盘,他站在中间,稻草从四面八方递上去,一层一层地铺,每个稻草都有一束被反剪转来,交叉压在三爷脚下。三爷一边铺一边踩,尽量把稻草踩得服服帖帖。

⒁入冬时,该收黄豆了,村民们正愁找不到绳子捆,看见三爷的草垛,猛然想起稻草这毫不起眼的东西,是捆黄豆梗的最佳材料。他们说,三爷,把你家的稻草扯几根,我们的全被收割机轧坏了。

⒂三爷乐呵呵地点头,说,没事,你们用得着,尽管扯去。

⒃有人拔了菜苗,挑到小街上去卖,扯三爷的稻草捆绑。三爷挥挥手,扯吧,扯吧,自己动手。

⒄小街上有几家开饭馆的老板闻讯赶来,要买三爷的稻草。他们说,跑了许多地方都不见这玩意儿了,发煤炭灶没它还真不行。三爷说,送几捆可以,给钱往别处去。

⒅数九天,村民们普遍宰杀年猪,用三爷的稻草搓草绳,他们说三爷的稻草黄灿灿的,很柔韧,捆猪下水最好。附近有几个女人焐臭豆腐,也选三爷的稻草遮盖……曾经被人遗忘的稻草,居然有了诸多用处。

⒆草垛像一个年迈的老头,慢慢枯瘦下去,三爷却眯着眼笑。仿佛,他又看见去年那个比他年龄还大的老哥子,站在他家门前买稻草的情景,说睡不惯床垫,木板床下面铺稻草睡觉最热乎。当他无可奈何地转身离去时,三爷记下了他那失望的眼神。

⒇三爷天天守在门前,向很远的地方望去,他焦急地期待着那个老哥子再次出现。

(选自《安徽文学》2018 年第 2 期,有删改)

1.文章写了“稻草爷”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把镰刀往泥土上一插,捧起稻把子来到搭斗边,双手向上高高一扬,使劲甩下,随 着咚的一声闷响,稻穗碰在打谷架上,谷粒脱落,簌簌地掉进搭斗。(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

3.依据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三爷”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4.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文章第⑪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稻草爷”的含义。

 

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

范思翔

①从“高手在民间”的“炫技”拍摄,到跳、唱、抖不能停的“鬼畜”剪辑,以快手、 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 APP 迅速征服了大量 95 后、00 后。最新数据显示,快手拥有近 7 亿累 计用户,1.2 亿日活跃用户,抖音正向此靠近。当深度用户捧着手机“刷一天根本停不下来” “坐地铁看,走路也看”时,他们是在迷恋什么?

②“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某短视频 APP 如是宣称。只是放眼望去,那些十来秒的短 视频中,真正的普通生活、优质记录倒在少数,多半还是自虐式吃异物、无意义搞笑以及刷 底线猎奇。如果说此前网络上为人诟病的“三俗”内容还是打打擦边球、尚显“含蓄”的话, 那么那些短视频无疑是在赤裸裸地进行感官刺激。回顾这些年网络流行的一些风向,不难发 现其中也有一种趋势:载体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浏览时间从以分计到以秒算,提供的信息 日渐低俗,用户的时间被越切越碎,品位似乎也一降再降。互联网大潮起起落落,低俗短视 频的风潮终会过去。只是,若按这趋势发展,下一次的流行物是否会更让人大跌眼镜?

③潮流代代不同、年年变化,不变的是年轻人始终能够敏感地追上潮流、乐在其中。古 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人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 “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 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却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如若不加选择地终日追逐,部 分年轻人空虚迷茫的状态只怕更甚。

④有媒体研究者曾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 西。”“所热爱的东西”,直接影响着人生的主题能否深化。警惕“娱乐至死”、拒绝浮躁, 静下来寻找值得交付的热爱,无论是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一曲好歌,恐怕都比十来秒的视 觉冲击有意义得多。

⑤“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本应如“早 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般给人以希望。当下,价值多元、选择爆棚,青年人如果每次都随流行 而去,在屏幕中“坐井观天”,任凭人生的主题被一次次冲散,那就会失去专注力和思考力。 相反,生命的这一阶段,正是学本领、长才干、拓视野的黄金年龄,正是大展拳脚、实现抱 负的关键时期,还应该有科学、文化、艺术等饱满且值得追寻的日常。青年人应躬耕于自己 的人生主题,努力实现价值与尊严,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

1.说说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4.结合文章第④段的划线句,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荆伐陈,吴救之,军间三十里,雨十日,夜星。左史倚相谓子期曰:“雨十日,甲辑而兵 聚。吴人必至,不如备之。”乃为阵。阵未成也而吴人至,见荆阵而反。左史曰:“吴反覆六十里,其君子必休,小人必食。我行三十里击之,必可败也。”乃从之,遂破吴军。

(《韩非子•说林》)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肉食者(2)忠之也(3)十日(4)见荆阵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请从              有仙名(《陋室铭》)

B. 甲辑兵聚            黑质白章(《捕蛇者说》)

C. 肉食者谋            走送《送东阳马生序》)

D. 从之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吴人必至,不如备之。

4.曹刿与左史倚相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做法有哪些共同之处。

 

春雨 陆游

细雨吞平野,余寒勒早春。

未增豪饮兴,先著苦吟身。

幽径萱芽短,方桥柳色新。

闭门非为老,半世是闲人。

1.发挥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2.请说说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综合性学习。 

盐城市博文中学将开展“美丽盐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人物美)在活动中,团支书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 个字以内)。

4 月 6 日下午,在苏州市第十七届健美比赛中,来自盐城的姑娘单康平,在苏州市工人 体育馆内的舞台聚光灯下,完美展示了她秀美而充满力量的形体,并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一举夺得了女子组健美冠军。

_____

(自然美)盐城工学院孙华金教授拍摄的《国宝麋鹿传奇》获得自然及环保新闻类组照金奖, 同学们找来了两幅图片,图一题为《与日同辉》,请你用四字短语为图二拟写一个恰当的名 字。

图一:《与日同辉》

图二:《______________

(蓝图美)盐城城市建设总规划师李伟将来校开设讲座。作为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材料向他 提出一个问题。

材料:近年来,盐城交通、经济、文化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盐城已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正在启动的南海未来城,未来人口将达到 15-20 万,相当于一个 县城的规模。

_____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受朱赫来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 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作品不仅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时弊的 批判,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憎。

C. 《童年》主人公高尔基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 爱心的人。

D. 《西游记》中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劳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 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2.阅读《红岩》选段,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资产阶级出身的三少爷也成了共产党?家里有吃有穿有享受,你搞什么政治?” “共产党的策略,利用有地位人家的子弟来宣传,扩大影响,年轻人不满现实,幼稚无知,被人利用也是人之常情……” “我受谁利用?谁都利用不了我!信仰共产主义是我的自由!”他从来没有听过这样无理的话,让党和自己蒙受侮辱,这是不能容忍的事,当然要大声抗议那个装腔作势的处长。

①语段中的“三少爷”指__________(填人名),他负责《__________》的收听工作, 他因__________(填人名)的叛变而入狱。

②请再列举出小说中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_____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

③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进行着持续奋斗。

④因为,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障碍也能突破。

⑤只要 13 亿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

A. ②①③④⑤    B. ②③①④⑤    C. ①②⑤④③    D. ②③①⑤④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把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B. 美国、英国和法国终于还是以叙利亚使用化武之名,对重点区域实施了精准打击。

C.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D. “南海阅兵”不但向世界展示出了崭新的面貌,而且激发了国人强国兴军的信念。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外卖小哥引经据典,力压群雄,摘得桂冠。

B. 大洋湾景区内樱花鳞次栉比,悄然绽放,淡粉色花瓣舒展枝头,静待游客的到来。

C. 傅雷曾经坐在书桌前对着一封家书流泪,而龙应台更是在给儿子写信时潸然泪下

D.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行为、作风和操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春的脚步,从雪的背后,轻轻地走来,顶着一缕一缕寒风,yì立春的前沿。桃花慢妙地 绽放自己的青春。杏花,有一点羞涩,躲在山路与小溪之间,微微地笑。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在春的深处,铺满了绿。荷池里沉睡的蛙鸣,闲花与寸草的对话,蔓涎所有经历过寒冬和雪的覆盖。以生命的名义,从土粒与土粒的缝隙里凸显……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 写汉字。

____       羞 ______     yì立  _____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____改成______        ____改成______

 

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为者常成,______________。(《晏子春秋》)

(2)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______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________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6)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7)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体现作者“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记忆就像珠玉一般温润,黄金一般珍贵,彩虹一般美妙,存在于昨日与今日之间。诗人说:“我的记忆是忠实我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扶助着我们和谐地生活。请以“把     留入记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

(3)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你幸福吗?”是一个很现实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幸福感受,提升同学们的幸福指数。某初中学校开展了“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主题实践活动。

(1)下图是此次活动中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你幸福吗?”的问卷调查结果。请你把其中的信息转化成两条文字信息。

(2)在回答“你幸福的理由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同学们给出的答案有:身体健康、成绩优异、帮助他人、他人的褒奖、物质条件良好等。其中,你比较认同或认为欠妥的是哪一条?并说明理由。

 

转 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那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a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b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          ;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段。

2.结合全文,谈谈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的作用。

3.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味下列一句话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提示:注意加点词语含义。

4.文章第段a、b两处划线句子,意思基本相同,却用了不同的说法,为什么?

5.阅读第段,根据上文在横线处再仿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6.用自己的话说说“转身的具体含义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转身,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底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工作得心顺手。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累月,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如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像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彻青空。它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⑤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筋,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文章认为学问与智慧是什么关系,这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2.阅读第③段,你认为它主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3.结合第④段,谈谈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它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馀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注释)①陈留:东汉陈留郡国,在今河南。②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③五官掾:官名。④剧:地名,即北海国治所剧县 。⑤门下书佐水丘岑:门下,本为门庭之下的意思,汉、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长官的属吏。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水丘岑,人名。⑥青州牧:官名。⑦坐征:因获罪而被召回。⑧原:原谅,赦免。⑨左转:降官,贬职。

(《资治通鉴》卷四十三,汉纪三十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操兵府,称冤叫号。  _________________ 

董宣生平未曾人之食______________

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4.董宣获罪的原因是什么?

5.阅读全文,你认为董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多处体现了题目中“壮”的含义,请任选一处,并作简要分析。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运用色彩写景的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心正是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比较憨厚耿直的固然凸现。心正不是伺机的铤而走险,而是真诚的          ;心正不是狡猾的利诱相逼,而是坦荡的             ;心正不是阴险的同流合污,而是透明的             ;心正不是故意的弄虚作假,而是有意的             ;心正不是冲动的偷梁换柱,而是坚定的            

查漏补缺    开诚布公    持重老成    虚怀若谷    助人为乐

A. ③④⑤①②    B. ⑤②③①④    C. ④⑤②①③    D. ②③①⑤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